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hs-CRP)在新生儿败血症诊治中的价值

2021-09-10 01:24白婧
锦州医科大学报 2021年1期
关键词:血清降钙素原败血症超敏C反应蛋白

白婧

【摘要】目的分析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hs-CRP)在新生儿败血症诊治中的价值。方法 将2016年6月~2017年5月期间在本院接受诊治的30例败血症患儿作为研究对象作为观察组,给予免疫荧光法以及散射免疫比浊法对患儿的降钙素原(PCT)以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含量,然后取同期的30例正常新生兒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新生儿的血清降钙素原(PC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含量,PCT、hs-CRP、hs-CRP联合PCT灵敏度以及特异度。结果 比较两组新生儿的PCT、hs-CRP含量,观察组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新生儿PCT敏感性为86.67%,特异性83.33%;hs-CRP敏感性为66.67%,特异性为73.33%;PCT联合hs-CRP敏感性为97.96%,特异性为96.92%;诊治后观察组满意度较高。结论 对患儿两盒检测血清hs-CRP与PCT可以明显提高新生儿的败血症诊断正确率以及鉴别诊断率,可作为临床参考的依据。

【关键词】血清降钙素原;超敏C反应蛋白;败血症

【中图分类号】R27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6-5328(2021)01-035-02

前言

新生儿败血症患儿均是以其全身引发炎症反应为患儿主要临床表现,有研究结果明确指出新生儿时期其机体中的血液循环系统受细菌侵入影响,导致其血液出现细菌增长的同时伴随毒素增加,是促使患儿病发的主要发病机制[1]。有相关临床研究结果指明,新生儿败血症患儿受其抵抗力弱影响,是提高其机体细菌散发速度的关键因素,且此类病症存在较高的隐匿性,间接性提高了患儿病症早期诊断的难度系数,对其身心健康及预后改善均会造成严重影响,是目前临床上急待解决的相关医学问题之一。有相关研究结果显示,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hs-CRP)在新生儿败血症中,具有灵敏度和特异度均较高的优势,故用于此类病症患儿的诊断中适用性较高。本文现将于本院收治的30例新生儿败血症作为研究对象行临床分析,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2016年6月~2017年5月期间在本院接受诊治的30例败血症患儿的新生儿作为观察组与同期的30例正常新生儿进行对比,观察组中男16例,女14例;日龄为1~24d,平均日龄为(6.32±4.23)d;所有患儿均符合败血症诊断标准。对照组中男17例,女13例;日龄为1~24d,平均日龄为(6.56±4.85)d。两组患儿基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可进行对比。

1.2方法

观察组入院后,立即进行血液样本采集作以血培养标本,后连续10d给予患儿抗生素加以治疗,并抽取空腹上肢静脉血来作以PCT、hs-CRP指标检测标本[2]。具体检测方法如下所示:采取化学发光检测法来获取患儿PCT指标结果,并以PCT≥0.5ng/m为阳性作以其诊断标准;采取免疫散射比浊法来来获取患儿hs-CRP指标结果,并以hs-CRP<8.0mg/L为正常水平作以其诊断标准。对照组(健康新生儿)行一次性采血来为观察组患儿提供指标对比数据。

1.3统计学处理

用SPSS20.0统计学处理软件处理研究中相关数据,用( )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进行检验,计数资料用 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比较两组新生儿PCT、hs-CRP含量

比较两组新生儿的PCT、hs-CRP含量,观察组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具统计学意义。

2.2观察组新生儿PCT、hs-CRP、PCT联合hs-CRP检测敏感性以及特异性比较

观察组新生儿PCT联合hs-CRP的敏感性及特异性优于PCT、hs-CRP单独检测的敏感性及特异性,且P<0.05,有统计学意义。

2.3观察组患儿家属对于诊治满意度调查

诊治后对观察组患儿家属进行满意度调查,调查表为我院自制的调查表,其中有22例(73.33%)患儿家属表示非常满意,6例(20.00%)患儿家属表示基本满意,2例(6.67%)患儿家属表示不满意,由此可见,患儿家属满意度较高。

