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研究

2021-09-10 16:01寸志育
小作家报·教研博览 2021年16期
关键词:阅读教学核心素养小学语文

寸志育

摘要:语文教学属于一门综合性非常强的学科,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学习中,也会有很多和语文相关的知识。而拓展性阅读又是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内容,不但能丰富和提高学生的思维,还能拓展学生的视野。在新时期下,中国已经进入到素质教育阶段,而在素质教育下,小学语文教学会越来越重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和提高。而语文拓展阅读教学就是非常好的学习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兴趣和学习质量。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近些年来,随着语文教学的不断改革,在小学语文阅读课堂的教学当中,通过进行阅读教学,能够进一步的帮助学生积累知识语言,进而构建一种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阅读教学对于学生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它能够通过知识层面来提高学生的阅读视野,进一步有效地提高课堂阅读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一、营造一种良好的语文课堂的阅读氛围

通过构建一种良好的语文课堂的阅读氛围,能够极大地调动学生的课堂语文阅读的热情,进一步有效的培养学生的语文阅读积极性,使得学生在阅读之余也可以带动其他的学生进行有效的课堂阅读,从而促进班级上的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养成一种良好的语文课堂的阅读习惯。这就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应当采用创新的课堂阅读的方法,同时还要重视在课堂上营造一种良好的语文课堂的阅读氛围,进一步满足不同学生的语文阅读需求,促进学生语文阅读效率的提高,在课堂上也能够极大地发挥不同学生的语文学科的优势,激发学生的阅读潜能,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例如,小学语文教师就可以在班级上放置一个图书角,然后让每个学生都带一本感兴趣的书籍放在图书角当中,这样也能够与不同的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书籍,进一步积极主动的鼓励学生进行课堂的阅读,同时在课外的时候也可以挑选自己感兴趣的书籍进行阅读,进而营造一种良好的语文学科的阅读氛围,这样让学生选择一本自己感兴趣的书籍进行阅读,然后小学语文教师还可以针对这本书提出学生感兴趣的问题,进而引导学生进行回答。通过这种方式,也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课堂学习积极性,使得学生在课堂上能够与其他的同学积极主动的讨论自己感兴趣的书籍,这样也提高了学生与他人的沟通交流能力,极大地吸引了学生的课堂学习注意力,进一步的促进学生语文良好阅读习惯的提高,同时为培养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利用多媒体形式,激发学生共鸣

在小学语文课堂进行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合理利用多媒体教学方法,在资源课件中插入适当的阅读题目,让学生能够在多样化学习过程中,实现良好的阅读训练效果。阅读教学需要学生进行细致、深入的研究,才能够理解文章内容的中心思想,提高阅读技能。因此,教师需要合理利用语文教材内容,以多媒体的形式展开阅读活动。让学生能够通过相对直观的方式,实现阅读内容的理解,达到培育核心素养的目标。当前,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应用逐渐深入,得到了教师的认可和推广。通过合理应用多媒体课件,并配合相应的设备进行放送,能够让课堂氛围的趣味性得到有效提升。小学生能够通过丰富的课件,欣赏到真实的画面、动听的音频,让他们产生探究知识的兴趣,实现课堂质量的提升。教师可以通过讲解相关阅读内容,并在教学中应用多媒体课件布置活动题目,让学生在课堂阅读过程中,增加文学积累,实现阅读能力的进一步提升。

例如,在教学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千年梦圆在今朝》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讲解我国的空间技术发展历程,并为学生讲解历史上体现中华民族探索精神的人物典型,将他们的经典事例背景整理成文章内容,并加入到电子课件中,下发至学生信息化设备上,使他们能够在应用多媒体课件进行阅读的过程中,拓展人物描写的基础知识,得到进一步的核心素养培育效果。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音频的播放,为学生放送课文中提到的太空卫星《东方红》乐曲,让他们感受到我国当时艰难困苦的太空探索氛围,进一步提高阅读兴趣,实现良好的阅读氛围创设效果。

三、注意问题设计,引导学生思考

“思考是提高阅读教学有效性、推进核心素养培养的必要手段。”因此,教师必须不断在课堂上提出有价值的引导性问题,带领学生共同思考。如此,在实现基本教学目标的同时,提高他们的认知能力,延伸其思维品质,使其形成深度阅读、高效学习的能力。值得一提的是,教师还需要注意问题的开放性,以开放的思考空间为其发散思维、多元思考创造更多机会,从而提高他们的逻辑思维水平,提高其核心综合素质。或者,我们可以这样认为,教师可以在向学生呈现相关文章情境之后,对教材文章中留有遐想的部分设计问题。以真实的感官体验为基础、发挥想象的辅助作用,引导学生围绕着问题发散思维、展开思考。鼓励学生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让他们猜测作者这样写的用意。甚至,教师还可以设计续写文章的问题,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体验,对“空白”部分进行补充。如此,使他们在思考的过程中实现思维的有效延伸,并以想象空间提高他们探索文章内涵的兴趣,提高他们畅所欲言、参与谈论的积极性。此外,对于学生思考的行为和回答的表现,教师需要尽可能给予积极的表扬,赞赏他们发散思维的行为。在教师的赞扬下,小学生往往会形成更强烈的表現欲望,这无疑会增进其阅读动力,为培养其核心素养创造了更多可能。

结束语

总而言之,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这就需要语文教师充分的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个人的兴趣爱好,进而有效地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创新和设计,逐步地满足学生的课堂学习需求,进而创造一种良好的语文课堂的阅读氛围,逐步的培养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促进学习效率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郭晨露.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研究[J].小学生(中旬刊),2020(06):7.

[2]王桂芳.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分析[J].新课程(上),2019(12):29.

[3]张燕霞.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J].新智慧,2018(32):118.

云南省丽江市古城区金安镇增明完小 674100

猜你喜欢
阅读教学核心素养小学语文
初中英语评判性阅读教学实践与探索
多元读写理论指导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高阶思维介入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
“1+1”微群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