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时代中等职业院校食品质量安全专业的人才培养

2021-09-11 07:59陆桂梅
三悦文摘·教育学刊 2021年33期
关键词:渗透人才培养标准

陆桂梅

摘要:本文针对中职学生的特点,浅谈在中职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在思想上应该关注学生的公民责任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在专业技能方面应该加强学生对产品标准和检验标准的认识,在自动化生产的主导下,通过引入世赛的标准,建立质量至上的理念,提升人才的培养质量。

关键词:加强责任意识;标准;渗透;人才培养

食品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食品的质量和安全直接影响着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着社会的稳定和持续发展。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从原来的吃得好转化为吃得健康,吃得营养,人们食品安全的意识不断提高。中职学生是我国产业生力军,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发展中等职业教育,对于实现我国强国富民政策 、推进我国工业化和现代化、 促进社会就业有着重要的意义,而中职学生正处在人生成长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怎样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下面就中职食品质量安全专业学生人才培养方面谈谈几点想法。

一、加强学生公民责任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

为进一步提升中等职业院校食品质量安全专业人才培养水平,首先要加强对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以及公民责任意识的培养。食品质量安全关系到人们的健康及生命安全,若是学生不能具备较强的责任感,在步入工作岗位后应付了事,很可能会导致重大的食品安全问题,严重影响社会运行。为此,中职院校可定期为学生进行安全意识、社会责任等主题宣讲,营造一个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良好氛围,使其充满社会责任感,这样方可使其在学习中更为主动地掌握相应专业知识,在步入就业岗位后尽心尽责。另外,结合信息技术,教师可以引入一些食品问题案例,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食品安全问题对人们产生的不良影响,从而在侧面培养其公民责任意识,使其明白食品质量安全的重要性。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大幅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公民责任意识,从而为其之后的学习、就业打下坚实基础。

二、提高产品标准和检验方法标准的渗透

食品的质量和安全的判定,最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进行食品检验。而食品检验就是依据相关标准,对食品原料、辅助材料、半成品、成品及副产品的质量进行检验,以确保产品质量合格。近几年,无论是分析类专业学生或食品专业学生,对产品标准和检验方法标准的认识尚浅。同学们通过学习基本能掌握检测方法和操作,但是为什么检测某个项目,检测的意义和检测结果的判定认识很浅,归根结底,主要是对产品标准和检验方法标准的认识不足。因此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应该提高标准的渗透,在教学过程中专业课程教学与食品检验方法标准对接,提高教师和学生的标准化意识,更新教师掌握标准最新发展的动态,加强学生识读标准的能力。

三、强化基础教学

进行人才培养的出发点应放在基础教学方面。我们都知道,学生在中职院校学习的主要目标在于掌握一门专业知识,教师通过强化基础教学,能大幅增强学生对相应知识的掌握情况,加深其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应用水平,从而在无形中帮他们构建一套属于自己的食品质量安全知识体系。在实践中,教师可引入混合式教学、小组合作教学、分层教学、项目教学等诸多辅助形式,让知识更直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使其对基础知识内容产生更深入理解,提升学习效率。另外,在强调基礎教学时,教师也要对学生实践能力提起重视,以此实现理论与实践同向同行,共同进步,这样方可达成对人才的高效培养目标。

四、利用职业技能竞赛来培养人才

不同于普通院校,中职院校实施人才培养时,更应关注学生对知识的实践水平,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为此,中职院校可结合实际情况,定期举办一些食品质量安全技能竞赛,以此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使其在与其他学生的竞赛中完善自身知识体系,为后续专业知识学习指明方向。在技能大赛中,教师可结合学生的表现对其进行评价,而后将评价结果实施系统化整理,并以此为基准对后续的教学流程、教学内容展开优化,帮助学生及时查漏补缺,凸显出技能竞赛的教育价值。对于学生来说,他们可以在技能竞赛中与其他同学实现思维的碰撞,从而有效拓展自身的思维水平、专业能力,进而逐渐发展成为更加专业、全面的食品质量安全专业综合型人才。

五、结语

本文通过近几年的教学总结和思考,在原有的人才培养方案上做以上几点思考。通过加强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让他们感知食品质量安全专业的重要性,必须诚信做人、做事,才能确保食品安全。在标准思想的引导下,在自动化生产的主导下,通过引入世赛的标准,建立质量至上的理念,提升人才的培养质量。

猜你喜欢
渗透人才培养标准
最新出版团体标准
永远幸福
党员标准是什么?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在印度佛教大会感受日本“渗透”
李敖论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