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的有效开展

2021-09-10 17:19冯淑敏
小作家报·教研博览 2021年16期
关键词:阅读体验个性化阅读初中语文

冯淑敏

摘要:本文围绕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实际出发,结合当前新课程标准具体要求与教材相关文本内容,对如何针对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开展有效的阅读教学提出几点思考和建议。

关键词:初中语文;个性化阅读;阅读体验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阅读应当是一个具有自主性的行为,那么当其作为教学的形式和内容时也应该如此。新课改背景下,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性得到了强化,也因此教师应该尽可能地为学生创造条件,使之实现与文本、作者之间的隔空对话,实现个性化阅读。

一、确定教学方向

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设计中都希望能够面面俱到,充分发挥文本的价值,生怕出现遗漏和不足。其实从学生实际的角度出发,每一篇文本的价值其实都会随着学生的年龄和认知而不断发生变化,因为阅读本身就是一个主观性的行为,接受和看待文本同样如此。所以,教师应该明确的一点是,阅读教学虽然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成长发展,提高核心素养,但并非课堂教学中只有阅读这一种途径可以选择,反之更应该从学生实际出发,结合核心素养理念与新课程标准,来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文本的价值与内涵,从而使各方面教学目标的实现水到渠成。

二、从文本体裁出发

1、小说

小说可以说是国际上的通用文体,其所拥有的读者群体是十分广泛的。小说类文本的主要特点是依托于故事情节来描绘极具个性特点鲜明的人物,呈现人生百态。在不同的小说中都有着各自的世界,而想要深入解读就必须要进入到其中,去结合小说中的社会生活背景或者是其所描绘时代下的人文特点。解读小说文本需要涉及三个要素,也就是人物、情節和环境,从这三个要素也可以展开教学,对文本进行分层,体现出不同的内容,具体情况还需要结合文本和实际学情来进行考量。一般来看,第一个层面可以是对文中描写和刻画人物手法的梳理,这主要会涉及到心理、动作、语言等方面的描写,核心目标是把握人物形象。其次,则需要根据文本来灵活选用不同的阅读方法去整体把握文本的内容,这需要调动到阅读者的基础认知经验,在此基础上还需要从文本体裁特征和结构等多个方面去挖掘文章的中心思想和主题内涵。例如,在《故乡》中,本文的阅读教学应该直指中心,使学生捕捉并感受到作者的创作初衷,在文章中明白作者究竟想要表达的内容是什么。课中,教师无需对“批判社会制度”的内容进行隐含,而是要完全剖析开来,使学生感受到不同时代下,人物的变化,这正是时代和社会所导致的,从而明白作者想要借人物表达的内容。整堂课始终都应该强调学生对于文本的主观理解,从而把握文中的人物指代了什么,实现个性化阅读。

小说类文本教学的核心是人物分析,但不能脱离文本去分析人物,这需要从语言方面走进作者笔下的世界,通过对比联想等方法去结合文章主题加以感受,这种教学方法突出学生在阅读学习过程中的个性体验。

2、散文

形散神不散是散文类文本的特点,说是特点,也可以认为是其魅力所在。那么从这一特点出发,教师需要认识到在教学实际中并不是很好把握散文的教学方向,众所周知,散文多是在描述某一件事的过程中进行美化的处理,从而使之含有创作者个人的丰富情感,即明者叙事,实则表情。既然散文是作者个人的个性诠释,而且又不会脱离现实,就势必有着一件真实发生过的事,这样才会有作者当时经历过后的情感抒发。基于此,教师在设计个性化阅读教学时,应该将散文阅读的目标以及教学重点确定为引导学生知人论世,了解作者生平,挖掘文本内涵等内容。散文阅读的真正着眼点应在于描写和叙述客体的过程中,这其中才是作者主体思想感情的流露。因此,从个性化阅读视角出发,散文的阅读教学重点应确定为:“通过分析解读描述对象,揣摩作者情思。”

3、诗歌

诗词的特点是高度凝练的语言以及其所蕴含的充沛思想感情,尤其是独特的表达和呈现方式使之成为了千古传诵的经典。从广义上讲,诗词其实与其它文学体裁的价值并无太多差异,都是集中反映社会生活与表达创作者思想感情的一种方式,而在此基础上,诗词更能够使读者在赏析过后产生美感,这一点从诗歌在体裁特征上表现的尤为明显。那么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该引导学生在关注诗词语言规律的同时,去体会其为什么要如此,文辞隽永的背后又是否有更深层次的内涵。从鉴赏到思考,再到体验和获得,整个过程都应该是个性化阅读中的重要组成。如此,诗词类文本的阅读才能够实现其本身的价值,使学生掌握多角度的品鉴思维,在意境中实现情感与思想的升华,熟络其表达方式,最终获得审美、文化以及语言等多方面核心素养的提高。

4、议论文与说明文

议论文与说明文是语文教材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其阅读过程强调读者经历客观分析以及思考判断等过程,最终实现思维能力的提升与整合。议论文的特点是对客观事物进行阐述和介绍,多以事理切入来表达某种主张和见解,在此基础上需要具备论点、论据和论证三个要素。说明文则强调科普性,以说明为主要方式来在介绍和讲解事物或事理的同时,使读者感受到其中的科学性以及世界客观发展的普遍规律。那么在这两类文本教学中,教师要明确教学的重点并非文本本身,而是从内容中提取方法,使学生形成思维意识,掌握解读的程序。可以说这两类文本都更加着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信息提取能力。

综上所述,阅读教学首先要强调学生的主体性,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当关注到学生个性化的生成,以促进学生对文本的独特理解、体验和感受为主要目的,引导其在挖掘语言文字中奥妙的过程中,感受不同文本中所描绘的不同世界,进而在获得良好阅读体验的同时,习得一些创作技能与表达技巧。

参考文献

[1]弓亚红.浅谈初中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策略[J].学周刊,2018(03):129-130.

[2]周蓉.利用个性化解读来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效果[J].作文成功之路(中),2017(08):45.

[3]胡晓.浅议初中学生个性阅读能力的培养[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17(12):69.

河南省鹤壁市示范区辅仁中学

猜你喜欢
阅读体验个性化阅读初中语文
基于“教、学、评”一致的初中语文作业一体化实践模式
初中语文片段写作的实践路径
群文阅读与单元教学比较谈——以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为例
浅谈初中语文作文教学
传统出版突围:构建出版核心竞争力
个性化定制环境下的自动排版研究
让个性化阅读焕发生命的活力
鱼·渔·喻:教学的三重境界
紧扣学生跃动的脉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