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三类人员”职业需求的公共英语课程设置研究

2021-09-10 07:22甘妙李春怡
大学·教学与教育 2021年1期
关键词:职业需求公共英语课程设置

甘妙 李春怡

摘要: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向前进步与发展,人们对高等教育的教学质量建设有了更高的关注度,尤其是在相关公众课程的教学安排与设置方面,社会更加关注学生在未来职业领域的需求与发展。因此,高职院校在结合现阶段社会的发展形势,制定公共英语课程的教学规划时,要采取更加合理的教学模式与策略,更全面地适应现代高等教育改革的实施方针,在不断提升学生综合能力的过程中,循序渐进地完善学生的自主优势。

关键词:三类人员;职业需求;公共英语;课程设置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7164(2021)03-0090-02

基金项目院本文系2019年海南经贸职业技术学院院级课题项目:“针对高职扩招三类人员的大学公共英语学习需求与课程设置实施效果研究”(课题编号:hnjmky2019301)成果。

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公共英语课程在实际的生活应用中占据的地位日益重要,但公共英语课程的设置在一定程度上还处于相对不完善的阶段。因此,高职院校要根据现代社会企业对应用型人才的岗位需求,制定更具针对性的教育手段,尤其是对“三类人员”,即退役军人、下岗工人、农民工人员的英语教育方面。如何使其成为企业需要的专业英语人才,让他们也能顺利就业,通过劳动解决自身温饱问题,是值得高校教育者思考的问题。在相关英语课程设置方面,要从就业的本质角度出发,结合“三类人员”,以综合素养为培养重点,促进现代职业教育的专业性与实效性,更加全面地满足现代社会对应用复合型人才的培养要求。本文就现阶段基于“三类人员”职业需求的公共英语课程设置中存在的基本问题,以及创新课程设置的实际意义,提出几点合理的创新应用途径。

一、现阶段基于“三类人员”职业需求的公共英语课程设置中存在的基本问题

从目前高职院校“三类人员”在相关职业领域的实际工作状态可以看出,教师还没有充分认识到公共英语课程设置的重要意义,使其本身的指导作用无法得到有效发挥,在课程设置的方式以及策略方面缺乏一定的创新性,难以有效激发学生对公共英语课程的学习兴趣与热情。

除此之外,高职院校在开展公共英语课程的相关教学工作时,没有结合现代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培养要求,及时制定更完善的公共英语课程教学机制,且教师仍旧沿用相对传统的课堂灌输式教学模式,使得学生对公共英语课程在未来职业领域所占据的重要地位,缺乏全面的理解与认知,只单一地依赖于教材的内容传输完成英语相关知识的积累,这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思维模式的创新,甚至会使学生逐渐失去自主思考的能力。另外,高职院校在教师队伍的质量建设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延滞性,教师自身的专业能力以及其教学模式的创新等方面还有待加强。

二、基于“三类人员”职业需求的公共英语课程设置创新的实际意义

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方针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培养的是技术、生产、管理服务等领域的一线工作人员,高职公共英语教学应能解决学生在未来工作岗位的实际交际需求[1]。现代社会,随着对外交流的方式越来越多样化,公共英语课程设置的重要性愈发凸显,大多数企业对应用型人才的岗位要求都有所提高。因此,高职院校不仅要注重学生日常对公共英语课程知识的专业积累,还要通过对学生的实际学习成效的掌握,不断完善公共英语课程的教学体系,这亦是有效满足现代社会发展形势的重要途径之一。

另外,教师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以及学习需求,制定更加全面且完善的教学机制,这样不仅能够尽可能地缩小学生之间的能力差异,实现共同进步,还要营造更加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从而提升学生对公共英语课程知识学习的兴趣与热情,进而有效提升教师的课堂学习质量与效率,促进学生在更加多元化的课程教学中,满足自身对公共英语课程的学习需求。教师亦可以根据学生个性化发展的不同方向,提供更具针对性的指导,在更快速地调动学生自主积极性的同时,推动学生在未来职业领域的进步与发展。

三、基于“三类人员”职业需求的公共英语课程设置创新的应用途径

(一)创新教学内容

教师可以借助现代信息化技术,选择更加优质的课程教学平台,筛选更加符合学生学习要求的教学资源;可以采取分层教学的形式,为学生在英语领域的知识探索提供更加全面的支持,进一步扩大他们的学习视野。例如,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播放视频,让学生更直观、生动地理解所学知识和语言形式,从而巩固学生自身的听说能力,达到更加理想的教学效果。

