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

2021-09-10 20:01黄晓玲
小作家报·教研博览 2021年16期
关键词:道德教育小学音乐渗透

黄晓玲

摘要:小学音乐是人文学科的重要领域,也是实施审美教育的途径之一,音乐教育的主要目标是培养人的全面发展,这对学生的认知、审美和情感产生了重要影响,因此就有了强大的道德教育。作为音乐教师,应该通过丰富的音乐课来渗透道德教育,以增进学生的审美理解和发展高尚的情操。

关键词:小学音乐;渗透;道德教育;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德育在义务教育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小学音乐课负责传授音乐知识和发展学生的道德教育。德育在音乐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渗透将极大地鼓舞学生理解音乐,并使其树立健康的价值观。

一、音乐与德育的关系

音乐是人类最古老,最通用和最具感染力的艺术形式之一。小学音乐课是人文学科的重要领域,是实施美德教育的主要途径之一。在某种程度上,音乐可以被视为表达道德教育语言的另一种方式,可以处于情感道德教育或道德教育行为的层面。因此,渗透德育内容可以促进音乐教学。纵观国内外教育史,著名的教育家们对音乐与德育之间的联系提出了许多观点。例如,音乐家贺路庭曾经说过:“一个人具有一定的音乐素养,不仅可以促进他的职业发展,还可以通过培养音乐来创造高贵的品质。”著名的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曾经说过:“在教育中,我们总是以体育为身体,以音乐为灵魂。”教育家苏霍姆斯基说:“音乐教育的目的不是培训音乐家,而最重要的是教人。”可以看出,音乐与德育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在小学音乐课上渗透德育的内容是非常必要的。

二、小学音乐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策略

1.在音乐教科书中提高认识并挖掘道德教育的因素

小学音乐教育不仅是实现审美教育的主要途径,还是实施德育的有效途径。在基础音乐课程中选择的歌曲是简单且流行的儿童歌曲,这些儿童歌曲优美的旋律和歌词已作为道德教育的内容纳入音乐课。在向学生教授音乐时,音乐老师可以充分利用音乐作品的思想和情感教育来打动学生的心灵并养育他们的情绪。在不同的音乐教材中,有必要弄清道德教育的不同因素,使学生理解这首歌的音乐情调,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对生活的积极态度。

例如,当音乐老师想与学生一起演唱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时,教师必须首先向学生讲述这首歌的故事。这首歌是1942年创作的抗日战争时期的儿童歌曲,讲述的是机智勇敢的王二小把敌人引入我军的埋伏圈,但王二小却献出了自己生命的故事。学习歌曲过程中,指导学生分析歌词,歌词生动地展现了王二小的机智和英勇,赞美王二小不畏敌人,慷慨献出生命的精神。最后一段歌词感情容量大,给学生带来情感上的震撼,让学生感受到王二小的爱国态度。歌曲赋予学生积极的能量、爱国主义、民族精神和卓越的素质,在课堂上进行音乐教育,发挥学生的德育功能。

2.体验情绪来创造情况并渗透到道德教育中

顾名思义,这种情况使学生在特殊场景的帮助下感到沉浸在这种情况中。学生是小学音乐教育的参与者。情感体验是教师开展音乐教学活动最常用的方法,也是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基于情感的抽象本质,通过组织音乐教学,教师可以使学生获得正确的体验,并创建可以体验情感的教学环境,从而使学生可以将自己的练习融入特定的场景中并获得独特的感受。

以《丰收之歌》为例,这种音乐作品体现了劳动者收获时的愉悦心情和满足感。作为教学活动的一部分,教师和学生们将课前的照片贴在教室的墙上,营造出浓郁的复古氛围。教师进一步鼓励学生与自己的生活经历联系起来,根据现有经验,学生自然会提供诸如“幸福”和“满意”之类的答案,学生的感受与农民的收成相吻合。因此,教师鼓励学生将如何获得成果的感觉转移到种植和收获的现场,扮演农民的角色,并在墙上摘取描绘各种水果的图片。在“选择”过程中,教师使用多媒体播放音乐。受音乐影响,每个学生的脸都微笑著,并感受到劳作的乐趣。这样的训练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理解音乐的内容,还可以帮助学生独立发展劳作意识,发展积极情绪并促进健康发展。

3.信息技术的智能利用

当前,小学音乐课的教学基本上实现了多媒体化。音乐教育还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寻找广泛的教学资源,并通过录像和录音为小学生充分宣传视听材料,使学生能够欣赏音乐并爱上音乐课。渗透德育的内容可以通过信息技术智能地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或思考,确保学生的音乐知识和音乐思维同时发展,并确保音乐教学德育的渗透将同时进行。

例如:当指导小学生唱《保卫黄河》这首歌时,这首歌是抗日战争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这些小学生很难深刻地理解战争中的残酷无情,为了实施道德教育,渗透爱国主义教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信息技术,播放《保卫黄河》的视频,鼓励学生欣赏和理解,感受英勇的战争场面,热情的旋律。同时,教师可以在拓展环节展示周恩来总理“宣读国家崛起”的崇高理想,渗透“落后时就被殴打”的观念。使用信息技术,创造情境,渗透歌曲中丰富的德育信息,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提高德育的渗透效果。

结束语:总的来说,德育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渗透不可能一蹴而就,但是真正的小学音乐教学中没有固定的教学方法。渗透道德教育的有效方法是每位音乐教师都应探索的知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小学音乐教师还可以通过唱歌、伴奏、跳舞等多种方式吸引小学生参加音乐活动,培养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逐步加深对音乐的热爱。基于学生的爱心和理解力逐渐提高了学生探索音乐的意愿和对音乐表达的好奇心,真诚地感受到了音乐的激情和魅力,提高了学生的音乐素养和能力。

参考文献

[1]马映芳.试论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策略[J].北方音乐,2019,39(6):176-176.

[2]杨文燕.携德之手,与音同行——小学音乐教学德育渗透解析[J].黄河之声,2019(17):110-110.

广西—东盟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心小学 530105

猜你喜欢
道德教育小学音乐渗透
中小学信息道德教育研究二十年:回顾与展望
以“道德教育”为主线的学校德育研究
德性培养:道德教育的应然选择
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
开启学生智慧,构建快乐课堂
如何走出小学音乐教学的困境
素质教育背景下音乐欣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庞学光:深化学校道德教育改革
在印度佛教大会感受日本“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