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高职课程与电大课程有效衔接

2021-09-11 07:59伊基红
三悦文摘·教育学刊 2021年33期
关键词:课程衔接

摘要:课程衔接是中高职教育与开放教育衔接的核心环节。本文在调研、分析中高职教育与开放教育人才培养方案和专业建设的基础上,以《电算化会计》课程为例,探究了两种教育形式课程衔接中的难点,提出了建设一体化课程标准、组建联合教学团队、加强一体化教材建设及将课程思政融入教学全过程的课程衔接思路。

关键词:课程衔接;一体化课程标准;联合教学团队

中高职教育与开放教育的衔接,一方面能为中高职毕业生提供接受更高一层教育的机会,另一方面也能为开放大学提供理想生源。两种教育的衔接包括培养目标衔接、培养规格衔接、课程体系衔接等,其中课程衔接是最关键和核心的环节。由于中高职教育与开放教育教育属于不同的办学系统,面对的学生情况不同,因此两种教育教学模式、教学方法都存在较大差异。做好两种教育的课程衔接需要从现状分析出发,找出衔接中的难点,进一步提出衔接的有效对策。

一、两种教育的现状分析

(一)学情分析

中高职教育为全日制教育,学生为在校学生,学校对学生一般实施较为严格的管理,学生的作息时间较规律,学习时间较稳定,因此能够较为集中、连贯获得学习,所学知识体系较为完整。课堂学习能够实现学生与老师面对面的互通、及时答疑解惑,便于建立师生之间信任关系,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开放教育为非全日制教育,学生均为半工半读,存在一定工学矛盾。因此电大课程的学习主要为学生自我学习,辅助责任教师的面授辅导或线上直播课辅导,学习时间碎片化,知识体系不够完整连贯。不同于面对面的课堂学习,学习中的难点与困惑不能得到及时答疑。加之学生学习为自我管理,较为松散,与教师之间关系较为陌生缺少互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甚至有些学生仅为通过课程取得学分而应付学习。

(二)教师授课情况分析

无论中高职课程或是电大课程,教师在收到授课任务后,均会研究教材、根据课程性质、分析学生情况、制定教学目标、进行教学设计、分配学时、划分章节重难点、设置作业及考核方式等。

从知识基础来说,中高职教育学生一般优于开放教育学生。因为面对面授课方式下,任课教师更容易发现掌握学生学习的情况和薄弱环节,知识的讲解更有针对性,作业的预留也更加灵活。但是教师对中高职学生的教学偏重理论讲解,实践性较差。而开放教育的学生已经踏入社会,有一定的实践经验,但理论知识比较缺乏。因此教师在课程设计时需要依据学生的不同因材设计。

二、课程衔接中的难点分析

(一)课程设置的差异性大,教学要求差异大。

通过比较中高职与开放教育专科、本科的人才培养方案,可以不同层次和形式教育对《电算化会计》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差异。

(二)缺乏一体化的专业标准,课程内容重复

通过比较《电算化会计》课程在中职教育与开放教育专科中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软件使用可以发现,教学目标定位不清导致教学内容重复,所使用的教学软件相同或相似。学生在中职阶段已使用用友T3畅捷通学习内容,进入开放教育专科阶段仍然使用相同软件学习相似内容。课程内容重复会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满足不了增长的学习需求,进一步影响教学质量和效果。

(三)学分转换存在困难

开放大学为鼓励中职学生进入开放教育专科深造或高职学生进入开放教育本科深造,一般会制定一些学分减免的政策。如学生在中、高职阶段获得技能大赛证书、初级会计师证书和学历证书可以折合成相应学分,替换开放教育专科或本科对应课程的学分,实现免修免考。实现学分互认之后,原中职学生可以用课程学分兑换专科相应课程的成绩,执行免修免考政策,但是学费仍然按照兑换的学分照收,未能实现免费。学分兑换在一定程度上激励中职、高职学生努力学习或考取证书实现免修,但容易导致专业知识掌握不牢固。

三、课程衔接的几点思考

(一)制定一体化课程标准

1.课程目标的衔接

制定明确合理的课程目标是建立课程标准的首要任务,在制定一体化课程目标时坚持能力递进的原则。以《电算化会计》课程为例,中职阶段的课程目标是熟悉会计电算化的基本原理,熟练掌握财务软件的主要功能及其使用方法等实务操作技能,能够运用财务软件对进行业务处理。所使用的的财务软件为小微型企业使用的用友T3或金蝶KIS版財务软件,操作为单机模式。开放教育专科的课程目标为掌握会计电算化理论及会计软件工作原理等基本知识,培养实际操作能力,增强运用现代计算工具处理经济业务的意识。所使用的的财务软件为小微型企业使用的用友U8或金蝶K3版财务软件,着重财务业务一体化。

