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节奏感训练的重要性及其措施分析

2021-09-10 02:15许德堂
小作家报·教研博览 2021年16期
关键词:节奏感节奏小学生

许德堂

摘要:我国小学基础教学最近几年发展非常迅速,为我国教育事业贡献力量。小学音乐教学作为基础教育引导的环节,帮助学生提升课程学习兴趣至关重要,而不是在课堂上只重视对学生的理论教学引导。音乐节奏本身就是音乐曲目的灵魂,当学生能够在节奏学习中,将自己的理解能力与感知能力进一步加强,那么个人的音乐学习重点明确起来,能够从少年阶段开始奠定自己的良好学习基础。

关键词:小学音乐节奏感训练;重要性及其措施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带动我国各行业发展迅速,其中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尤为显著。随着当前我国教育体制的不断完善,在当前的小学教育中,音乐课程已经获得了极大的发展,受到了教师和家长的重视。对于音乐学习来说,一个人的节奏感是欣赏音乐的重要能力之一,但是,当前我国的小学音乐教学对于学生节奏感的培养仍然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小学生的发展。

1小学音乐课堂节奏训练的重要性

节奏作为音乐的核心构成部分,对学生来讲是掌握课程基础构成部分的有效途径,教师通过节奏训练引导,能够帮助学生将自己的知识体系构建起来。小学音乐课程中教师要认识节奏感的重要性,节奏感合理引导学生的乐感才能逐渐培养起来。结合现阶段对学生音乐学习综合能力引导的目标要求,教师需要让学生在节奏训练中,提升自己的音乐理解能力与感知能力,良好课堂教学氛围建立起来。教师在确立课堂教学曲目之后,从音乐节奏鲜明、韵律感强的基础之上,通过对音乐曲目起伏、张弛的节奏引导,能够让学生跟着节奏律动,将自己的音乐学习热情逐步建立起来。节奏训练能够将学生的学习情感积极带入,是产生与曲目情感共鸣,体会曲目内涵特征的途径。通过对学生进行节奏训练,学生能够体会到音乐知识的无穷魅力,将自己的情感体验感逐步增强。

2小学音乐节奏感训练措施

2.1培养恒拍意识

培养学生的恒拍意识非常重要,因为音乐是一门听觉艺术,所有的音乐旋律都是建立在各种节拍上节奏)的。我们在乐谱中经常看到“中速、中速稍快、快速”等速度标记,教师可以带领学生根据具体的速度标记练习打拍子。课堂上,教师可引导学生从“中速”的曲谱开始练习,先进行“口头+击打”练习打节拍,如“大大大|大大|大大大|大-|……”,要求学生速度均匀地打出相应的节拍(可以拍手或拍腿)。在口头训练进行一段时间后,再让学生跟着音乐打节拍。由于每首歌曲所表达的音乐情绪各不相同,因此音乐的速度也各不相同。刚开始练习的时候,教师可带领学生一起打节奏,等到学生能熟练地根据歌曲速度打击节拍后,让学生跟着曲谱独立完成节拍。稳定的恒拍能力是培养学生音乐综合能力的基础,教师一定要加强这方面的训练。

2.2可以运用乐器提升节奏感

在音乐教学中,乐器是升华音乐最好的辅助,乐器本身可以创造出不同情绪的乐感,音乐可以给人带来不同的情绪,乐器可以生动地表现出音乐,学生可以通过乐器表现出艺术感染力,激发自身创造音乐动力。学生因为还处于懵懂的年龄,对待事物惯于模仿,在选择乐器时可以选择一些打击乐器,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对歌曲进行合理的节奏与旋律的模仿。不同的乐器所体现出的音乐风格是不一样的,借助乐器不光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还可以提高学生的乐感。让教学课堂变得更加有趣与多样化,活跃的课堂给学生带来更多的欢乐,适合小学生的心理上的需要,提升了音乐的教学质量。教师可以将一些理论知识通过一些特殊的形式插入到音乐的教学小游戏或者活动里,直观地传达给学生,让学生做课堂上的主体。

2.3提升肢体语言的辅助力度,激发学生节奏感学习兴趣

在许多的音乐教学课堂中可以看出,在音乐的学习过程中,如果教师播放一些节奏感比较强的音乐,会有很多小学生随着音乐做出动作,并且会非常兴奋。这主要是由于小学生还处在发育的阶段,通常会使用一些肢体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以及对音乐的领悟。因此,音乐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点来开展教学活动,提高肢体语言在教学中的辅助作用,从而进一步培养小学生的節奏感。在课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拍手、跺脚和拍肩等动作来让锻炼小学生的节奏感。例如教师可以通过游戏来让小学生练习节奏感。在课堂之上,教师首先播放一首歌曲,然后将班级的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然后让每个小组在组内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然后练习歌曲中的“titi\ta\ta-a\”节奏,在练习一段时间之后,可以让学生随机分辨不同的节奏,接着还可以让学生找出歌曲中相同的节奏,加深同学们的记忆。最后,教师需要再次播放音乐,让学生随着音乐的节奏来自由地做出肢体动作。对于一个音乐作品来说,必须要具有节奏,这是音乐的核心内容,因而必须要加强学生音乐节奏的培养,这就需要教师从音乐元素入手,让学生能够感知到音乐的内在旋律。分角色体验音乐中的节奏,这样可以让学生联觉参与体验,使学生的音乐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2.4重视互动训练引导

教师在音乐课程教学引导期间,认识到学生的心理以及生理发展相对较快,所以学生对新的知识内容有着强烈的探索欲望与求知欲望。教师结合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将课堂教学活动系统性地开展,学生的参与感、积极性逐步增强,那么节奏教学目标也能进一步达成。教师可以通过奥尔夫教学法的应用,在班级教学引导期间,让学生在不同的小组中,当教师播放节奏感相对较强的音乐曲目,学生统一进行拍手、踏脚等节奏训练形式,将个人对节奏的感知能力提升,让自己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之中,学生对音乐节奏的把控能力逐步增强,同时还能体会到节奏的内涵特征与积极影响价值,在开放性、包容性的课堂之中,音乐课程教学质量也能逐步提升。

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节奏感的培养是重要的内容,教师必须要改变原有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观念,借助肢体动作,从而加强小学生的节奏感培养,开展听力训练,创新教学方法,让小学生获得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牛延龙.柯达伊教学法在中小学音乐教育中的应用[J].黄河之声,2017(15):28-29.

[2]潘雅靖.小学音乐课堂中的节奏训练[J].北方文学(下旬),2017(3):177.

[3]孙丹丹.节奏训练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重要性[J].艺术评鉴,2017(1):141-143.

云南省富宁县归朝镇架街小学

猜你喜欢
节奏感节奏小学生
《节奏的美感》教学设计
《节奏的美感》教学设计
节奏学习也可以变得很有趣
节奏
轻快漫舞
他是一个了不起的小学生
我是小学生
视唱练耳教学中节奏训练之我见
非常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