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选课程思政研究与实践

2021-09-10 10:18杨文学
科技研究 2021年18期
关键词:现代文学思政革命

摘要:在课程思政的背景下,要充分发掘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课程蕴含的爱国主义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建设文化等思政元素,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将价值塑造和能力培养有机融合,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关键词:中国现当代文学  课程思政

2016年12月,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讲话中指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1]2020年5月,教育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提出,“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人才培养体系,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发挥好每门课程的育人作用”。明确指出,文学类专业课程,“要在课程教学中帮助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从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等维度深刻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要结合专业知识教育引导学生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选作为小学教育专业基础课程,具有丰富的思政资源。在教学中,要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者融为一体。既要学习中国现代文学发展中的优秀作品,掌握专业知识,也要通过现代文学作品,培养学生高度的责任感,正确的价值观。本文立足于高职小学教育专业教学实践,探寻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选课程思政教学资源。

一、现代文学作品中的爱国主义文化

课程思政最为突出的特点是“融合”。课程思政本身并不是一门独立的课程,需要与具体的课程相融合,深入挖掘具体课程程中的思政资源。中国现当代文学中蕴含着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资源,这是课程思政的重要内容。

中国现代文学史的重要事件之一——“五四运动”,是中国现代历史上最为著名的爱国主义运动。“五四运动”是“新文化运动”是重要组成部分。“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科学的大旗,从思想、文化领域激发和影响了中国人尤其是中国青年的爱国救国热情,从根本上为五四运动的出现奠定了思想基础。1919年5月初,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的消息传到国内,激起各界人士的强烈义愤。5月4日下午,北京大学、北京高等师范等十几所专科以上学校的3000余名学生,高呼“还我青岛”、“取消21条”、“外争主权,内除国贼”等口号,从四面八方汇聚到天安门前,举行抗议集会,一場震惊中外的反帝爱国运动爆发了。6月5日,北京各大专学校开始总罢课。6月6日,天津、上海等20多所院校行动起来,声援北京学生。6月10日上海全市总罢工,在此前后,学生罢课,商人罢市,出现了声势浩大的“三罢”高潮。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划时代的里程碑,它以辛亥革命所不曾有的姿态,展开了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斗争,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也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作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2]

鲁迅弃医从文,决心用文学改造国民性,是因为他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责任感。“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3]在《自题小像》中,鲁迅表达了自己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在《狂人日记》、《阿Q正传》《药》等作品中,鲁迅深刻批判了封建文化,体现了鲁迅对祖国的爱,对民族复兴的责任担当。

郭沫若以诗歌的方式,表达了对祖国深切的热爱。郭沫若的诗集《女神》中许多重要的诗篇,都饱含着郭沫若眷念祖国、颂扬新生的深情。最能表达他对祖国眷恋深情的是《炉中煤》。诗人自喻为正在炉中燃烧的煤,而把祖国比作“年青的女郎”。怀着炽热的心唱出:“我为我心爱的人儿,燃到了这般模样”;《凤凰涅磐》中,塑造了在烈火中更生,永不再死的凤凰,是国家的象征,是民族的希望。[4]他的“抗战六剧”借古讽今,高扬爱国主义精神,歌颂中国历史上的仁人志士,表现反侵略、反投降、反独裁,争取民族、自由、人权的时代主题。[5]

诗人艾青吟唱了《雪落在中国的大地上》,戴望舒写下了《我用残损的手掌》,舒婷深情的歌唱着《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作家用诗歌表达了深沉的爱国情感。

在抗战时期,作家们纷纷奔赴前线,走上战场,用文学作品作为武器,保家卫国。田间的诗歌《假如我们不去打仗》简洁有力,像战鼓一样,鼓舞着人们去战斗;丁玲《我在霞村的时候》,一个勇敢的姑娘为抗战做出来巨大的牺牲;萧红的《生死场》、萧军《八月的乡村》描写东北的人民悲惨的生活和渐渐苏醒的民族意识和反抗精神。

这些高扬着爱国主义情感的作品,是本课程重要的思政资源。在教学中,要深入发掘,充分利用,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二、现代文学作品中的革命文化

中国现代文学史是中国现代历史的一部分,也是中国现代革命史的一部分。许多的现代文学作品就是革命的有机组成部分。作家们用文学作品参与革命,记录革命。这些作品本身,就是课程思政资源。

1915年9月,陈独秀创办了《青年杂志》,1916年9月,自第2卷第1号开始,《青年杂志》改名为《新青年》。1917年2月,陈独秀在《新青年》发表《文学革命论》,1919年5月,伟大的五四运动爆发。李大钊在《新青年》第6卷第5号开辟了“马克思主义研究”专栏,并集中刊发了8篇介绍马克思主义的文章。对马克思主义作了比较全面、系统的介绍。《新青年》是中国现代思想的发端。也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开端。

