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语文的因材施教

2021-09-10 20:01唐艳芳
小作家报·教研博览 2021年16期
关键词:零分期末考试因材施教

唐艳芳

摘要:因材施教是素质教育的一条原则,语文教学也要遵循这条原则。

关键词:语文  因材施教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为什么说因材施教是素质教育的一条原则呢?因为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的而不是精英教育。在一个班的学生中,知识基础参差不齐,要面向全体,让每个学生都学到有用的知识,所以要因材施教。语文基础存在的差异体现于何处呢?在工具知识,阅读能力,理解能力,写作能力,语法知识等等。有的差生期末考试得零分,这是怎么回事呢?首先没掌握工具知识。比如给汉字注音,拼音知音不会,此题自然得零分。字音都读不准自学课文中的生字,就不会有收获。不会汉语拼音,用音序查字典就不会,对词的理解也不会准确。用词造句(在作文中使用)也就不会。这样的学生如果还是用统一的标准教学,他们将一无所获。这好比撑开巴掌抓一个南瓜,就什么也抓不住,若去抓取一个小物件就轻而易举了。我国著名特级教师魏书生老师曾遇到过一个学生,那学生是同年级另一个班的。他特别找到魏老师说,他自从在哪个班,语文期末考试都得零分。他要求魏老师收留在他的班,保证以后不再得零分。魏老师问他为什么在我的班就保证不得零分?他谈出了他的打算:每节课我什么都可以听,听了我只做一种作业,那就是只背记文学常识。期末考试的题,文学常识占8分,我保证一分不少的得完。魏老师本着因材施教原则接收了他,结果在期末考试他得了8分,实现了零的突破。这就是因材施教的效果之一。一个班有各种不同的情况,又怎样进行因材施教呢?有位老师的措施有借鉴价值。措施是这样的,全面施教,因材要求与验收。即授课按课程标准,每个学生都一样的听课。但在提问上分优中差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让他们都能跳一跳摘到桃。个个学有兴趣,个个有收获,在作业布置上,也分优中差,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大体相同的时间里保质保量地完成作业,这是课堂作业的安排。课外作业也分层次布置,另外还应根据兴趣爱好,布置一些自由作业,不作硬性验收,以鼓励的形式验收。例如有爱好诗歌创作的,有爱好短篇小说创作的,有爱好故事创作的,有爱好散文创作的。可把他们分成兴趣小组,完成的时间相对较长,比如创作一个作品(写一首诗或写一个故事等)以一星期为限,给予反复修改,精一求精的时间。作业交上来,一般全部发表在班上的语文特刊上。由学生读者们投票评出一定数量的优秀作品,按等级颁发奖品。这样就把学习基础知识和独特爱好结合起来了,把各层次的学生的学习能力兼顾起来了,从而达到在语文教学中,既培养了共性又培养了个性的目的。谈到这里,一定会有人质疑,小学生会写文学作品吗?当然按教材体系,教这些是初高中的事,但这是课外自由作业,是满足他们对文学的兴趣爱好的。无论他们写来是否有文学味儿,那是萌芽的价值,只要一直爱好下来,就会实现文学梦。所以,应以小学标准来评价、鼓励,保护他们的积极性。如有个学生读了“锄禾日当午……”仿写了一首:“中午餐桌坐,饭菜剩无数。知否哪里来,父母的辛苦”。这是顺口溜,还不严密,但看出了他对诗的爱好,可以预见他的未来必定有好诗问世。也看出了他从学诗中受到了珍惜劳动成果的思想熏陶。这是课外文学活动的又一收获。在课外阅读中也可以因材施教。应试教育是三中心,三中心即課堂中心、教材中心、教师中心。重视课外阅读指导是打破课堂中心和教材中心的体现。素质教育又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在课外阅读中,教师只起主导作用,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教师的主导作用应是了解学生缺失的是什么?然后向学生推荐读物,指导阅读方法。如某个学生不珍惜粮食,经常把买的馒头啃一点就扔了,忘了革命传统精神。这就需要培养他们的艰苦奋斗精神,于是老师向他推荐一本长征故事的书。这个同学读了受到了很大的启发。如这个学生读了过草地的故事,其中有一节是这样的:全班的战士行了一天军,饥肠漉漉,忽然一个战士发现了一小堆马粪,象发现了宝贝似的,因为马粪里有一些未消化的玉米粒,他把马粪装到水坑里淘掉马粪,剩下玉米粒,拿到炊事员那里煮来吃。每个战士只分得几粒玉米粒,多么艰难的日子啊!他读到此处,潸然泪下,陷入了沉思:“我们的幸福生活,原来是革命先辈们饿肚子,吃马粪换来的,而我却不知珍惜粮食。从此以后,他便吃多少买多少,不显阔,不浪费粮食了。又例,有个学生有贪小便宜的习惯,拾到东西不交公,别人找上门来也不归还,老师便给他推荐了一本现代故事集,他读了其中一个故事深有感触。故事情节是这样的:在一个乡村客车招呼站,有个学生看见站台里有一个黑皮包。他拾起打开一看,呀,里面装了几捆钞票,大概有几万元吧。他想,这一定是乘客侯车时放在这儿,上车时忘了带走的。这时,如果那人发觉皮包丢失了,那会有多着急啊!如果有好心人拾着而不被贪财的人拾着,我准能找回来,将心比心,我今天就要做这样的好心人。他于是坐在站台上,守着钱包。他足足等了一个多小时,寻包人终于来了。他是打的赶时间来的,看见一个学生守着自己的皮包没有离开,就知道事情的原委了。这个学生把皮包还给了他,那人抽出一迭钞票酬谢他,他断然拒绝了,说拾到别人的东西归还失主是应该的。这个学生读到这里,被他拾金不昧的精神深深感动了,对自己贪小便宜的习惯进行了深深的检讨。从此以后,他再以不贪小便宜了。以上事例,也是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因材施教,只要坚持因材施教原则,就会收到提高学生素质的效果。

参考文献

《素质教育与语文教学》海洋出版社(1996)。

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东湖小学

猜你喜欢
零分期末考试因材施教
秀逗蘑菇村
期末考试
明确“因材施教” 促进个体发展
从《论语》看因材施教
零分
十年
我怕篡改历史
成长日记
因材施教的实施策略
因材施教并非只是扬长避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