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补习与子女教育

2021-09-10 05:07杨倩
江苏广播电视报·新教育 2021年12期
关键词:培训机构策略

杨倩

摘要:一直以来,教育都是人们关注的热点话题,随着国家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也不断提高,而这也就滋生了大量的培训机构,课外补习的现象屡见不鲜,这些机构的出现改变了传统的教育格局,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对学生成绩提高有着积极作用,但是,课外补习已经成为常态,制约了校园教育的发展,也形成了教育的利益群体,家长对其要理性看待、正确选择,以促进课外补习发挥应有的作用,提高子女教育的有效性。基于此,本文对课外补习的优势和缺点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家长进行子女教育的策略。

关键词:课外补习;子女教育;培训机构;策略

引言:随着教育机制的改革,教育越来越受重视,孩子对于学习方面承受的压力也在与日俱增,不论是孩子还是家长都期望从各个渠道缓解孩子压力。而在这样的背景下,大量的培训机构随之出现,“赢在起跑线”的紧迫感让家长们不得已选择课外补习,虽然其发挥着积极作用,但针对孩子而言,子女教育也是不可缺失的,应让孩子提高成绩的同时,发展正确的道德修养,使孩子树立正确的三观,从而实现综合素质、学习成绩的并重提高。

一、课外补习的优势

(一)丰富教育资源,满足教育需求

校园学习紧张感十足,并且时间也较为有限,部分学生无法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良好的课堂学习,这就需要课外补习作为填充,课外补习给予了每一名学生都公平接受教育的平台,打破了传统的时空机制,让学生的学习空间、时间十足,也就满足了对孩子的教育需求[1]。

(二)提供个性化教育

每一名学生都有着显著的差异,而校园教育大都是系统化、全面化的,不能针对学生的个性化差异而针对性教育,但课外补习却大不相同,家长可以多样化选择,为孩子提高了更加全面、个性化的教育,授课内容、授课方式、授课时间等都较为灵活,独立的补习机构为学生提供了针对性地教育,让孩子获得了好良好的指导,并且也在补习的过程中树立了学习的信心,这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提高学习效率。除此之外,课外补习也是开阔孩子视野的最佳途径,如奥数、艺术教育等,对孩子的能力提升都较为显著,利于推动孩子的全面发展。

二、课外补习的问题

(一)课外补习存在利益驱使

受到教育机制的影响,课外补习愈发常见,就衍生了林林总总的培训机构,而培训机构大都自谋生路,和公立学校明显不同。培训机构是教育的补充,而利于驱使也无可厚非,但是由于市场竞争愈发激烈,培训机构为了更好生存,就采取了“夸大”的口号宣传,会形成一定的心理误导,容易造成适得其反的效果,从而对教育产生负面影响。

(二)侧重于应试教育

课外补习的主流课程是应试课程,这和校园教育的全面发展目标显然不符。“应试教育”一直都是新课改理念下所摒弃的教育方式,这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教育不仅仅是丰富知识,更重要的是道德修养、行为习惯、兴趣爱好的培养。校园教育侧重于对学生的均衡、全面培养,而课外补习则是将全部注意力放在成绩提升方面,将全面发展的理念抛之脑后,课外补习只能满足孩子的一时所需,对人生观、价值观、道德修养的提升十分有限。

孩子的教育始终把控在家长的手中,家长对子女教育问题高度重视,但是到底该怎样培养孩子,怎样判断社会的趋同心理和孩子的发展所需,如何选择恰当的教育方式,科学选择课外补习都是当下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三、家长开展子女教育的策略

(一)明确教育目标

1.注重孩子的全面发展

教育的初衷即是让学生学会相处方式、形成良好的个人修养、提高知识涵养,全面发展一直都是教育的根本任务,教育的评价也是以全面发展为主[2]。课外补习则必然以提高分数为目的,学生的兴趣培养、个性发展都被取代,教师为了满足家长的要求,也致力于成绩提升,这样孩子也不会收获快乐和成长,所以势必要改变传统补习观念,注重全面发展。

