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工匠精神与学生职业道德培养

2021-09-10 07:22杨巧珍
红豆教育 2021年1期
关键词:培养措施职业道德工匠精神

杨巧珍

【摘要】本文主要从分析工匠精神与学生职业道德培养进行阐述说明。工匠精神是一种追求完美以及极致的态度品质。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应当注重对学生职业道德与工匠精神的培养,提升人才培养的素质,但同时还应当对人才培养当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最后提升职业道德与工匠精神途径的深入研究。

【关键词】工匠精神;职业道德;培养措施

引言:结合当前社会发展的局面来看,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应当从工匠精神的内涵出发,从而促进学生工匠精神的全面发展、弘揚职业道德,促进教学质量得到有效提升,并将学生培养成为实用型以及技能型全面发展的人才,从而通过构建系统的“工匠精神”来培养学生的敬业、精益、专注、创新等精神。

一、工匠精神的内涵

(一)敬业。敬业是从业者基于对职业的敬畏和热爱而产生的一种全身心投入的认认真真、尽职尽责的职业精神状态。中华民族历来有“敬业乐群”“忠于职守”的传统,敬业是中国人的传统美德,也是当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之一。早在春秋时期,孔子就主张人在一生中始终要“执事敬”“事思敬”“修己以敬”。“执事敬”,是指行事要严肃认真不怠慢;“事思敬”,是指临事要专心致志不懈怠;“修己以敬”,是指加强自身修养保持恭敬谦逊的态度。[1]

(二)精益。精益就是精益求精,是从业者对每件产品、每道工序都凝神聚力、精益求精、追求极致的职业品质。所谓精益求精,是指已经做得很好了,还要求做得更好,“即使做一颗螺丝钉也要做到最好”。正如老子所说,“天下大事,必作于细”。能基业长青的企业,无不是精益求精才获得成功的。

(三)专注。专注就是内心笃定而着眼于细节的耐心、执着、坚持的精神,这是一切“大国工匠”所必须具备的精神特质。从中外实践经验来看,工匠精神都意味着一种执着,即一种几十年如一日的坚持与韧性。“术业有专攻”,一旦选定行业,就一门心思扎根下去,心无旁骛,在一个细分产品上不断积累优势,在各自领域成为“领头羊”。在中国早就有“艺痴者技必良”的说法,如《庄子》中记载的游刃有余的“庖丁解牛”、《核舟记》中记载的奇巧人王叔远等。[1]

(四)创新。“工匠精神”还包括着追求突破、追求革新的创新内蕴。古往今来,热衷于创新和发明的工匠们一直是世界科技进步的重要推动力量。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工匠,如倪志福、郝建秀等,他们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改革开放以来,“汉字激光照排系统之父”王选、“中国第一、全球第二的充电电池制造商”王传福、从事高铁研制生产的铁路工人和从事特高压、智能电网研究运行的电力工人等都是“工匠精神”的优秀传承者,他们让中国创新重新影响了世界。

二、分析从工匠精神的职业道德入手措施研究

(一)发挥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职责

教师是学生学习品质以及职业品质所形成的主要关键人。教师的教学主要包括了传道授业解惑三个部分。只有三者之间的相互促进,才可以使学生得到健康的成长。传道,要求教师应当以引导学生成长的目标为指引;授业,要求教师将所讲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的内容传给学生,使学生可以学足学会,掌握更多的知识技巧;解惑,主要指的就是教师可以为学生解决学习当中出现的问题,不能忽略引导学生的责任。在职业院校的知识以及技术的学习当中,教师应当实行自身的“传道授业解惑”责任,否则就不能让学生感受到技术当中的“工匠精神”。因此,职业院校的教师应当做好为人师表的责任,发挥自身的优势,从而使学生发展成为符合社会发展的工匠人才。不仅如此,教师还可以实行双创教育与工匠精神的结合,就是不断创新教学方式,并结合学生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不断探索中专业的技能与知识。还可以为学生提供教育资金的支持,创建就业与创业的平台。

(二)重视文本内涵挖掘,在教材中挖掘工匠精神

职业院校语文教材所选取的材料大部分都是古今中外优秀文学作品,所蕴涵的都是历史、哲学、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其中主要反映就是积极向上、健全的人格,进而深刻的反映出了历史和现实生活中人们所密切关注的问题,同时所表达的情感真挚。工匠精神融入语文教育教学应当先从语文课文入手,寻找到教材中所蕴涵的工匠精神,进而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举例来说《柳敬亭传》,主要说的就是柳敬亭其人其事。本文特别值得一提的就是文中描述了其说书技艺经人指点日臻精湛的过程。文中用三个“期月(过了一个月)”描述了其三次进阶的过程。这是古代“技能技术型”人才的成才过程,更是执着专注、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的典型表现。又比如《学习研究“十六字诀”》,“十六字诀”所说的就是“博闻强记,多思多问,取法乎上,持之以恒”。这样具有工匠精神的例子有很多,只有教师不断的挖掘语文教材,工匠精神就可以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三)强化学习过程,在教学中培养工匠精神

培养工匠精神不仅要注重文本内容的挖掘,同时还应当注重教学流程中的逐步渗透。在从古至今的经典研读探究过程中,鼓励学生专注执着于教师给出的问题的探究,不能因为遇到难度的问题就轻易的放弃;精益求精地深入挖掘,不因偶有收获而放弃探寻;创新进取式地提出个性化意见,不人云亦云,拾人牙慧。不仅如此,教师为了达到以上的要求,还应当不断的进行教学策略。

结束语:总而言之,在当前新时代发展的过程中,应当促进学生工匠精神以及职业道德的全面发展,进一步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在新时期发展下,职业院校应当从实际情况出发,促进课程退休的创建,注重产教结合的教学发展,壮大师资的力量,从而培养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工匠精神”人才。

参考文献:

[1]崔春晓.将工匠精神根植于护理专业学生职业道德培养的研究[J].智库时代,2019(02):167-168.

[2]赵琴琴,陈寒.高校强化学生职业道德与工匠精神培养的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8(01):79-82.

[3]杜陈晨.将工匠精神根植于护理专业学生职业道德培养的探讨[J].卫生职业教育,2017,35(18):54-55.

(江苏省泰兴中等专业学校 江苏泰兴 225400)

猜你喜欢
培养措施职业道德工匠精神
傅维利,于颖:教师职业道德具有独特品性
浅谈新时期高职高专院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基于加强企业职业道德建设的思考
怎样在舞蹈基本功教学中开发学生的思维与意识
关于幼儿在一日生活中良好习惯养成的实践研究
高校美术教育与大学生理想人格的培养研究
德日“工匠精神”,中国怎么学
政府官员也需要“工匠精神”
高职生职业道德教育现状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