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三维重建影像术诊断胫骨平台骨折分型效能分析

2021-09-11 19:27贾伟
中国典型病例大全 2021年9期
关键词:胫骨平台骨折

贾伟

摘要:本次的调研得到了我院领导和有关医师的大力支持,从我院选取了近两年来诊断为胫骨平台骨折的9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结合改良Schatzker分型法对于患者进行骨折分型,并根据患者的手术分型来分析CT三维重建技术在胫骨平台骨折分型中的诊断效能。研究结果发现采用CT三维诊断的准确性较高,并且能与手术分型结果一致性极好,可以作为临床诊疗的依据。

关键词:胫骨平台骨折;CT三维重建技术;骨折分型;诊断效能

【中图分类号】R27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1)09-100-01

胫骨平台骨折会因严重影响到患者的负重关节面,会造成患者的胫骨平台发生粉碎性塌陷,还有部分患者会影响到胫骨骨干和干骺端,造成了患者的半月板和膝盖关节受到损伤,若不采用有效的措施进行治疗会造成患者的半月板和膝关节韧带受损,长期下去会造成患者发生骨性关节炎,影响患者的生活。在以往进行疾病诊断的过程中会采用X线进行诊断,来判断患者的发病部位。由于膝关节的解剖结构复杂,通过X线进行诊断,不能直观的展示出胫骨平台的骨折位置以及受损的程度,影响着骨折的类型,不能进行准确的诊疗。伴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层螺旋CT在骨科的临床中应用的较为广泛,能通过多角度的扫描清晰的显示骨关节的形态,并且会对于患者的骨折部位和膝关节进行有效的展示,诊断的效果最为显著。本次研究中通过对于CT三维重建技术对于胫骨骨折分型的诊断效果进行了分析,具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的患者经过患者和医学伦理委员会的同意,并且选取这两年的病例资料进行分析,选取90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接受CT三维重建技术进行诊断。患者中男性为47例,女性为43例,年龄为37~80岁,平均年龄为(62.45±5.54)岁;骨折的部位为:右侧骨折42例,与患者进行沟通后,签署手术通知书进行手术分型。

1.2方法  采用64排螺旋CT,确定定位片位置。嘱患者取仰卧位,引导患者肢固定后使其长轴位于扫描平面垂直,选取患者骨折的部位进行冠状位、轴位、矢状位三维扫描,同时结合经验丰富的医师进行审阅后进行观察得出结论,重点分析患者的骨折部位、骨折塊大小以及相互关系,意见不一致时由主任医师共同参与确定结果。

1.3评价指标  根据改良Schatzker分型法进行分型,分为五型,根据手术的结果来进行最终的骨折分型,并以此来确定手术分型的结果,结果是该疾病判断的“金标准”,从而分析三维重建技术的诊断效能,对于手术的方案进行统计。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X2检验。

2结果

2.1 CT三维重建与手术分型结果  以手术分型结果为“金标准”,CT三维重建诊断准确性较高,与手术分型结果一致性极好。见表1。

2.2手术方案确定  患者中有18例经CT三维重建诊断后改变手术方案;6例Ⅱ型骨折患者由保守治疗转为手术治疗;3例Ⅰ型骨折患者由原先的松质骨螺钉固定改为L型钢板固定;6例V字形骨折患者改变手术入路。

3讨论

在临床胫骨平台骨折疾病的诊断中,患者多采用X线进行诊断,医师采用这种方式能进行初步的诊断。但由于各种因素的干扰,不能对于患者的细节进行诊断,如:患者胫骨平台与胫骨长轴形成的80°左右的倾斜角,并且向后倾斜10°左右,X线片不能显示。X线对于胫骨的诊断是两条类似弧形的曲线,不能将胫骨平台上的曲线表现出来,导致胫骨平台后侧部分被投影所覆盖,医师不能准确的判断,埋下了漏诊和误诊率。从侧位来看,胫骨髁间棘同时在胫骨平台上出现重影,导致了X线片上难以反映各平台的细节。因此,探寻准确的诊断方式。与X线片相比,目标区的表面遮盖法(SSD)立体图像可以借助CT三维重建技术直观显示,借助图像的旋转、切割消除目标区外被遮挡区,通过多个角度来清晰显示骨折的位置和形态。

本次研究中以手术分型结果作为诊断的金标准,并对手术分型进行分析发现,采用CT三维重建影像技术胫骨平台骨折分型诊断效能较高,并为该疾病的诊断提供有力的参考。CT三维重建技术对于进行骨关节损伤的诊断提供良好的参考。CT三维重还能准确的反应骨折区表面的情况,并能直观、立体的展现出来。临床的医师在进行该疾病的诊断过程中方便可行,同时还可以通过CT三维重建确定手术的最佳入路,减少手术中存在的各种弊端,提升了治疗的效果。与相关研究专家的研究结果相一致。因此,在诊断胫骨平台骨折时可将CT三维重建影像技术作为主要诊断依据,以提高临床诊断的准确率,为临床选择治疗方案和手术入路提供更加准确的影像依据。

综上所述,CT三维重建影像技术可以显示胫骨平台骨折的位置和骨折块之间的关系,对胫骨平台骨折分型诊断具有较高诊断效能,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郭奎星.CT三维重建影像技术诊断胫骨平台骨折分型效能分析[J].中国疗养医学,2021,30(08):870-872.

[2]刘小斌,曾敏,欧阳军平,张誉,邓红敏,罗少林,张立洲.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胫骨平台骨折诊断和分型中的应用[J].临床医药实践,2020,29(06):442-444.

[3]秦笑乙.多层螺旋CT及三维重建影像在胫骨平台骨折诊断及分型中的价值体会[J].当代医学,2020,26(13):27-29.

[4]杜诗霖.多层螺旋CT及三维重建影像在胫骨平台骨折诊断及分型中的应用分析[J].临床研究,2020,28(04):134-136.

[5]李修林.CT及三维重建影像在胫骨平台骨折诊断和分型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20,37(02):243-244.

[6]刘小龙.探索多层螺旋CT及三维重建影像在胫骨平台骨折诊断及分型中的应用意义[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20,4(06):79-80.

[7]李志伟,黄晓明,赵春庆.多层螺旋CT及三维重建影像在胫骨平台骨折诊断和分型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9,3(13):79-80.

[8]方涛,朱斌.多层螺旋CT及三维重建影像应用于胫骨平台骨折诊断、分型中的价值研究[J].浙江创伤外科,2019,24(03):620-621.

猜你喜欢
胫骨平台骨折
不同方法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观察
可吸收螺钉治疗34例老年胫骨平台骨折并发骨质疏松的效果及其对疼痛和并发症的影响
内固定与外固定支架治疗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效果比较
关节镜辅助复位与传统手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对比观察
探讨三维CT重建影像在胫骨平台骨折诊断以及治疗中的临床价值
后内侧倒L联合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复杂后柱骨折中应用
普通支持钢板与锁定钢板治疗复杂型胫骨平台骨折疗效对比
关节镜下经皮与开放性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对比研究
关节镜辅助下微创内固定治疗对胫骨平台骨折患者膝关节功能的影响
胫骨平台骨折患者解剖型支持锁定钢板的治疗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