2.课程内容的衔接

根据培养规格和教学目标的要求,一体化课程标准下课程内容应逐层递进、螺旋上升。中职培养规格为小微型企业的会计核算等基础职业岗位,以小微型企业使用的用友T3或金蝶KIS版财务软件为载体,学习会计信息系统概述,基础设置、各子系统初始化、总账系统中凭证填制审核、记账、期末业务处理、出纳管理、报表处理子系统。开放教育专科培养规格为中小微型企业的会计核算、财务管理等职业岗位,以中小微型企业使用的用友U8或金蝶K3版财务软件为载体,着重财务业务一体化的学习,内容包括基础设置、各子系统初始化、总账系统中凭证填制审核、记账、期末业务处理、出纳管理、报表处理子系统、工资子系统、固定资产子系统、供销存系统简单处理。对于中职和专科都有的内容,在难度和复杂程度上要有所提高。

3.教学方法的衔接

中职阶段针对在校生的特点,教学方法为授课教师在机房教师机上现场演示操作并做讲解,学生一人一台电脑实际操作,针对学生操作中出现的问题老师及时逐一解答。开放教育教学方法更加灵活多样,日常教学需将任务分解成子任务,将实验操作录制成视频的形式供学生随时随地地学习,同时对于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的问题可以通过QQ语音、视频、邮件等形式及时解答。衔接中应将两种方法相结合,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教学评价的衔接

教学评价应建立以过程考核为主、突出实践性的多层次教学评价体系,改变由传统期末考试一锤定音的方法。形成性考核的方法即按照学习时间顺序将内容设置10个形成性考核任務,依次考核,只有上一个任务通过才可以进入下一个任务。过程性考核及时考查了学生对会计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实践能力,为进一步学习夯实了基础。

(二)建立联合教学团队

组建由中高职教师与开放教育教师共同参与的联合教学团队是实现两种教育课程衔接的重要保障。联合教学团队共同商讨制定各层次人才培养方案、一体化课程标准,共同开发线上线下学习资源,分工开展教学活动,保证衔接的有序进行。

(三)加强一体化教材建设

针对需求的高质量教材是实现衔接的有效保障。按照不同的教学要求、教学层次,需要开发一体化教材,才能配合两种教育衔接目标的实现。考虑到开放教育学生半工半读的实际情况,还用综合运用计算机技术,积极开发电子与网络教材,增强教材使用的灵活性,便于学生随时随地学习。同时对于《电算化会计》课程还要注意教学软件的及时更新,快速反映会计应用领域的最新进展。

(四)将课程思政融入教学全过程

授课教师无论在课堂授课或是网络授课过程中,都应挖掘与课程联系紧密的思想元素,并将其有效的融入到课堂中。例如引入典型的网络犯罪案例,使学生直面网络安全问题、会计诚信与职业道德,帮助各阶段的学生养成诚实守信的价值观、严谨细致的职业素养,真正做到协同育人。

综上所述,课程衔接是中高职教育与开放教育的衔接的关键一环。由于人才培养规格、专业建设及学生情况的差异使两种教育在课程衔接中遇到很多难点。本文从一体化课程标准的建设、组建联合教学团队、加强一体化教材建设等方面提出了实现课程衔接的几点建议,希望对两种教育的课程衔接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柳超球,曹青,周奇.高职教育与开放教育融通衔接之实践探索[J].广东技术师范大学学报,2020(4).

[2]丰壮丽,胡振龙.开放教育下中高衔接的现实困境与出路[J].广东开放大学学报,2019(3).

[3]贺旭红.会计电算化专业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及教材建设一点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6(4).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9年度山东开放大学科研项目“中高职课程与电大课程有效衔接实践研究—以会计专业为例”(编号:2019Y007)的研究成果。

作者介绍:伊基红(1985-),女,汉族,硕士研究生,讲师,山东开放大学。

猜你喜欢
课程衔接
高职与本科“3+2”分段培养课程衔接的研究
中高职衔接的酒店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研究
中高职综合英语课程衔接相关问题探究
专本协同育人课程衔接探讨
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中高职课程体系衔接的研究
会计中高职课程衔接研究
中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课程衔接现状及策略研究
中高职旅游专业课程衔接研究
如何顺利和有效做好网页布局和网页编程的课程衔接
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中课程衔接问题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