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桥梁工程的常见病害与施工处理技术探讨

2021-09-10 11:13夏玉涛
交通科技与管理 2021年18期
关键词:施工处理技术常见病害道路桥梁工程

夏玉涛

摘 要:中国经济水平不断提高,城市化进程逐步深化。施工技术操作人员必须及时处理病害,但有时处理工艺与病害不相适应,应该引起建筑工程师的注意。因此,必须采取有效的技术措施来解决这一问题。基于此,本文对道路桥梁常见病害以及道路桥梁工程常见病害的施工处理技术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道路桥梁工程;常见病害;施工处理技术

1 道路桥梁常见病害

1.1 路面裂缝

路面裂缝是最常见的道路和桥梁病害之一,其成因复杂。一般来说,路桥设计方案在实际应用中应明确自身的承载力。桥梁的重载作用通常在公路桥梁中长期存在,最终发展成道路裂缝。还有一些自然的环境原因,高速公路桥梁总是暴露在外界的环境中,温度和气候变化也会导致道路开裂。在我国,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更安全,舒适,路面结构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承载力更高。但是,如果管理和养护不当,混凝土内外温差应力会超过材料的物理荷载极限,很容易出现很小的裂缝。如果长时间不进行处理,就会形成严重的结构裂缝。

1.2 伸缩缝问题

桥梁端部伸缩缝间距设置不合理,角钢的位置精度不够,会影响伸缩装置发挥作用。例如,伸缩缝缝距太小,橡胶伸缩缝超限挤压凸起会造成跳车现象,造成行车不適,甚至影响交通安全。另外,如果伸缩缝缝距过大,车辆荷载带来的冲击会引起伸缩缝橡胶带脱离,乃至偏离原位,从而造成结构损坏问题,对行车安全与稳定造成破坏。再者,若伸缩设备锚固钢筋焊接失稳,必然会导致预埋锚固钢筋出现裂损。最后,在荷载反复作用下,伸缩缝会损坏,导致桥梁伸缩缝病害的出现。

2 道路桥梁工程常见病害的施工处理技术

2.1 地基注浆加固

2.1.1 技术要求

桥台下方的持力层承载力不足,结合实际情况,决定采用钢花管注浆工艺,对地基进行加固处理,借此来提升地基承载力。以二次劈裂的方法对地基进行注浆,首次为常压,二次为压力注浆,以注浆量作为止浆标准。若注浆过程中,路面突然鼓起、局部有浆液冒出或桥梁台身发生明显变形时,则应立即停止注浆。

2.1.2 操作要点

(1)采用潜孔钻机,钻孔之前检查机械设备及其构件是否完好,不得使用弯曲变形的钻杆,以免影响成孔质量;搭设钻孔平台用于固定钻机,调整好钻机的倾角,轴线偏差控制在5 mm之内。

(2)钻孔过程中不加水,成孔直径为90 mm;钻孔时要跟踪检查钻进情况,若听到钻孔锤发生冲击声音,则要对该区域的地质情况进行重新勘测;控制钻进速度和压力,记录钻孔时间、深度和孔位编号,对钻孔进行取芯。

(3)在钻孔中出现卡钻问题时,要先停止钻机旋转,再用大功率空压机吹净孔内的钻渣。之后用镀锌管深入孔内并找到卡钻部位,来回伸缩,同时采用空压机进行吹捣,以达到清理孔道的目的。

(4)地基注浆管选用钢花管,直径为48 mm,厚度为3.5 mm[2];在施工过程中,要在基础底面以上部分设置止浆段,注意该段不能钻注浆孔,需用水泥砂浆填满止浆段;注浆孔的孔径为6 mm,倾斜角为45°,注浆后及时封堵注浆孔,封堵材料为钢管和胶布;第一次注浆管采用PVC软管,将PVC软管与钢花管绑在一起并深入钻孔内,准备工作就绪后进行第一次注浆。

(5)根据设计要求制备浆液,按照配合比确定水泥、水的用量,将其倒入搅拌机中进行拌和,拌和后倒入储浆桶内;储浆桶要储备一孔注浆所需的用量,在储浆桶内安装搅拌轮叶片,对浆液进行搅动同。

(6)一次注浆采用常压注浆工艺,将水泥浆从孔内注入,直到孔口流出浆液为止,以保证孔内完全注满水泥浆;根据地基注浆实际情况确定二次劈裂注浆的相关技术参数,最大注浆压力不得大于一次注浆压力;在注浆过程中如果发生串浆、冒浆问题,则要采用间歇式注浆工艺进行处理,或者直接封堵出现问题的注浆孔;在注浆过程中,不允许出现既有路面、路堤和台身变形问题。

