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困惑及解决策略

2021-09-10 01:43李翠兰
小作家报·教研博览 2021年16期
关键词:导图文章过程

李翠兰

摘要:在小学语文教授中,阅读是培养学生阅读技能的重要一步。然而,就中国小学的一般阅读指导而言,仍然有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语文的阅读训练,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下,阅读质量较差,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本文试图总结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主要问题,并讨论解决这些问题的策略。

关键字: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困惑;解决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1 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 阅读说明的内容单调

小学学生具有关键的低年龄特征,阅读范围相对较窄。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时仍将重点放在教科书教学上。此外,受传统教学模式影响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具有很强的主观性,通常用自己的学习代替教学。教师说明的内容具有固定的程序,只不过是对文章级别的划分,对文章主要思想的概述以及对作者感受的理解。教师的主观愿望是有意或无意地强加于学生,因此学生失去了独立思考的机会,自然导致他们在阅读教学中并不十分活跃。

1.2 设计教学缺乏创新

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教师在开发课程方面的惯性,教师逐渐开始滥用在线课程,进行细微的更改,甚至不加修改地使用它们。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课程应基于实际的教学情况,只有课程符合学生和教师的实际情况,教学活动才能顺利、有效地进行。一方面,网络教学计划可能与实际的教学情况不符;另一方面,会导致自身教学存在一定程度的不确定性。这种网络教学计划的广泛使用将逐渐失去老师自我的创新能力,它不符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新课程标准,这也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主要障碍。

1.3 忽略学生的主体状态

新的课程改革需要在教学活动中尊重学生主体的基本地位,将学生视为教学活动的核心,并遵循“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但是,在一个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仍会以自我为中心,并根据传统的教学理念强调单一的知识教学。在小学进行语文阅读教学时,教师习惯于运用阅读知识并讲授一些传统的阅读概念,以使学生在阅读时不会感觉到工作细节的美。教师从根本上改变了学生,因此,学生的阅读热情不高,老师的阅读指导水平也较低。

2 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策略

2.1 引导预习,发挥学生的自主性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阅读教学中教师最容易出现的问题就是为学生灌输知识。需要认识到的是,在教师的单向灌输下,小学生的能力提升是很缓慢的。为此,教师需要认识到使学生在课下具备超强自学自练能力的重要性。这样才能促使学生得以更好的发展,也可以进一步帮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去阅读,去提升。为此,教师在阅读教学中首先应该培养学生预习的习惯。预习的过程也是学生充分自主阅读的过程,也是学生积极锻炼阅读思维的过程。在预习过程中,学生需要不断克服困难,不断解决问题。同时教师也需要给予学生一定的引导。例如,在学习《观潮》这节课的时候,教师就可以为学生布置一定的预习任务。具体地,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前去自主解决这节课中的生字词,在这方面学生可以利用词典、字典等去解决;教师也可以让学生去归纳每个段落的大意,然后让学生分析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此外,教师也可以让学生上网去搜集关于钱塘江大潮的资料,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借助一定的图片和视频对于这节课的内容有一个初步的了解。教师可以将这些任务和问题等通过导学案的方式发放给学生,要求学生完成。这样的形式可以有效避免学生的预习流于形式,可以很好地起到引导与监督的作用。不管在教学哪一课,教师都可以要求学生去进行预习,以此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

2.2 结合思维导图,锻炼学生的阅读思维

思维导图自产生以来就受到了教育工作者的普遍关注,从形式上来看思维导图是比较多样的。在阅读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是具有必要性的。这是因为小学阶段的阅读内容,虽然篇幅不是那么长,但也是具有一定深度的,面对枯燥、文字性的内容,学生需要调动一定的思维去分析其中的逻辑关系、结构,安排等知识,而思维导图在阅读过程中的融入可以促使学生梳理自己的阅读思路,保持清醒的头脑。因此,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尝试绘制思维导图,把文章的结构、文章发展的脉络以及文章的主要内容进行梳理,提升学生的阅读效率。例如,在《观潮》一文中,文章着重写了钱塘江大潮的特点。在特点部分,又是从时间顺序方面来安排的。对此,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先引导学生绘制思维导图的主要分支,理清文章思路。然后,让学生通过在文中找出体现钱塘江大潮不同时间段的特点的句子,提取关键词来补充思维导图分支,从而来发现文章的写作思路和结构安排,并且深入体会这种写作方法的妙处。在逐步完成导图的过程中,从文章内容的梳理到写作方法的体会运用,学生的思考是逐层深入的,思维能力得到了有效提升。可以说,借助思维导图来引导学生进行四十分钟的课堂学习,有利于学生的关注度得以提升,对于学生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的保持十分有效。

2.3 改进评价,关注过程

对于阅读教学来说,评价也是一项重要的内容。结合一定的评价,学生可以切实改进自己在阅读过程中的不足,并且积极保持自己的阅读热情。这就要求教师应该给予学生过程性的、形成性的评价。只有让学生懂得关注过程,他们才会取得好的结果。因此,教师需要对于传统的唯成绩为主的评价进行改进。例如,教师可以为学生建立个人荣誉榜。每个学生的荣誉及进步,教师都应及时地在个人荣誉榜中展进行表扬,让家长和学生都看到每个人的进步。同时,教师还可以给学生开展优秀阅读作业与素材库展评。结合班级布置,教师将学生通过阅读而写的优秀素材张贴在“你追我跑”语文竞技栏中,接受家长、教师与同学的关注与肯定。这样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热情。

3 结束语

中华民族的文化以丰富深刻的文字、文章为载体,流淌于每一个国人的血液中,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奠定学生能力素养的关键时期,需要以核心素养理念为指导丰富学生语文知识储备,提升学生的言语表达能力,养成良好阅读习惯。小学语文老师在新课改不断深入的形势下要继续利用核心素养的理念,不断对当前的课程进行改革,将核心素养和小学语文课本牢牢地结合起来。

参考文献

[1]杨婉然. 浅谈小学语文中段阅读教学的策略[J]. 读与写,2021,18(7):62.

[2]阿拉坦胡又嘎.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阅读能力[J]. 文渊(高中版),2020(8):77. DOI:10.12252/j.issn.2096-6288.2020.08.146.

[3]林媛. 浅谈小学中年级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策略[J]. 亚太教育,2020(2):103. DOI:10.12240/j.2095-9214.2020.02.090.

云南省廣南县珠街镇黑达小学

猜你喜欢
导图文章过程
借助思维导图,助力学生“逆行”
应用思维导图 提升学生化学学习力
描写具体 再现过程
本期文章英文摘要
第6章 一次函数
第9章 整式乘法与因式分解
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收获最大的是哪些,为什么?
圆满的过程
小排经“点化”大文章
A Truly Outstanding Article一篇真正出类拔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