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学探究

2021-09-10 20:01吴优
小作家报·教研博览 2021年16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初中科学

吴优

摘要:随着教育理念的革新和推进,初中教师不仅在要在日常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让他们能够具备良好的理论知识,而且他们还被要求在教学中,要渗透心理健康方面的教学。基于此,本文从科学开展教学,培养运动习惯;创新教学机制,提高合作意识;开展有关比赛,提升心理素质三方面入手,对初中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学进行简要探究,以期为广大初中教师在日常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教育提供一定借鉴。

关键词:初中;心理健康;科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初中阶段的学生不仅面对着身体的巨大变化,而且他们还面对着来自考试的压力,由此初中体育教师,作为一门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教师,有必要肩负起平衡学生身体和心灵的重担,让学生能够在运动中,保持一个健康的心理。纵观当今教学现状,不难发现体育教师并未在日常教学中,渗透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针对此情况,教师应该认识到体育课程对学生的价值,由此才能够在教学实践方面,作出真正地改进,让体育课程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出对学生的教育价值。

一、科学开展教学,培养运动习惯

初中体育教师在运动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学,可以以一种潜移默化的方式完成。教师可以培养学生对运动的兴趣,让他们养成热爱运动的习惯,当他们能够养成热爱运动的习惯后,他们自然能够在运动中开展自己心胸,进而保持一个开朗的心态。教师在培养学生运动习惯的时候,需要科学开展运动教学,给与学生一定的过渡缓冲,由此才能够杜绝学生对运动的不适感,才不会让他们丧失掉对运动的兴趣。

具体来说,人类在运动中,大脑皮层会分泌出一种化学物质,其能够让个体感到愉快,因此初中体育教师无需刻意地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学,只需要让学生养成热爱运动的习惯,便能够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程度。只是,初中阶段的学生由于在日常学习中,将大部分的时间都投身于学业之中,因此他们在运动中的投入的时间较少,由此导致他们的身体素质达不到一般标准,面对此问题,教师应科学的开展自己的教学,给与学生一定的过渡时间,让学生能够逐渐提升自己的渗透素质。教师可以先提高学生的心肺功能,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跑步运动。在跑步运动中,学生既能够完成有氧运动,也能够完成无氧运动。当学生的心肺功能得到提升后,教师提升学生的肌肉质量,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一些简单的自重练习,其后再让他们利用道具提升自己的肌肉质量。

二、创新教学机制,提高合作意识

初中阶段是学生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行程的关键时期,同时也是学生性格形成的重要阶段。因此,初中教师应该利用体育运动,打开学生的心胸,让学生能够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让学生能够从自我意识的桎梏中,跳脱出来,建立合作意识。因此,初中体育教师可以创新自己的教学机制,让学生能够跳出平时的课堂学习习惯,能够重新借助体育课程,找到自我,进而能够重塑自己的心理素质。

具体来说,当学生具备了集体意识后,他们的心理也就相对健康了。初中阶段的学生,由于处于人生当中的青春期,因此他们总是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而导致这些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可以归结于他们将注意力全部集中在了自己身上。基于此认知,初中体育教师对他们开展心理健康教学,可以从转移他们的注意力做起。当教师创新了自己的教学模式后,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程度就提高了,继而他们的注意力也就从自己身上转移到了运动活动中,由此他们的心理健康便重新得到了保证。教师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参与到运动活动中,也可以组织趣味游戏项目,让学生在运动中,和其他学生积极配合,继而提高自己的合作意识。

三、开展有关比赛,提升心理素质

初中体育教师可以借助相关的体育运动比赛,来渗透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对于学生而言,体育比赛不同于課堂中的运动练习。在具体的比赛中,学生不仅要面对来自其他参赛选手的压力,而且还要面对来自其他方面的压力。因此,借助体育运动比赛能够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而且,当学生输掉比赛后,他们还需要让自己接受失败的结果,由此他们的心理素质更加能够得到提高。

具体来说,学生在运动比赛中能够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在正式比赛中,学生会有一定的压力,而这是平时练习中,不存在的因素。因此直到比赛结束后,学生才能够卸下心中的压力,继而强化了自己的心理素质。当然,若是学生赢取了比赛,学生也需要克服自己骄傲的心理,若是学生输掉比赛,学生更需要克服自己消极的心理,由此学生的心理素质自然能够得到锻炼。除此之外,在学生准备比赛的过程中,学生还需要进行大量的运动练习。因此当学生进行大强度,大负荷的训练时,他们能够不断地接近自己的身体临界点,继而能够提高自己的意志力,培养出他们勇于拼搏,不断进取的意志品质。

综上所述,初中体育教师在日常体育教学中,成功地渗透心理健康教学,不仅能够让学生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素质,而且还能够让他们具有一个健壮的体魄,继而让学生对身体和心灵获得平衡。学生在体育课程中,不仅能够从具体的运动项目中,感受到集体的氛围,进而削减自己的个人主义精神,而且还能够在运动中,转移自己的注意力。基于此,初中体育教师应该在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让学生能够既提高自己的身体素质,又能够提高自己的心理健康。

参考文献

[1]曹霞.初中体育教学中强化学生心理素质训练的策略探讨[J].考试周刊,2019(40):144.

[2]陈凤.论初中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J].新智慧,2019(08):34.

重庆市江津田家炳中学校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初中科学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基于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课程
初中物理“问题—发现”式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
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素质教育背景下初中教学管理目标研究
科学拔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