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应用的思考

2021-09-10 01:50农玉洁
小作家报·教研博览 2021年16期
关键词:法治道德课程

农玉洁

摘要: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是引导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有效渠道。道德与法治的教学已经成为初中阶段的重要内容。设计有效活动,让道德与法治课堂更加有效,是每位教师的理想。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积极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活动环境,让学生自主参与活动,从而提升其思想道德品质。

关键词:活动教学;初中道德与法治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新课程改革视阈下的初中教育更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与探究能力,旨在于提高他们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而使之建立终身学习意识。基于此,教师应把课堂构建为学生发散思维、沟通交流、实践体验的场所,要充分挖掘提炼各门学科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素材,在教学过程中大胆创新,不断灵活教育方式,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设备优势,用丰富多彩、生动形象的形式把知识讲得通俗易懂,使学生入脑入心,在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中传导主流意识形态,引导学生的人生航向,培植学生崇高的理想信念和正确的价值追求。教师则以引导者的身份,启发学生产生质疑并通过探究分析解决问题,促使他们在这个过程中形成探究精神、端正学习态度、掌握学习方法,进而提高学习的实效性。教学活动内容多元多样,形式灵活多变,且其所具备的实践性特点能够培养学生提取、处理、利用信息的能力,将其运用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促使他们在增强自主学习能力的基础上提高学习效率与质量,更好地完成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学习目标。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教学现状

1、教学观念落后

教师的教学观念落后,师生关系仍处于不和谐的氛围中。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教师仍然持有传统的教学观念,认为教师的地位应当高于学生,这就使得学生害怕老师,不敢向老师请教,也不敢表达想法和解题思路,不利于道德与法治知识的学习,最终影响自身的学业。

2、教学方式落后

教师缺乏先进的教学方式,仍然把黑板和粉笔作为教学的主体,而不利用先进的多媒体设备进行教学活动。教师在教学时,只是一味地唱独角戏,无法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呈现的是老师认真讲课、学生收获甚少的结果。

二、活动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应用

1、筛选活动主题,凸显学生主体地位

首先,教师要深度发掘教材内容,找到生本思维接轨点,以此展开实践活动设计考量。其次,教师要深入学生之中,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取向等有到位了解,在掌握学情的基础上展开教学布设,提升实践活动的可行性。第三,教师在设计教学实践活动时,还需要考虑活动实施的客观条件,以便确定活动主题。七年级道德与法治《做更好的自己》时,教师结合教材内容实际,为学生布设了“主动改正自己的缺点”主题活动:以学习小组为单位,每一个成员都要进行自我解剖,亮出自己的缺点,并展示改正计划,征询大家的意见,最终形成行动方案。学生听说要主动介绍自己的缺点,大多有些难为情。教师给出具体提示:小组组长带头解剖自我,给大家做出榜样。在设计改正计划时,可以从这几个角度展开考量:从最容易改正的地方做起、肯定自我改正的表现、请他人监督、在公共场合做出承诺、运用成功经验激励自己。学生根据教师引导展开行动,各个小组都能够有条不紊地展开操作。活动结束后,教师让小组组长具体介绍成员的表现,并对活动进行综合评价。教师为学生准备了自我揭短的活动,深深触动了学生的心灵。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留下了深刻记忆,为自我矫正奠定了坚实基础。从学生在活动中的具体表现可以看出,学生都有主动纠正自我的决心和意志。

2、分组讨论活动主题,提升活动的实效性

初中生处于青春期,较为叛逆,因而教师应充分考虑学生的想法,避免强制要求学生参与教学活动。每次活动都应有明确的主题和目标,教师可以设计几个问题,引导学生对活动主题进行思考,讨论活动的意義和价值,从而更有效地开展课堂教学活动。当学生在讨论中表现出自己的个性时,教师要尊重学生,鼓励学生进行个性创新;而当学生出现不良的价值观念时,教师要及时纠正,避免学生因为一些负面情绪而产生错误观点。例如,在教学“服务社会”一课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通过交流选定活动主题,明确开展活动的意义和价值。在活动开始前,教师可以以问题的形式向学生渗透活动理念:“同学们,今天我们要走出校园,服务社会。我想问大家,怎样服务社会呢?你觉得服务社会有什么意义和价值呢?我们有必要这么做吗?”学生开始讨论起来,通过交流,明确了服务社会的思想核心,也懂得了自己在社会生活中的责任,更加明白了服务社会需要做哪些具体的事情。这样一来,学生便能带着明确的目标和积极的情感参与活动。分组讨论问题是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常用的教学方式之一。在组织活动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进行讨论,研究活动主题的意义和价值,探究活动的本质,从而提升自身思想道德修养。

3、积极感悟活动意义,培养学生优秀品质

每次活动结束后,教师都要组织学生总结自己在活动中的收获,从而使学生升华自身情感,培养优秀品质。初中生对实践活动已经形成了有个性的解读和深入的评价。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情感渗透。反思的作用十分重要,因而教师应引导学生重新审视自己参与活动的过程,从而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思想品质。例如,在教学“诚实守信”一课时,教师可以通过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今天,我们要进行讲故事比赛,大家分组,讲一讲自己了解的关于诚信的故事,看哪个小组讲得多。”在交流讨论的过程中,学生清楚地认识到诚信的价值。通过阅读各种资料,学生懂得了高尚品质对人的影响。在活动结束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谈谈自己的感悟:“大家来反思一下,在刚才的活动中,自己有哪些不足之处,你学到了什么,懂得了什么道理,以后要成为一个怎样的人?在反思后,每一个人都要写出自己的人生格言。”这样一来,活动便有了新的意义和价值。感悟和反思的过程是学生思想升华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重新构建活动,从自己的行动和语言表达中切实体会情感的变化,以获得内心的丰盈。

结束语

总而言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促使学生建立正确人生价值观的主要途径,在素质教育中占据重要地位,切实需要教师更新教学理念,运用更能推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升的教学方式展开高效教学。活动教学法的应用打破了原有传统的教学思想,让学生真正的融入到了教学中,并且对教学效果起到了提升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郭然.核心素养视域下《道德与法治》活动型学科课程实施研究[D].扬州大学,2018.

[2]丁紫俊.初中《道德与法治》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整合研究[D].扬州大学,2018.

[3]董甜甜.活动教学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应用研究[D].鞍山师范学院,2018.

云南省富宁县新华机车中心学校

猜你喜欢
法治道德课程
走实“1+6法治同行”党建之路
法治护航杭州亚运会、亚残运会
《ERP原理与应用》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探索
课程思政在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跟踪导练(五)(2)
新时代道德与法治教师法治素养的培育
“一例多境”培育初中生法治意识
道德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道德认同感提高≠道德包容度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