2.激发孩子潜力

孩子就是有待开发的宝藏,他们的潜力是无穷的,而教育则是激发潜力的最佳途径,能发挥孩子的创造力,探索孩子的兴趣所在,灌输式教育会打消孩子创造的积极性,不利于潜力的激发,所以要明确激发潜力这一根本目标。

3.培养对生活的热爱

对于教育而言,一直都在强调成绩提升只是一方面,但实际的落实却并非如此,一个人即便拥有再丰富的学识,缺乏对生活的热爱、良好的道德修养,也无法适应社会变化,更无法为社会作出贡献,应从小即注重兴趣培养,在学习中找寻快乐,为孩子的成长铺平道路。

(二)實现教育目标

1.鼓励孩子发展兴趣爱好,倡导自主学习

青春期的孩子都有着较强的逆反心理,他们极不情愿做被强迫的事情,而心甘情愿的事情,反而后投入较强的精力,针对子女教育而言,要抓住孩子的心理特征,从孩子的兴趣爱好出发,鼓励他们以兴趣为导向,开展高质量的学习,意在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养成自主探究、自主思考的良好习惯,这无论是对于知识学习还是长远发展而言,都有着极为深远的意义。

2.培养良好的学习方法、习惯,让孩子受益终生

良好的习惯培养和家长的良好引导密切相关,习惯是长期养成的,短期的课外补习无法替代,应在教学过程中潜移默化的熏陶学生,注重启发式教育,让孩子教学相长、朋辈相亲,促进孩子健康成长[3]。父母即是孩子最好的老师,也是孩子最佳的模仿对象,父母应注重言传身教,在日常生活中点滴积累,逐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的方法。

3.培养孩子的协作精神

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而言,学会分享,形成团队协作意识尤为关键。由于孩子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他们形成了过度自我的心理,这无疑不利于健康成长,这就需要培养孩子的协作精神,让孩子懂得如何与他人沟通、交流,这样才能更好地更好地融入集体,为将来的大学生活、工作打造坚实根基,使其更好立足于社会。

4.兴趣活动和课外补习并重开展

正所谓“身体才是革命的本钱”,对于学生而言更是如此,繁重的课业压力导致学生少有时间参与锻炼,课外补习虽然提升了学习成绩,但也占据了学生更多的时间,兴趣爱好的培养完全被忽视,也就影响了全面发展目标的落实。应将课外补习和兴趣活动有机结合,让二者穿插进行,既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也发展学生的个性,使其他方面的兴趣得以彰显,也就落实了热爱生活、全面发展的目标。

结束语:综上所述,家长一直都是子女成长的引路人,家长必须熟知教育规律,把控教育的根本目标,从而为孩子挑选最为恰当、科学的教育方式,合理利用课外补习,培养孩子兴趣、发展孩子潜力,为孩子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家长始终要铭记,子女教育应是培养孩子成为创造未来的人,而不是只有成绩的学习机器,应从长远角度考虑,给予孩子切实有效的子女教育。

参考文献:

[1]王梦茜,李香玉.如何还孩子一个没有“课外负担”的世界[J].教育家,2021(07):16-20.

[2]张美丽,吴瑞君.我国初中生课外补习的方式及其影响因素[J].教育学术月刊,2021(01):42-49.

[3]李佳丽,薛海平.父母参与、课外补习和中学生学业成绩[J].教育发展研究,2019,39(02):15-22.

猜你喜欢
培训机构策略
我的手机在哪?
澳大利亚移动儿童服务项目对我国偏远农村学前教育的启示
论大学与校外培训机构合作对推动学生就业的重要意义
美国国防采办大学职业教育做法及启示
浅谈出国考试类图书市场现状
关于当今校外少儿美术教育发展的思考
高考数列复习策略之二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