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提高大学生历史学习的有效性

2021-09-11 07:59于明波
三悦文摘·教育学刊 2021年33期
关键词:历史教育大学生

于明波

摘要:历史教育是大学生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然而,目前大学生学习历史的有效性严重不足,具体表现为对于历史学科的认识不足,对历史内容的记忆不够深刻,以及对历史专业的就业前景比较担忧。因此,本文基于具体的教学实践,深入分析其存在的原因并提出大学生历史学习有效性的对策。

关键词:大学生,历史教育,学习有效性

在最新的高考教育改革中,历史课程在高考成绩中由原来的等级制转变为实分制,大大提高了历史学的地位,这充分体现了国家对历史教育的重视。本文主要以笔者对大学历史课程《世界古代史》(下)的教学实践为个案,分析目前大学生学习历史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提高大学生历史学习有效性的对策,以期加深大学生对历史的认识与理解。

一、大学历史教育的现状及问题

历史是一门基础学科,在我国教育体系中始终占有重要地位。历史教育专业作为大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的大多数高校都已建立起来。本专业的主要教学目的是培养具有综合素质的历史教育人才。为了进一步有效地提高该专业大学生的培养质量,为中国教育输送更多的人才,切实提高历史教育在中国教育发展中的地位,加强对学生特别是大学生的历史教育势在必行。当前大学生对于历史学习的有效性严重不足。基于三届学生对于《世界古代史》(下)课程学习的抽样调查,笔者认为,大学生对于历史的学习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对于历史学科的认识不足。常言道,文史哲不分家。也就是说,虽然人文社会科学有学科归属,但是,它们之间存在着内在的关联性。许多学生认为,历史只是一门纯粹的记忆性质的学科,将历史上的重大事件的来龙去脉、历史人物的评价等内容记忆即可,无需花费更大的精力和功夫去学习它,更无需涉猎相关人文社会学科的理论、方法及基础知识。大约88%的学生认为历史是一门孤立的死记硬背的学科。这导致学生对历史认识的偏差、视野狭窄、知识面不足,阻碍了学生学习研究能力和思维能力的提高。

第二,对历史内容的记忆不够深刻。史实记忆是学习历史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历史专业学生提高历史素养的主要内容,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通过对学生期末考试试卷的调查发现,78%的学生未能回答反映历史特点的“名词解释”和“简短回答”问题,因此他们失去了較高的分数。例如,在名词解释题“朋党之争”中,65%的学生几乎不知道这一历史事件,并将其误认为是中国王朝上层的权力和利益斗争。另有23%的学生对事件的记忆不准确,他们的一些回答也不是问题所问的。

第三,对历史专业的就业前景比较担忧。就业是民生之本。对于大学生来说,就业是他们上大学的主要动力之一。换句话说,上大学是为了在将来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目前,中国就业市场的需求极不平衡。一般来说,市场对人文社会科学专业人才的需求远远低于对自然科学专业人才的需求。面对“不平衡”的市场需求形势,人文社会科学类历史专业的市场需求狭小。因此,许多历史专业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和动机不足,影响了他们的学习成绩。据统计,约半数学生认为学习历史专业市场需求小,毕业意味着失业,就业前景相对渺茫,因此对历史学习持悲观态度。

二、提高大学生历史学习有效性的对策分析

历史是一面镜子。重视历史、研究历史、以史为鉴,是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史上的优良传统。当代中国是中国历史的延续和发展,在新时期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需要系统地研究中国历史文化,深刻把握人类发展的历史规律,从对历史的深刻思考中汲取智慧,走向未来。对于当代的大学生来讲,学好历史,是新时代对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的内在需要,意义重大。

针对大学生学习历史存在的上述三个主要问题,要想提高大学生历史学习有效性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加强。

首先,加强学生对历史学科属性的认识,拓展他们的学术视野。历史是一门人文学科。我们不仅要了解人类过去的历史事实,还要了解历史学科发生发展的历史,即所谓的“历史的历史”。对于大学生特别是研究世界史的学生来说,加强对历史的认识和理解,挖掘历史的源头,识别历史的潜钩,辩证因果,探索历史学科的起源,寻找历史学科的发生发展史,揭示其演变规律,预测其未来发展方向,即世界历史发展的总体情况。据统计,大约75%的大一学生没有了解或者根本不知道西方史学史,导致他们在学习《世界古代史》(下)这门课程时,无法理解一些重要知识点,进而影响了他们学习世界史的有效性。除此之外,为了扩展学生的学术视野,教师应该在课堂上注重从多学科的视角来教授世界历史。跨学科研究是当今学术研究发展的一大趋势,学科的交叉融合有助于推动学术创新。因此,在课堂上教授社会学、人类学、心理学、文学等人文社会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可以极大地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从不同的角度解读历史,增强学生对历史的理解和感知,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术思维和能力。

其次,学习历史,基本史实的记忆是必须的,因此需要下苦功夫。历史的学习与其他学科的学习有所不同,其中一个最重要的特征是需要记忆大量的历史内容。如何才可能做到这一点呢?一是要付出大量的时间与精力来学习历史,对重要的知识点反复地强化记忆。当然,这个过程枯燥无味,需要学生有持之以恒的信念,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学好历史。二是要注意学习历史的方式方法问题。在学习世界历史的过程中,许多学生能下苦功夫,但是,他们的成绩却提不上来,这是为什么?这个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是否掌握学习历史的合适的方法。调查发现,许多学生在学习世界历史中,只是简单粗暴地死记硬背历史史实,而不去注重动脑思考历史问题,其结果是事倍功半,效果不佳。例如,在回答简答题时,应该是分三个方面来回答,首先历史事件是什么,然后回答该事件发生背景、原因及简要过程,最后分析其历史影响、作用以及历史评价。而许多学生没有一个具体的答题思路,想到什么就答什么,往往“眉毛胡子一把抓”,抓不住得分点。因此,掌握学习历史的方法至关重要。

最后,学生要树立信心,学习历史就业前景广阔,大有作为。目前,在国家的大力推动与支持下,历史学迎来了发展的春天。高考改革将历史的地位大大抬升,必然促进中学扩充历史教师队伍,历史教师的社会需求量势必会大大增加。对于历史专业的大学生而言,这无疑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遇。在大学期间,学生认真努力学习,掌握历史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具备史学素养以及能力,就业面就会非常广阔。

参考文献:

[1]汪增相.浅谈《世界古代史(下)》课程的教学[J].学理论,2013(014):290-292.

[2 ]苏瑛.研究型教学模式在《世界古代史(下)》课程中的探索和实践[J].高教学刊,2015(14):58-59.

[3]庞媛媛.提高《世界古代史》课程教学质量的几点思考[J].世纪桥,2007(006):148-150.

猜你喜欢
历史教育大学生
第29届世界大学生 冬季运动会精彩掠影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五四新潮下的历史教育
关于中学历史教育教学任务的几点思考
高中历史教学中人文素养的培养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
中韩历史教育目标比较
用历史教育营造班级和谐小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