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中语文教学中进行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策略

2021-09-11 07:59胡芝芳
三悦文摘·教育学刊 2021年33期
关键词:渗透传统文化教学策略

胡芝芳

摘要:职中语文课程是基础学科,对学生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为了有效发挥其育人作用,教师要重视其中所蕴含的传统文化元素,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和课文,以提升学生人文素养、启发学生思维。因此,本文笔者结合实践经验,从传统文化在职中语文的渗透现状着手,对其渗透策略加以分析,以期为各位同行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职中语文;教学策略;传统文化;渗透

我国传统文学作品讲究“文以载道”,为人后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在职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充分挖掘文学作用的传统文化元素,以提升学生人文素养、启发学生思维,帮助学生从传统文学作品中获得作文技巧和人生智慧,将“文以载道”优秀传统传承下去。本文引用具体课文教学为例,探讨传统文化在职中语文教学的渗透策略。

一、传统文化在职中语文的渗透现状

(一)受应试教育影响较大

在文化复兴这一领域,语文教育具有独特的内容优势,其中大量的古文和诗词,是传统文化进校园的良好载体。但是,语文教学理念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受到应试教育的长期影响,很多教师依然将教学重心放在对学生卷面分数的提升上,一定程度上忽视了文本的人文特征。这种情况下,古文和诗词非但没有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反而引发了学生对传统文化的逆反心理。在日常教学中,职中语文教师需要更多的注意到古文与诗词的优美意境、和谐韵律及其所蕴含的处世智慧,并借助贴合职中学生学习兴趣的方式,进行传统文化渗透。

(二)教学内容单一

我国传统文化丰富多彩、源远流长,与文学作品的结合方式很多,但是当前语文教学内容多以分析中心思想、写作手法为主,且多停留在理论分析层面,学生难以从文本中真正了解传统文化。教师需要从生活体验出发,帮助学生理解传统文化随时代发展而产生的变化,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深入解读。比如,节日、民俗等傳统文化与学生的感性体验相对接近,也更加容易引起学生兴趣。出于对考试和课堂进度的考虑,教师往往不会对这部分传统文化内容进行深入剖析,而是简单地让学生对其意义和内容进行记忆。如此,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印象是刻板的,难以起到培养学生传统文化素养的作用。

(三)脱离学生生活

语文课文蕴含着人们对美的理解,承载着人们对世界的理性认知。如果仅仅是重视对语文知识的讲解,而忽视了其对学生审美意识和智慧的有益影响,那么课文教学就会脱离学生生活,难免给带给学生学习语文只需要大量记忆的错误印象。当学生仅仅是将语文课文当成知识时,他们很难进入深度学习,对课文的理解也处于比较浅的层次,阅读自然也就缺乏乐趣,阅读理解的失分率自然也比较高。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发掘课文中所蕴含的审美元素和认知方式,帮助学生借助感性体验理解课文,又反过来从课文中汲取认知世界的智慧。

二、职中语文教学中进行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策略

(一)转变教学理念,传承传统文化

1.培养学生传统文化素养

传统文化在职中语文课程的渗透与学生成绩的提升并不矛盾,甚至可以说,传统文化渗透有利于学生分数的提升。因为,语文的人文性与工具性本来就是相辅相成,关注语文课文的人文性,提升学生人文素养,有利于学生更好地运用语文知识进行表达。在语文课堂渗透传统文化,要从提升学生人文素养入手,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生本课堂。

例如:《临安春雨初霁》所蕴含的文化常识是比较多的,教师可以通过对草书、茶文化、清明节、素衣等传统文化常识的讲解,帮助学生掌握古诗词语言之美,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热爱。首先,教师通过课件或视频,为学生还原诗词中所描述的几个场景,并结合生活体验与学生谈一谈现代书法、插花、节日文化,促使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变迁。其次,通过仿写训练,帮助学生掌握诗词创作技巧。仿写,既要做到“花开两朵,各表一枝”,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创新,又要注意修辞的相同与情景的吻合,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借鉴,如此才能让学生通过仿写的过程提升语言驾驭能力。

2.培养学生审美能力

传统文学本身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既蕴含了古人对生活的哲思,又体现了古人对客观事物的审美。在课文教学中,教师要利用文本解读,启发学生对客观世界的创新思考和审美意识。

例如:教学《短歌行》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反复诵读课文,感受课文语言之美、意境之美,体会作者对人生的哲思。在诵读过程中,学生会产生复杂的心理活动,他们的口、耳、目等感官都被充分调动起来感知作品。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借助图片来展示诗歌所描绘的内容,帮助学生进一步感受课文的意境美,促使学生充分感受课文的语言魅力和思想内涵。首先,教师设计诵读背景音乐,让学生在音乐中诵读,增强学生对文字的感知能力。为了贴合课文内容,教师可以采用以“鼓瑟吹笙”为主的乐曲。课文诵读过程中,学生的情感被充分调动起来,跟随作者的文字赴一场跨越时空的宴会。其次,师生互动启发学生思维。教师设计导学问题,启发学生思考结构美、语言美、意境美,培养学生审美意识,并帮助学生体会作者心境,启发学生从新的角度对客观事物进行感知。