2.2 桥梁破损修补

在对桥梁中破损较为严重部位进行处理时,应将该部位松动的混凝土全部凿除,使其露出骨料,并对裸露在外的锈蚀钢筋进行除锈,用微膨胀水泥浆作为界面剂,通过环氧混凝土进行修补。对修补的部位进行凿毛,用清水对混凝土基面进行清洗,从而使基面达到清洁、干燥的要求;按照厂家提供的配合比,对聚合物砂浆进行拌制,随后在缺陷部位涂刷一层叫当缺陷修补好后,用钢丝刷将混凝土接缝处的浮浆去除掉,并以清水进行冲洗,晾干后抹环氧树脂浆液进行封闭。桥梁破损部位修补完毕后,应进行质量检查,其中环氧砂浆的抗压强度应达到规定值,混凝土表面应坚实、无油污,新老混凝土的结合部位应无裂缝且外观平整,钢筋表面也应无锈蚀的迹象。

2.3 桥梁裂缝封闭

2.3.1 细小裂缝

在桥梁混凝土裂缝进行封闭处理时,可以按照裂缝的宽度选择修补材料。当裂缝宽度较小时,可选用聚合物水泥基对裂缝进行封闭。具体的操作方法及要点如下:先用钢丝刷沿裂缝的走向,对5.0 cm范围内的混凝土表面进行清理,将附着在其上的各种杂物清除干净,若混凝土表面的质量存在缺陷,则应将清理宽度扩大到10 cm%用钢钎、锤子等工具将裂缝两侧疏松的混凝土全部凿除,直至露出内部坚实的混凝土面层为止;对混凝土表面进行清理,按照封缝胶的配合比进行配制;涂胶前需先用酒精进行擦拭,待干燥后,反复对浆液进行涂刷。

2.3.2 略宽裂缝

当桥梁混凝土裂缝的宽度相对较大时,可以采用灌缝补强的方法进行处理,具体的操作要点如下:

(1)确定注浆嘴位置,以骑缝的方式对注浆嘴进行埋设,用结构胶将注浆嘴黏结好并配置封缝浆液,在裂缝上进行均匀涂刷,贯通裂缝应对两侧进行同时封闭。

(2)注浆前,根据配合比对浆液进行配制,需要注意的是,为避免造成浆液浪费,每次配制的浆液量应在固化前用完。浆液制备完毕后,接通管路并开启阀门,用压缩空气对管道和裂缝进行再次吹扫,随后对灌浆设备进行检查,确认运转正常后,便可开始灌注浆液。

(3)结合裂缝实际情况确定灌浆工艺,主要分为单孔灌浆工艺和分区群孔灌浆工艺;当裂缝为一条缝时,可按照由下至上的顺序注浆,使浆液从裂缝一端流向另一端,在灌浆过程中逐步加大压力,但不能骤然加大灌浆压力;灌浆时要观察浆液流动情况,若相邻的注浆孔流出浆液,则表明灌浆已满;在灌浆之后检测吸浆率,不得超过0.1 L/min罔。检验合格后拆除灌浆管道,对管道进行清洗。

(4)灌浆作业完毕后,等待浆液初凝,做好养护工作;次日,当裂缝浆液不再流出时,人工铲除注浆嘴,抹平封堵材料,使封堵材料与基面平齐,清理裂缝周围区域。检查灌浆施工质量,检查方法包括以下几种:在灌浆部位压入水,压力为80%;在灌浆部位压入空气;对灌浆部位进行取样检测等。根据检测结果判定灌浆施工质量是否合格,若发现质量缺陷,则要立即进行补救。

2.4 沉降处理技术

首先,地基加固。常见的地基加固技术有地基土压实、脱水、固结、换填等,技术人员应根据桥梁工程规模、裂缝大小、地基性质予以抉择。其次,加强基础结构的稳固性与安全性。相关人员必须另外配置支撑架构,以承重大的持力层为基础,借助木桩、支墩等提高基础结构的性能,把上部结构的载重转移到地基内。

3 结论

总之,我国桥梁工程建设规模越来越大,但在施工过程和运营中出现了很多病害,工程技术人员需要对其合理分析,采取经济、环保、科学的技术进行处理,增强整体质量,促使其行车安全性、稳定性、舒适性等。

参考文献:

[1]左彬.无损检测技术在道路桥梁工程中的应用[J].居舍,2021(5):64-65.

[2]罗烨钶,陈永高,李升才.基于Fast-ICA算法的改进EEMD算法在桥梁工程中的运用[J].公路交通科技,2021,38

(2):62-72.

[3]谭晓雷.装配式盖梁施工技术在桥梁工程中的应用[J].交通世界,2021(Z2):171-172.

猜你喜欢
施工处理技术常见病害道路桥梁工程
探析道路桥梁工程常见病害与施工处理技术
道路桥梁工程的常见病害与施工处理技术
市政道路软土路基施工处理技术研究分析
浅析水泥混凝土路面常见病害及预防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