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中高年级数学课堂导入方法探究

2021-09-10 16:01邹剑青
小作家报·教研博览 2021年16期
关键词:数学课堂教学效果学习兴趣

邹剑青

摘要:课堂教学的导入对一堂课的质量好坏起着重要的决定性作用,适宜的课堂导入方式将能够最大限度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最终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本文将就小学中高年级数学课堂教学的导入方法作出一些探究。

关键词:数学课堂;教学效果;学习兴趣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俗话说的好:“良好的开端便是迈向成功的一半”。一堂课的开始也是同样的道理,一种适宜而又自然的课堂导入方法对一个课程的质量好坏起着重要的决定作用。它能够使我们的课堂变得更加生动而有趣,拓宽一堂课的发展空间。基于此,本文将就小学中高年级数学课堂导入方法提出了一些策略。

一、课堂导入方法对小学中高年级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意义

课堂教学导入是课堂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课堂开始的前奏,也决定了课堂进行的主旋律[1]。精彩的导入往往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安定学生的情绪,沟通师生之间的情感;还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引导学生积极地进入课堂学习上来;同时还能为新内容的讲解定下基调,做好铺垫;当然,它也是展示教师教学艺术的“窗口”。尤其是对于数学这种逻辑性较强,学习难度较大的学科来说,课堂教学导入的方法更是显得十分重要。

二、小学中高年级数学课堂导入策略

(一) 复习导入法

一般数学教材的各章节设置之间是具有一定的联系的,他们在形式和内容上,往往呈现从简单到复杂的过程,有着十分密切的递进关系。所以老师在进行课堂教学导入的时候,可以充分的利用教材章节之间的这种递进关系,通过回顾复习旧知识的方法,自然而然的引出对新知识和新内容的传授,同时也有利于加强学生对各个章节之中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理解,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学生对整本课本知识的掌握[2]。

比如,在教学四年级课本内容中的“小数乘法”这一章节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先带领学生复习三年级课本“乘法”这一章节中的相关内容,通过对旧知识的相关复习,从而自然导入到对新知识的学习过程,这种循序渐进的方式,可以防止由于知识层面的突然加深而导致学生产生过大程度的学习困难。

(二)图文音频导入法

小学阶段学习科目较为单一,学习任务也不会太繁重,长时间的单一化学习过程,容易让学生产生疲惫感与枯燥感。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应该充分利用现代社会的科技产物,采用图文音频并茂的课堂导入方式。而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硬件设备的快速发展,让教师的信息传递方式也有了更多,更全面的传递方式。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集声音、视频、图像、文字等多信息传递渠道的科技优势,利用丰富多彩的方式向学生展示各种东西,而动态性的东西往往更能给学生留下深刻而长久的印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多搜集与展示一些与教学内容有关的视频和图像,通过这些动态性的东西,达到课堂教学导入的目的,更充分的传授课堂知识[3]。

比如,教师在进行“轴对称与平移”这一章节的相关内容教学时,可以在网络上广泛的搜集有关“轴对称图形与平移图形”的相关图片、视频、文字等诸多多内容,并在课堂开始之初,借助多媒体向学生进行展示,让学生能够真正感受到“轴对称图形”的魅力,也让学生对轴对称图形与平移有一个更加深刻的认识与了解,从而激发学生进行数学学习的兴趣。通过这种导入方式,在课堂之初就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

(三)设置悬念引导法

设置悬念这一手法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力度的确是十分巨大的,通过一种丢出疑问的方式,极大的激发学生了解接下来发生的事情的强烈意愿,同时也能够引发学生深深的思考,从而自然的过渡到课堂教学内容的目的。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导入中,老师也可以采用设置悬念的方式,把学生的思维引入到课堂的教学内容当中,从而开始课堂中心内容的讲授。

比如,在教学“组合图形的面积”这一章节的课堂之初,教师就可以先根据数学课堂教学的根本目标,向学生进行提问“计算组合图形面积的方法有哪些呢?怎样才能使得组合图形的面积计算更加简便呢?”通过这种设置悬念的方法,激发学生对如何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这一问题进行思考,一方面提高课堂效率,另一方面也达到了良好的课堂导入效果。

(四)头脑风暴导入法

所谓头脑风暴,就是指群体之间,通过彼此互动讨论,进而得出对策或方案的思考方法 。课堂教学导入过程中,也可以采用此种方法,在课堂之初,抛出课堂中心问题,让学生之间组队进行激烈的自由讨论并各自之间交流想法,由此产生激烈的思维火花的碰撞,让学生迸发更多的想法与主意。小学数学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就可以采用“头脑风暴导入法”,从而引导学生进入对课程中心内容的学习当中。

比如,在教学“圆柱与圆锥”这一章节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就可以在课堂之初向学生抛出一系列的问题,例如“生活中有哪些常见的圆柱与圆锥状的物体呢?”“圆柱与圆锥的特点有哪些呢?”圆柱与圆锥的实际运用有哪些呢……通过一系列的问题,从而引发学生的激烈讨论,让学生在讨论中,逐渐进入到课堂主题当中,从而达到课堂导入的最终目的。

(五)趣味互动导入法

对小学阶段学生来说,他们大都有爱玩的天性,对有趣的东西的追求也是他们的天性。只有有趣的东西才能使他们的学习兴趣时刻保持高昂的状态。所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导入可以抓住这个本质特点,利用课堂互动的方式,缓解僵化的课堂气氛,营造一种新的愉悦感,可以起到为学生减压的作用,让学生在趣味互动过程当中,达到课堂教学的导入。

比如,教师在教学“确定位置”这一章节之初,可以让学生上台做游戏,让不同学生站在不同位置,并要求学生以自我为参考物,说出其他人所在的具体位置,学生在游戏的过程当中,既加深了思考,也提高了课堂的趣味性,达到了良好的课堂导入效果。

结束语

无论如何,课堂导入的方式多种多样,无论选择哪种方式,其根本目的,都是为了最大限度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力,给学生更好的学习体验,从而得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可以根据课堂教学内容以及各方面条件的限制,因地、因人制宜的灵活选择不同的课堂教学导入方式,同时也應该清楚的了解各种不同方式的优点与缺点,这样才能更好的进行选择,从而帮助每个老师都能找到合适自己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蔡亚洲. 小学数学课堂导入情境创设策略探究[J]. 知识文库,2020(23):145+147.

[2]李生军. 微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 西部素质教育,2020,6(04):131-132.

[3]孙丽娟. 以导入境 因导生情——小学数学课堂导入方法例谈[J].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9,35(07):76-78.

广西桂林市临桂区实验小学 541199

猜你喜欢
数学课堂教学效果学习兴趣
基于分形评估模型的实践教学效果评价方法
情感优教对中职护生老年护理教学效果的影响研究
多媒体辅助中学英语词汇教学效果探究
掌握“函数的表示”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效果
张扬学生个性,展现课堂活力
数学课堂教学中动手操作活动实施研究
数学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之我见
如何推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数学课堂信息化中的“三适”探究
高中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