3.讨论

作为新生儿时期的一种常见感染性疾病,新生儿具有病情发展迅速、病情十分险恶的临床特征,但又由于该疾病缺乏典型临床表现,因此,在临床诊疗工作中常常有漏诊、误诊现象出现,严重危及患儿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3]。就当前而言,临床诊断新生儿败血症时,其诊断金标准仍为传统的血培养方式,尽管该诊断措施于患儿机体耐药性研究以及临床用药指导均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但由于采用该方法临床耗时相对较长,加之还需为新生儿进行取血操作,实用性、便捷性相对低下。鉴此情况,探究更为科学、有效的新生儿败血症诊断方法则成为了广大临床医学界学子孜孜不倦讨论的重要课题。在本研究中,笔者展开临床分析,旨在PCT、hs-CRP以及血小板水平在新生儿败血症诊断中应用价值。一般情况下,当人体处于正常的生理状态时,机体中的甲状腺C细胞能够合成一种降钙素前体,即PCT,但对于败血症患儿而言,其机体除甲状腺以外的细胞组织也有可能大量释放PCT,因此,与正常新生儿相比,败血症患儿机体PCT水平明显较高,特别是对于急性期新生儿而言,其PCT水平升高更为显著,而患儿经相应临床治疗后,PCT水平又可以随着病情变化将至正常水平。由此可见,PCT水平变化情况可以作为新生儿败血症疾病情况的评价指标。其次,败血症患儿机体血小板水平与正常状态下相比会出现明显下降变化,造成这一情况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在败血症状态下,血小板在穿越血管过程中有可能与患者内皮细胞以及白细胞相互作用,此时血小板也将被大成都隔离在内皮,从而使得血小板数目骤减。hs-CRP属于肝脏脏器合成的一种急性蛋白,当机体发生炎症反应时,该种蛋白浓度会在血清中急速上升,相关临床研究表明,hs-CRP在炎症发生后6-12 h即能测出,但当患者疾病情况有所恢复时,hs-CRP在血清中的浓度也会随之下降,此外,hs-CRP还具有检测便捷、定量准确的临床优势[4]。WBC为医学实验中常用的检查指标,WBC的增高方式有两种,一种为生理性增高,另一种为病理性增高,新生儿在刚出生时,其体内的WBC容易出现生理性增高,然而,如若人体发生化脓性细菌产生的炎症反应,则人体内的WBC则会出现病理性增高。一般而言,当机体出现侵袭性感染时,体内的WBC会出现明显增高,然而,当感染完全结束时,人体内的WBC会迅速降低至正常水平,如若感染结束时,人体内的WBC水平仍未下降,甚至呈现升高趋势,则可能容易诱发败血症。因此,如若人体内的WBC出现持续性异常升高,则表明人体已经发生了炎症感染。但在临床上,个人体质好坏以及取血的部位不同等均会对WBC的检测结果产生较大的影响,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检测的准确性。当人体发生炎症反应后,CRP一半会在9h后出现升高,但升高的速度相对较为缓慢,当机体完全恢复正常后,CRP亦会下降至正常,且下降的速度相对较快。同时,CRP的检测更为方便快捷,且定量的准确度相对较高。一般而言,新生儿出生1d后,其体内的PCT值可达到21 ng/ml,然而平均值却仅为2ng/ml。新生儿出生3d后,其体内PCT的正常值与成人无异。如若人体发生脓毒症等症状,在3~5h后,人体内的PCT值则会出现异常升高。由此可见,相较于其他类型的指标,PCT不仅能准确机体是否发生严重系统性细菌感染,还能对脓毒症做出快速并具有特异性的反应。

综上所述,对患儿两盒检测血清hs-CRP与PCT可以明显提高新生儿的败血症诊断正确率以及鉴别诊断率。

【参考文献】

[1]张雨相, 熊将军. 联合检测降钙素原和超敏C反应蛋白对新生儿败血症早期诊断的临床价值[J]. 中外医疗, 2015(8):187-188.

[2]陈会军, 谢艳玲. 血培养联合血清PCT与血清hs-CRP在新生儿败血症早期诊断中的应用[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 2015(3):116-116.

[3]舒铭, 王燕. 血清降钙素原及血清淀粉样蛋白A在早期新生儿败血症诊断中的价值[J].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16, 37(14):2027-2029.

[4]郑立伟. 血清降钙素原联合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在新生儿肺炎合并脓毒症中的临床应用[J]. 儿科药学杂志, 2017(3):8-11.

亳州市人民医院  安徽  亳州  236800

猜你喜欢
血清降钙素原败血症超敏C反应蛋白
低分子肝素在新生儿败血症治疗中的效果探究
警惕:全球每五名死亡者中就有一人死于败血症
新生儿败血症的早期诊断治疗中降钙素原检测的应用分析
脂联素、同型半胱氨酸和超敏C—反应蛋白与高血压的关系
超敏C反应蛋白、血浆脂蛋白磷脂酶A2水平与冠心病严重程度相关分析
急性脑梗死辨证分型与ADC、Hcy及hs—CRP的相关性研究
强化阿托伐他汀干预对心肌梗死急性期患者pro—BNP、超敏C反应蛋白影响
血清降钙素原与C反应蛋白在重症监护室脓毒血症诊疗中的应用价值
肺炎合并脓毒症患者检测血清降钙素原、超敏C反应蛋白的临床意义
血清降钙素原早期检测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