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视域下武警院校外语翻译教学研究

2021-09-10 07:22陈一睿谭瑾璘
红豆教育 2021年1期

陈一睿 谭瑾璘

【摘要】“一带一路”重大战略决策的提出为武警院校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外语翻译教学就是培养外语综合运用能力,提升部队实战能力。本文分析武警部队职能及武警院校外语翻译教学现状后,提出从六个方面来提升武警院校的外语翻译教学效果。

【关键词】“一带一路”;武警院校;外语翻译教学

一、“一带一路”背景下的武警部队职能

“一带一路”是习主席于2013年提出的战略决策,反映了中国新时期的国际战略思想。基于武警部队的职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及地区的合作主要体现在使领馆执勤,抢险救灾,反恐,海上维权和军事比武等,这些任务都要求武警官兵具有良好的军事外交素养,其中就包含相关外语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军事公共外交能力,以及对沿线国家自然,社会,文化,法律法规等的了解。武警院校的外语翻译教学实质是培养学员外语综合能力,对翻译教学的研究要从外语培养的各个方面着手,即外语综合能力(含听,说,读,写,译),跨文化交际能力,专业能力,心理素养等多方面。随着“一带一路”政策的深入推进,武警部队对外交流的机会增多了,比如:参加2015年尼泊尔救援任务;参加2016年和2018年“锋刃”国际狙击手大赛;参加“长城-2017”、“长城-2018”、“长城-2019”反恐论坛等等。在这些对外交流活动中,外语实则是一种战斗力,为维护国家形象、安全、稳定做着贡献,因此,全面提升武警院校外语翻译教学意义重大。

二、武警部队外语翻译教学现状

武警部队有两所学历型院校承担了主要的外语教学任务,一所是武警西安工程大学,另一所是武警警官学院。这两所院校的外语教学都是以通识外语为主,军事外语为辅。外语翻译教学的效果不尽人意,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一是国家或军队层面不够重视,没有形成一套自上而下的总体规划来总领武警部队的外语翻译教学。2018年军改后,武警院校外语教学课时由280缩减为220,外语教员只能压缩教学内容,这对教学效果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二是军地缺乏合作。就目前的翻译水平来看,地方高校或研究机构的翻译水平远远高于部队院校,他们对外语教学的研究,比如教学方式、模式、手段等都更加深入,这对武警院校培养翻译人才是一个非常好的借鉴。三是教学内容与实际任职需求不符。目前,武警院校《大学英语》课程主要还是以通识英语为主,与任职相关的军事英语内容相对较少,这无法满足召之即来,来之能战的为战育人的总体方针。虽然院校设有第二课堂,主要是英语辩论队和模拟联合国,但其主要目的是增强学员对外语学习的兴趣,并非提升军事外语技能,增强任职能力。四是军校学员学习英语动力不足。近年来,学员因时间受限,很少有参与涉外任务的机会。在驱动力不足的情况下,学员很容易丧失培养自身外语翻译能力的兴趣。五是缺少实战外语测评体系。俗话说:有压力才有动力。实战外语测评体系的建设可以为军校学员学习外语提供一个动力,同时也有利于军队外语人才的管理,对高效调动外语人才执行对外任务有着重大的意义。

三、“一带一路”视域下武警院校外语翻译教学研究

基于以上对“一带一路”政策的深入剖析及武警部队对外交流的主要任务,可以看出外语不仅仅是一种语言,更是一种战斗力,因此武警部队通过提升外语能力来增强实战能力是一条必经之路。对武警院校外语翻译教学的现状分析,可以看出翻译教学情况不容樂观,因此,笔者提出从以下六个方面来提升翻译教学的效果。

3.1理清思路,聚焦外语实战能力建设。从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及地区的合作任务来看,武警部队在使用外语的过程中,也在体现中国武警的战斗力。外语能力是武警部队战斗力的一个重要体现;外语能力对武警官兵有效履行使命和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将建设目标设定为保障当前军事任务,并满足国家安全及未来发展需要,是武警外语能力建设的不变宗旨。

3.2着眼未来,指定关键外语清单。“一带一路”沿线各国及地区的国语及国家通用语有50余种,算上区域内的少数民族语言,可能达到200种左右,如果要求部队涉外人员全部都掌握,根本不现实,因此需要根据任务的轻重缓急对语言有所选择,制定关键外语清单,并进行重要性排序,提升培养时间、财政投入的最优比。

3.3统一标准,优化测评体系。首先是建立军事外语测评体系。体系可由“外语水平分级标准”、“外语熟练水平测试”和“外语学习潜质测试”构成。其次是建设武警部队外语能力数据库,定期逐个测试军队相关人员或潜在培养人员外语现实水平和学习潜质。再次是建设武警部队外语岗位需求数据库,定期逐项检查外语岗位的数量、类别、语种技能需求和级别需求,结合武警院校外语人才培养计划,确保人才培养与任职需求的良好匹配。

3.4放眼全局,建立外语人才管理系统。有效的外语人才管理不仅为外语战略规划提供能力保障,也可通过各种人事机制激励官兵自主学习外语,维持和提高其外语能力,能有效保持院校外语人才培养的延续性。可通过建立科学培养机制、完善岗位对应制度、严守因需调配制度、实施奖励激励政策等来储备军事外语人才。这也为院校外语翻译教学提供清晰明了的培养目标。

3.5讲求科学,依托跨机构多向合作。对外语能力的培养要讲究科学的方式方法。武警院校外语翻译教学要充分联合地方高校或专业机构,拓展合作模式来培养高素质的军事外语人才。可利用远程教学、网络慕课、机辅教学、自主学习平台等资源提升教学效果及维持外语水平。

3.6提高效能,改进培养模式和方法手段。在课程设置和教学模式上探索增效的方法手段,实现“为战而教”、“为战育人”。依托“任务型”教学法来提效;研究区分通用能力、军事外语能力和外语实战能力的模块化教学方法;依靠军队外语专家拓展教学资源、跟进实时语料,保证学以致用。

参考文献:

[1]陈一睿,谭瑾璘.“一带一路”视域下武警院校外语教学新思考[J].新教育论坛.2019.

[2]李宏涛.军人外语能力:军事软实力的重要构件[J].海军工程大学学报.2010.

[3]马晓雷,胡小棠.军队院校外语教学规划的思考与建议[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18.

作者简介:陈一睿(1979-),女,副教授,武警警官学院基础部;谭瑾璘(1988-),女,助教,武警警官学院基础部。

(武警警官学院 基础部 四川成都 610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