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科学课堂教学的精细化设计

2021-09-10 02:15徐仕忠
小作家报·教研博览 2021年16期
关键词:初中科学精细化内涵

徐仕忠

摘要:本文在分析精细化课堂教学基础上,提出了初中科学课堂教学中的精细化设计策略,仅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科学;课堂教学;精细化;内涵;设计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科学课是在初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让学生掌握基础的科学知识重要途径。科学课堂教学设计对于教学效果有直接的影响,只有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采取合适的方法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在课堂学习的兴趣,使得课堂教学的效果有更好的保障。下面笔者讨论初中科学的精细化课堂。

一、精细化课堂教学的内涵

精细化课堂教学的目的就是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提高教学效率,精细化的课堂教学有三层含义。一是教学过程的规范化。课堂教学过程是教师教学生学的过程,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占主体地位,教师起主导作用。课堂教学的设计由教师完成,一堂课的内容由几个部分组成,教师必须做到心中有数,教学过程的设计应从学生的实际学情出发,无论教师对所教的内容多么熟知。全国著名教师魏书生设计的六步教学法,就是一种规范化的教学设计,各位同仁可以参考。二是教学过程的精细化。精细化的教学过程要求教学的每一个步骤都要精心,每一个环节都要精细,那么我们上的每一节课都可以是精品课。精心是态度,精细是过程,精品课则是成绩。精细化的教学是“用心教学,真心为生”的教学工作思想在教学过程的具体体现。三是教学过程的个性化。个性化的教学与规范化的教学并不矛盾,规范化是大前提,个性化是因材施教。教学实施的主导者是教师,每一名教师所受的教育程度、教学风格、语言特点都不尽相同,所以每一位教师所上的课也应各有特色,而不是千篇一律。教学的对象是学生,同一年级学生的知识层次、学力水平虽然大致相同,但他们之间也有较大的差异,而且学生的各方面能力也在不断发展,因此,教师根据具体情况来因材施教是必要的。

二、精心组织集体备课,充分落实二次备课

初中科学课程的实践并不长,教师的专业有物理、化学、生物和地理,没有科学专业的,这就决定了教科学的教师并不是很“专业”,至少在近几年的时间内这种状况不会有大的变化,要解决这个问题只有精心组织集体备课。具体可以从几个方面入手:一是以同年级的全体科学课教师为一独立备课小组。二是集体备课的时间和地点固定化,每周至少组织二次。三是灵活选定主备人,如果这节课的内容主要是物理部分,则以学物理专业的教师为主备人,依此类推。四是精心组织“错位教学”,使其常规化。错位教学的过程是:上课→评课、集体备课(二次备课)→上课。在同一教学日内,针对同一教学内容,一名教师上完一节后,备课组内马上组织评课,及时指出优点和不足,并根据这些情况,完善下一节课的教学设计,如此反复,逐步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二次备课分两个过程进行,先是备好周前课,到上课之前的一天或者当天,教師可能对所教的内容有点生疏,再进行一次复习,熟悉教学内容,这样能进一步熟悉教学内容。当教师第二次备课时,一般会有灵感或新想法,就可以补充了,进一步完善将要进行的课堂教学。

三、精心设计学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减轻学生负担,提高学生学习水平

初中科学课的学案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知识框架,主要概括一堂课的内容,学生通过预习知识框架来了解一堂课的主要内容,掌握本节课的知识结构;第二部分:基础知识过关,以填空补缺或引导性问题的形式呈现给学生,方便学生预习新课用,完成这部分内容后,学生对一节新课的重要知识点就基本上掌握了;第三部分:疑难、易错问题突破,以讨论题或问答题的形式呈现,在课堂上解决,通过小组讨论和教师引导来完成,加深学生对重要问题的理解。第四部分:“堂堂清”,即课堂小测,难度适中,突出重要知识点;学生完成时间设计为6—8分钟,师生互动时间设计为4—5分钟。编写科学学案应注意几点:(1)一课时一份学案,内容不宜太多,一节课上完,学案全部完成。(2)难度适中,第一、二部分面向全体学生,较易,第三、四部分面向绝大部分学生,难度适中。(3)学案完成时间的安排:第一、二部分在新课进行前完成,第三、四部分在上课期间完成。(4)完成学案后的学生,不必再做另外的巩固练习,只需完成下一节课学案的第一、二部分。(5)每份学案应按:练→批改(教师完成)→复改→检查(教师或学习小组完成)的过程完成,做到每一名学生每一个知识点都过关。

