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策略

2021-09-10 01:43侯海燕
小作家报·教研博览 2021年16期
关键词:朗读能力培养策略小学语文

侯海燕

摘要:文学作品是在优秀传统文化浇灌下盛开的艺术之花,文学作品表达了人民群众对幸福的追求和美的理念。文學作品题材丰富,既有活泼的西游记故事,又有岳飞“精忠报国”的故事。文学作品作为人类文化的结晶,与写作有着久远的联系,是写作渗透教学天然的工具。当学生在课堂上有效锻炼其朗读能力,不仅对于学生阅读能力、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有着很大地促进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字词的含义,体会作者的情感。

关键词:小学语文;朗读能力;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随着素质教育的改革,朗读教学逐渐受到了教师的重视,其身影越来越频繁的出现在小学语文课堂之中。朗读做为语文学习的重要环节,通过朗读不仅能够提升小学生课堂的专注度,提高学生的口语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将学生转变成课堂教学的主体,实现素质教育的改革。教师通过布置学生语文朗读训练进行引导教学,在朗读过程中体验作者写作时的状态,与作者一同感受文章所表达的喜怒哀乐,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的意义

中文作为有千年历史的语言,有着自己独特的韵律。学生在朗读训练的过程中,能够口、耳、心协同学习,体会文章字词组合在一起之后传递的情感与美丽,亲自体会文章的感染力,在不知不觉中将课本里的知识内容理解吸收。并且朗读能够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鼓励学生积极融入进小学语文课堂,逐渐走入文本的世界之中,主动接受课文中的各种句式和语言点。在应试教育中,教师往往是一个人讲解课文中的知识要点和段落关系,上课考试做习题,学生做着大量的书面作业来理解和记忆内容,导致语文的课堂形式过于单一,反而对于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产生抑制作用,大部分学生或多或少有着抵触心理。因此,小学语文教师需要融入朗读课程,改变原有的教学模式,在课堂中让学生阅读,朗朗的读书声更能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二.朗读对于提高语文能力的作用

(一)朗读有助于学生加强记忆

小学时期,学生对语言的记忆能力达到一个高峰,这个时期强化记忆的知识不容易忘记。而朗读能够口耳心脑并用,是一种强力的记忆方法,能够同时将文章说内容通过不同渠道让大脑记忆。同时,在朗读的过程中,大脑还会通过不断的对语义进行加工,而形成除了声音之外的图像视觉、气味嗅觉和物体触觉等多种感官感觉,在这样综合知觉的影响下记忆尤为深刻。

(二)加深课文理解

很多学生单单靠浏览课文,是无法体会到文章中所隐含的情感,而朗读能够将课文内容活灵活现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引导学生走入书本世界,加深对于课文的理解与吸收。只有通过一遍又一遍的认真朗读,才能逐渐地体会出作者想传递给读书中的韵味,才能慢慢地领悟到文章所要表达含义。

例如,《故事二则》中《扁鹊治病》这一课程的教学,教师可以开展朗读训练活动,引导每个学生扮演不同的人物,其他的学生当旁白,有感情的朗读,产生画面感,激发学生想象力,让同学一边读一边思考文章想要表达的内容,将朗读和思考,等到朗读结束,听听扮演者从中读感悟,启发学生思考,将书面的文字变成有情感的朗朗书声,提高学生阅读兴趣和积极性,能够更好的融入课堂,加深学生对于文章的理解能力,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培养朗读能力策略

(一)丰富教学形式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小学语文教师可以逐渐渗透进一些新颖的、高科技的设备,开展多元化地语文朗读课程,发挥学生教学的主体地位。教师可以通过一些多媒体设备创生语文朗读情境,最大程度还原书本中的场景,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朗读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大胆地进行表现,通过语音语调、肢体动作等还原人物的心情、语气,展现人物的性格,引导学生体会到语文的无穷魅力,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比如,情境式课堂氛围的营造,能够有效提高课堂的趣味性,提升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发挥“综合性学习”真正的作用。为了利用好游戏教学和情境教学模式融入朗读训练,教师应该保留每个孩子的个性的基础上,注重个性化教学,挖掘每个孩子的潜力,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

例如,《小英雄雨来》这篇课文的教学,文章由六个片段组成,讲述了雨来的英雄事迹,文章中出现了多个人物,比如雨来、女教师、母亲、爸爸、鬼子等人物,教师可以首先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与课文相关的片段,激发学生的朗读热情。之后,引导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进行朗读训练,扮演课本中不同的人物,通过对话的形式,体会到人物心情的转变,感受作者笔下雨来等人物的特征以及性格。教师也可以为学生补充一些时代背景,帮助学生更深刻地感悟故事,加深理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二)增强课堂活力

小学的学生,特别是幼儿园刚刚毕业的孩子,他们好动爱玩,直观思想占主导,特别喜欢模仿教师的言语和动作。上课的过程中,对于呆板枯燥的课堂很注意力不集中,所以教师就要增强课堂学习的趣味性,吸引学生注意力。教师在课程的教学中应该考虑到每个孩子的个性和学习能力,在口语训练板块穿插情境演绎,角色朗读等有趣的语文口语训练模式,引导他们按照教师的教学完成学习任务,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结束语

一个人用自己的母语学习就是学习与他人顺畅的交流,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是一个人生存必备的技能。小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发展都处于起步阶段,更是语文朗读能力培养的黄金时期。因此,如何开展朗读教学,创新教学的形式,调动学生口语交际积极性,让朗读课堂充满活力不再呆板枯燥,者的小学语文教师不断思考与实践。

参考文献

[1]杜登霞.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策略分析[J].家长,2021(10):133-134.

[2]黄锦芳.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策略[J].新课程研究,2021(07):123-124.

[3]赵淑香.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策略探讨[J].知识文库,2020(24):29+31.

湖南省龙山县白岩书院小学 416800

猜你喜欢
朗读能力培养策略小学语文
“读”占鳌头,浓浓的语文味香溢课堂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朗读能力培养
浅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
标准发音对英语学习的促进作用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巧设任务,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