1930年的3月2日,在中国共产党组织的努力下,“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在上海中华艺术大学举行了成立大会。鲁迅在成立大会上作了题为《对于左翼作家联盟的意见》的讲话。 “左联”成立之时,正值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国民党反动派一方面对革命根据地进行军事围剿,另一方面对国统区实行文化“围剿”。1936年春,根据形势的需要,为了建立文艺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左联”自动解散。虽然“左联”的历史不过短短6年,但是它以在当时的巨大作用以及对后世的深远影响,成为了中国革命文学史上的丰碑 。

1942年5月,在延安召开的文艺工作者座谈会上,毛泽东的系列讲话报告,在1943年10月19日,《解放日报》以《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这是马克思文艺理论中国化的结果,是二战后马克思文论中最有体系色彩,影响最大的论著之一。它后来成为解放区和新中国制定文艺政策和指导文艺运动的根本方针。在讲话的指导下,作家们创作了一批优秀的革命文艺作品,如《白毛女》、《小二黑结婚》、《太阳照在桑乾河上》、《暴风骤雨》等反映革命进程的作品。

新中国成立以后,革命历史战争成为了最重要的创作题材。如反映解放战争的有:杜鹏程的《保卫延安》、吴强的《红日》、曲波的《林海雪原》、罗广斌、杨益言的《红岩》、;反映20、30年代革命斗争的有:知侠的《铁道游击队》、冯志的《敌后武功队》、李英儒的《野火春分斗古城》、冯德英的《苦菜花》、杨沫的《青春之歌》、梁斌的《红旗谱》、王愿坚的《七根火柴》、《党费》等;写抗美援朝战争的长篇小说有:杨朔的《三千里江山》、陆柱国的《上甘岭》、路翎的《洼地上的“戰役”》等。作家们用文学的形式,充满激情的再现战争的风貌,赞美英雄,歌颂革命,缅怀战友。形成了一批“红色经典”文学作品。

革命历史题材的文学作品,蕴含着丰富的革命文化,讲授这些作品的同时,也是讲授革命历史,再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政治斗争史、革命战争史,这是课程思政的重要内容。

三、现代文学作品中的社会主义文化

新中国成立以后,开始了社会主义建设,这也是现代文学中的重要题材之一,作品反映了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宏阔画卷,从土地革命到社会主义改造,从人民公社到改革开放,作家们真诚的歌颂新生活,歌唱新中国。这一时期,文学创作的主题是和平建设与改革开放,是现代文学课程思政的重要组成部分。

柳青的《创业史》,通过两代农民创业立家的对比,反映解放后,农民成了土地的主人,终于实现了创业立家故事。小说的重点写解放后,农民分得土地后两代农民在创业观念上的冲突和变迁,以及农业合作化运动的艰难历程。作者通过梁家两代人不同创业道路及其结局,概况了中国农民的生活历程,反映了他们要求改变苦难命运的强烈愿望,指出了只有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坚持社会主义方向,走共同富裕的集体化道路,农民才能够彻底翻身,实现自己的创业理想。这是中国近现代农民的“创业史”,也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史。

蒋子龙的《乔厂长上任记》,以磅礴的气势开了改革文学先河。小说关注新旧体制转换时期的社会矛盾,记录了改革的艰难以及带来的伦理、道德观念等方面的变化。小说热忱呼唤改革,对改革的进程作了及时快捷和持续的反映。真切的描绘出改革是一个夹杂着无数挫折、失败、困惑,创造了一批改革家、开拓者形象为中心的“当代英雄”。是现代中国改革开放的开始,也是中国走向伟大复兴的开始。

四、结语

文学作品,具有丰富人文精神,深刻的人生思考,这也是课程思政的重要元素。现代文学课程,相比其他课程,思政元素更为丰富,更为全面,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充分利用,但也要注意,不能将课程变成了思政课程。要在课程知识传授中,坚持“润物无声”的原则,用文学独有的魅力,将价值引领和能力培养融为一体,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人才。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12-09(01).

[2](美)周策纵,五四运动史[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4.5,P86-160

[3]鲁迅,鲁迅全集[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8.5

[4]郭沫若,女神[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20.8

[5]郭沫若,郭沫若剧作[M],: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出版,1997,9

作者简介:杨文学(1978.12)男,汉族,陕西安康人,咸阳职业技术学院师范学院教师。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

基金项目:本文系咸阳职业技术学院2020年度课程思政建设研究与实践课题项目“高职小学教育《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选》课程思政研究与实践”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020KCSZ002)

猜你喜欢
现代文学思政革命
课程思政迈向高质量发展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现代文学传统问题及其当代阐释
寓庄于谐:高中思政课堂教学语言活力之彰显
借力大数据分析 创新“三位一体”思政课教学模式
中国的出行革命
融合·演变:现代文学在新闻传播中的运用分析
粉红革命
掀起秋冬潮流革命
语境顺应视角下的鲁迅《故乡》的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