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高”背景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研究

2021-09-11 07:59吴金桃
三悦文摘·教育学刊 2021年33期
关键词:双高人才培养模式背景

吴金桃

摘要:“雙高”建设掀起了职业教育改革的新浪潮,全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以及专业建设改革成为各高职院校的研究重点。而为了实现这一愿景,高职院校和不同专业的教师需要在理清高职院校高质量建设的基础上,把握人才培养与强水平专业建设、教学改革之间的联系,以市场、社会建设需求为导向,围绕当前人才培养模式中存在的不足,落实有效措施。

关键词:“双高”背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一、明确课程改革目标

课程改革目标的实现,需要高职院校在办学以及人才培养过程中实现理实合一,即在实践教学中引导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进行验证,以理论知识引导实践教学,进一步实现“双高”建设的目标。此外,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以及完善,高职院校需要在现有的理论和技能教学课程为基础,围绕提高生产率和质量为重要目的对其进行创新,从而打造全新的课程体系,使学生在接受基础知识、专业技能的基础上,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和创新意识,促使学生多元素养以及能力的发展。

融“双高”教育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需要教师以及管理人员在落实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围绕“课程+活动”这一基本理念,在现有的课程基础上进行创新,融入全新的教育元素。而这一目标的明确不仅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为学生讲解最新的岗位技能知识以及企业生产内容,还要借助全新的教学方式、完善的教学方案,为学生提供职业能力发展的机会以及平台,借此来发展学生的职业素养以及双创理念。同时,为了实现“双高”建设目标,校方也要侧重与生产企业的合作,双方在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的基础上,从以下几点入手打造全新课程体系:第一,专业教师以及其专家共同参与课程体系的完善过程。通过双方协商、调整,最终将校企联合课程体系落实于实践,结合企业的用人标准开展有效的教学活动。除此之外,为了保证学生可以在未来获得更好的发展,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平台,为升本或继续求学的学生做好保障工作。第二,将“双高”建设内容融入到考试制度中,并实施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之后结合学生的竞赛成绩、活动参与情况对其进行评价,帮助学生树立正确职业理念以及能力发展素养,助力学生获得成功。

二、侧重校企联合,丰富教学内容

在“双高”建设背景下,高职院校学生不仅需要具备较强的职业能力以及基础知识储备,同时也需要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以及职业素养,从而适应岗位需求,顺应时代发展。为了满足学生的能力发展需求,高职院校应有意识地强化与企业之间的合作,通过实践平台的创设、教学内容的丰富来开展有效教学活动,助力学生获得成功。在企业的选择上,要选择整体条件优越、育人资源丰厚、有一定社会影响力的企业,保证学生的实践学习环境。不仅如此,通过邀请企业生产专家,由其在理论教育中为学生讲解专业未来的发展方向,树立学生职业价值观。而在教学内容的完善上,需要各专业教师立足全新的社会背景,围绕双高建设,引入符合市场人才定位、利于学生多元发展的知识。首先,教学内容需要符合市场定位。围绕“双高”建设的内涵,专业教师在掌握相关岗位对人才能力需求的基础上,对人才能力的具体分支进行研究,从而掌握专业的就业、创业要素,并将这些内容落实于实践、理论教学过程,引导学生掌握与实际生产相符的教学内容。其次,借鉴其他学校优秀、成功的案例。职业教育需要具备其自身的特色,为此专业教师可以与其他学校教师进行交流,分析学校所引入的教学内容,并在其基础上进行延伸,促使学生多元素养、职业技能的发展,从而深化专业教育改革。

三、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需要专业教师围绕双高建设,打造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的学习环境。为此,教师可以选择任务驱动、混合教学体系。以混合教学法为例,首先,教师需要将教学内容整合、筛选,之后将其上传到学习通、云班课等学习软件,让学生自主预习,并结合平台的记录功能将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疑惑进行整合,从而掌握学生的学习难点,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以及大致走向。其次,在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提出的问题后,教师在课堂上可以借助有效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进行实践探究。如,可以选择项目教学法,通过设置与实践、理论相关的项目,让学生借助合作进行探究,这样有助于学生自主意识以及创新能力的发展,双高建设的目标也初步实现。最后,将相关教学重点以及课堂实践过程上传到学习平台,让学生结合个人需求进行自主复习,强化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以及理解。

四、结语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上围绕双高建设开展有效教学活动,有利于学生职业素养、职业能力等的多重发展,人才培养目标也进一步实现。基于此,立足全新的教育时代,高职院校以及教师需要侧重学生多元素养的发展,并通过强化与企业合作、创新教学方式等,打造利于学生多元成长的平台,切实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朱兴荣.“双高”背景下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优化研究[J].营销界,2020(51):43-44.

[2]龙海,张亮,熊景鸣.百万扩招背景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J].机械职业教育,2020(09):1-7.

猜你喜欢
双高人才培养模式背景
“双高”建设背景下程序设计类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等腰直角三角形背景下的旋转相似
比大小,想背景,悟本质
数说高教
“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预算绩效管理的思考
跟踪导练(一)5
全职妈妈浪费吗
校企合作下的应用型物流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