其次,高职院校在进行公共英语课程的相关设置工作时,要结合现代社会企业的岗位对应用型人才的实际需求,制订更加符合学生未来职业发展的教材内容以及课程开展模式,不仅要注重强化学生对英语专业知识的积累程度,还要采取更具创新性的实践教学策略,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及沟通协调能力,促进学生的专业应用能力及职业综合素养的提升,增强学生在职业领域的核心竞争力。

(二)加强应用实践

高职院校可以根據现代社会的发展进程,制定更加完善的教学规划方案,并且针对不同专业的课程学习特点,采取更具针对性的教学策略。例如,教师可以根据对学生实际学习能力的掌握以及学生的专业特点,创建模拟职场,保障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以及表达能力等方面都能够得到更加充分的锻炼,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例如,选择《Yesterday once more》这首英语歌曲教学时,教师可以利用歌词的节奏编动作、打节拍,全面提升学生对课堂的兴趣,锻炼学生的听力、理解能力,让学生自己听歌词猜歌曲意思,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2]。

另外,教师还可以根据公共英语课程的学习进度,不定期地组织线上线下的教学活动。通过一系列更具趣味性的活动,教师能够将自身的指导作用发挥到极致,并且让学生在参与课堂活动的过程中,深刻地体会到英语学习的魅力所在,快速调动学生对公共英语课程学习的自主积极性,通过与他人的交流与互动,让学生完成英语理论知识的转化与应用,提升综合素养。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创建英语教学的官方平台,搭建起师生进行实时沟通与互动的桥梁,为学生创设更具丰富性的语言学习环境,全面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强化。

(三)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创新评价方式

《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评价方案》明确指出,当前形势下,高等职业教育要着力建立一支“双师型”教师队伍,并且要大幅提高对高职师资力量建设和再培训等继续教育比例[3]。因此,教师队伍的质量建设直接影响着公共英语课程设置的实际成效,高职院校在完善其课程体系时,要及时结合英语教育领域的职业发展动态,为教师创造更具针对性的培训机会,制定相应的培训计划,让教师的自身专业水平以及教学水准能够跟上现代社会的发展节奏,强化教师的专业知识储备能力以及职业素养能力。

另一方面,高职院校应建立更具完善性以及科学性的考核评价方式,并在各专业的职业应用范围内适当优化,根据相关企业岗位对应用型人才的用人标准,制定更加符合现代社会发展需求的评价机制,而非单一地用分数来进行评价,教师可以将学生对专业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与社会实践应用能力进行综合性的考评,其中包括对语言的表达能力以及职场的应变能力等[4-5]。教师还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加正确的引导,并在日常教学中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训练与督促,使得学生能够更加自主地完成公共英语的考核评价内容,从本质上真正提升学生的职业综合素养。此外,教师还可以不定期地布置相关的情境演练,并根据学生的实际表现,采取积分制的形式进行最终评价。同时师生之间以及生生之间都可以相互进行打分,从而为学生在未来职业领域的发展打下更加夯实的基础[6]。

四、结语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在开展公共英语课程设置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现代社会企业对应用型人才的职业培养需求,客观看待学生对英语知识运用的综合应用能力,不断完善公共英语的课程设置模式以及教学方式,构建一个更加全面且更具有职业特点的公共英语课程体系,以此不断提升学生专业能力,提升学生的职业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陈明洁.基于职业教育理念的高职公共英语教学改革研究[J].长沙大学学报,2010,24(04):154-155.

[2]赵娟.中职英语教育和高职英语教育的衔接现状及对策研究[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37(S2):209-210.

[3]朱晓伟.职业能力培养视角下高职英语教学模式改革途径探析[J].专业教学研究,2015(04):138-140.

[4]张启文.论通识教育视域下高职公共英语课程的设置[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18(05):60-62.

[5]张静.需求分析视角下高职公共英语课程设置及实践研究[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19(02):99-102.

[6]张瑜. EOP视域下的高职公共英语拓展课程设置与应用探索[J].科技视界,2018(20):172-173.

(責任编辑:邹宇铭)

猜你喜欢
职业需求公共英语课程设置
职业需求视域下的高职体育教学模式探究
以职业需求为导向的高职体育教学改革初探
浅谈高职公共英语实践教学
研究生公共英语课程改革模式探索
高等师范专科学校儿童水墨画课程教材研发的必要性
高职物流专业课程设置与物流岗位职业证书的有效对接
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探究以职业需求为导向的高职体育课程模块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