(二)丰富教学内容,传承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在职中语文教学的有效渗透,离不开对教学内容的创新与丰富。在引导学生对语文知识展开深度学习、对其所传达的思想和感情进行理解时,教师要注意对教材的二次开发,在课堂教学中融入更多与学生感性体验相关、与学生兴趣相贴合的内容,促使课堂内容更加具有针对性。

例如:在学习《子路曾西冉有公西华侍坐》这篇课文之前,大部分学生已经对其中的语句或者观点有所了解,教师可以以学生已经了解的内容为切入点,引入课文教学,并结合学生感性体验来对教学内容进行详略处理和补充,从而能够有效地挖掘其中传统文化元素。首先,选取与课文内容相对应的动画片或课件作为内容,并为学生设计导学问题,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欣赏动画。其次,通过师生讨论的形式,考察学生对学习任务的完成结果。教师鼓励学生踊跃发言,阐释自己对动画内容的新思考和感悟。再次,根据学生发言,了解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和学习偏好,据其对后面的教学内容进行微调。借助观看动画的过程,可以使对《论语》了解较多的学生深化思想,还可以使不了解它的学生,对其建立初步认知。在掌握学生了解程度的基础上,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共同探讨课文。

(三)生活化教学,传承传统文化

1.找准传统文化教育的融入点

随着生活方式的现代化,传统文化似乎正在远去。之所以会产生这种感慨,是因为生活方式的变革,给人们带来了错觉,而传统文化又渗透于生活中的各个角落,令人们习以为常。比如,人们随口说出成语、应用了传统纹样装饰、对称的建筑,这都是传统文化在日常生活中渗透的表现。职中语文所研究的正是语言,其内容亦包罗万象,在传统文化进校园方面独具优势。教师可以将课文教學进行生活化处理,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传统文化,促使学生利用传统文化来武装自己的头脑。

例如:《陈情表》这篇课文情理兼备、思路清晰,不仅为学生作文提供了典范,而且为后世提供了很多成语,比如日薄西山、急如星火、孤苦伶仃、乌鸟私情等生活中十分常见的成语都是出自这篇课文。讲授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将出自这篇课文的成语罗列出来,提问学生是否理解其意义、是否知道其由来,以师生谈话的形式完成课堂导入。其次,让学生快速阅读课文,从文中找一找问题的答案。将课文阅读,转化成成语的寻根之旅,有效提升了课文阅读的趣味性,降低了文言文阅读的枯燥性。再次,引导学生对课文中与成语相关的语句进行翻译,通过对这个成语的理解,启发学生思考传统文化对现代语言的贡献,以及作者对祖母的孝道。

2.为传统文化渗透设计生活化背景

经过时间的洗涤,能够流传下来的国学经典在语言和思想方面都是十分优秀的。职中语文教师可以为这些国学经典设计生活化背景,促使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更为灵活。比如,李白“一生好入名山游”,即便在梦里也没有放下这一爱好,《梦游天姥吟留别》正是对其梦境的记述。教学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与学生聊一聊梦这个话题,并采用读写结合的方式,培养学生的生活感知能力。

首先,教师提出“梦”,与学生讨论梦境与梦想,通过师生讨论为学生构建生活化的关于梦的情境。其次,学生通过课文,了解李白的梦,跟随作者的文字,游览其瑰丽雄奇的梦境。每一名学生都有过做梦的经历,此时教师可以给学生几分钟时间,让学生将自己的梦境与作者的梦境相比较,引导学生思考梦境与现实的联系。再次,教师为学生普及作者及写作背景,帮助学生理解作者对光明和自由的渴求,以及作者的对抗黑暗的抗争精神。作者所传达这种精神,是传统思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当代青少年所需要具备的思想品质。当代社会虽然不用“摧眉折腰事权贵”,但是人们仍然需要对抗黑暗,比如坑害无数青少年学生的网贷。教师可以将这个案例引入课文教学中,帮助学生理解作者对光明的渴求、对黑暗的唾弃,培养学生为人正直勇敢,并促使其意识到网贷的危害且远离网贷。

三、结语

总而言之,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在于创新,在职中语文教学渗透传统文化,要注意引导学生对传统文化溯源,更要注意引导学生结合现实生活理解传统文化,并在此基础上对传统文化进行弘扬与创新。需要教师特别注意的是,无论采用何种渗透方式,都要将学生放在课堂教学的中心位置,从而促使语文课堂更加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

参考文献:

[1]余少娥.职中语文教学中进行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策略[J].考试周刊,2018(66):60.

[2]于洋.悟情品词,激发创造力——小学传统文化课堂“三步曲”中语文素养的渗透[J].小学教学研究,2020(13):26-27.

[3]隆文君.浅谈如何应用传统文化助力高中语文教学[J].读写算,2019(30):194.

[4]陈天山.职业中学语文教学兴趣培养研究[J].课外语文,2020(28):107-108.

[5]刘娟.浅谈职业中学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教育[J].现代职业教育,2019(03):86.

猜你喜欢
渗透传统文化教学策略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关于提高小学生识字实效的教学策略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在印度佛教大会感受日本“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