四、精心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科学的兴趣,活跃课堂氛围

科学教材的特点和优点之一就是许多知识的引入和问题的提出、解决都是在特定的情境中展开的。怎样的情境,才有利于教学?应注意以下几点:(1)创设情境要有明确的目的。课堂教学不能等同于做游戏,每一节课应有一定的教学任务,上完一节课后,每一名学生应在科学知识、认知技能等方面有一定的收获。(2)创设情境的内容要与学生知识水平、认知能力相适应。教学情境的形式有多种:问题情境、实验情境、活动情境等。情境的创设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认知水平来设计。在初中阶段,情境的设计应较为直观。例如教学《测量斜面的机械效率》时,我准备了自主探究斜面机械效率的实验情境,学生在前面学过几种简单机械,知道影响简单机械效率的规律,所以,让学生以2人为一小组,根据他们所掌握的知识,完成自主探究,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操作水平,还能增强他们的团体合作精神。

五、增强体验式教学,落实演示实验

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在课堂教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课堂演示实验教学是教师用演示的方法,结合课堂教学进行的实验,是一种直观教学手段,能激发学生的听课热情,培养学生学科学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下面就科学课的演示实验谈几点看法。(1)要注意在课前做好充分准备 。演示实验较多,为了搞好演示实验教学,课前要做好充分准备,有的教师轻视演示实验的准备工作,结果造成演示实验失败或出现意想不到的情况,以致在课堂上手忙脚乱,“强行 ”让学生接受结论,教学效果很不理想。教师在课前,首先要准备好与实验有关的全部仪器、材料。其次是在课前反复操作,直到熟练的程度,对于在实验中可能出现的故障,应心中有数并能及时排除。第三是掌握演示时间,注意与教学进度紧密配合。第四是教师要考虑除大纲和教材中规定的演示实验外,还可以适当补充哪些小实验,或对现有的实验作必要的改进,以提高教学效果。(2)要注意实验用语的准确性和操作的规范性。教师的规范操作,不仅是实验成功的前提,而且会使学生养成严谨求实的良好实验习惯。(3)要注意避免教师一个人做,不让学生参与配合。演示实验应该是教师与学生配合共同完成的,不应该只是教师做,而学生看,这种做法忽略了学生的主动性,把学生当作被动接受的“机器”,没能充分发挥演示实验的作用,是不可取的。教师要在演示的同时引导学生观察,不断启发提问,让学生分析、讨论,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实验结论合情合理地被推导出来。(4)充分利用实物投影,提高实验的可见度 。演示实验不仅要现象清楚,而且还要面向全体学生。现在各学校的硬件设备越来越好了,都配备了多媒体设备,教师可以利用实物投影来增大演示实验的可见度。

参考文献

[1]应君君.新课程下初中科学课堂教学设计之探究[J].理科考试研究,2015,22(8).

苍南县灵溪镇第三中学

猜你喜欢
初中科学精细化内涵
精细化健康体检管理模式在体检中心的应用探析
精细化护理实施在新生儿重症肺炎中的应用
城市路灯精细化管理工作探讨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国有企业财务精细化管理措施探讨
微课不微
有理数的数学内涵
浅谈初中科学问题化教育模式的开展
木木相册
五代两宋佛教雕塑的佛学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