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基层党建制度的重要论述研究

2021-09-11 07:59马寰宇
三悦文摘·教育学刊 2021年33期
关键词:全面从严治党基层党建改革

摘要: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也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深入地学习关于加强和抓好基层党建的重点讲话和指示,将从全面推进精准从严治党到全体基层向广大群众延伸,为全面融入建成现代化小康社会、全面打造社会主义和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提供坚实的政治和组织保证。

关键词:基层党建;改革;全面从严治党

求木之长必固其本,欲流之远必浚其源。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也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中国共产党作为目前世界上党员规模最大的执政党,拥有9000多万名共产党员,460多万个党员基层各级党组织,要切实地充分发挥强有力的政治领导和组织核心作用,发挥一方有难八方支持的核心制度组织优势,发挥全党集中力量共干办一件中国大事的核心制度组织优势,必须将全面从严治党引向深入,扎根基层,遍地开花。深入学习对基层党建的重要指示,将从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一、加强思想建设,筑牢理想信念

“石之所以破亦,而非所以取之为坚;丹可磨亦,而非能夺赤”。党内政治生活的首要目标就是保障全党走向一致性的基本前提,这就是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建设,筑牢理想信念。理想信念直接关系到一个人的核心价值观和他的行为模式。对于我们广大党员而言,没有了自己的指导理想和政治信念,回答不好“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的矛盾和现实问题,就有可能甚至会直接导致他们在政治上的思想走向严重变质、精神上的贪婪、道德上走向堕落、生活上的腐败。正如,理想主义信仰就好比一块红色石头的坚硬、丹青朱砂的赤红,它们都可能是一个共产党人根本的、内在的属性。

回顾中国共产党百年历程,党的建设的重要法宝始终是思想建党。曾多次明确指出:“理想信念的动摇是最危险的动摇,理想信念的滑坡是最危险的滑坡。”也正是由于高度重视党的思想建设,才促使我们党在国际国内形势的风云变化中,始终带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事业不断取得新的成就;也正是由于我们有了正确的理念和引导,使得我党虽然历经了风雨磨难,但始终都能够披荆斩棘,永往直前;也正是由于高度重视对理想信念的教育,使得我们党攻坚克难,化危为机,不断地从胜利迈向更大的胜利。在新的形势和时代环境条件下,推进全面深入开展从严治党向基层的延伸,就必须继续坚持以共产党的最新理论成果来教育和激励武装所有全体党员。不但要理解得入脑而且理解得深,还要掌握科学的方法论,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把先进的思想理论与本地区、本部门、本岗位的具体工作结合起来,真正做到学思践悟、知行合一。

二、落实主体责任,提高政治站位

“政者,正也,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全面从严治党的成效如何,党员干部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组织带头人及其领导党员干部必须得踏实干事,这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性质和宗旨的内在要求。明确强调领导带头人及其领导党员干部首先应该自觉做到身先士卒、率先垂范,把这些都落实作为党的为政之本道德、为政之道、为政之风。

在我们加快深入推进全面深化从严治党向推进基层政治延伸的整个历史发展过程中,干部队伍和全体党员的基层思想认识、政治能力和水平以及其中的主体領导责任感都十分重要,不同的地方政府和不同职能部门都必须要充分认清这个问题如何做到、担负起各自的基层思想工作主体责任。只有各级、各个职能部门的共产党员、领导班子和干部将全面推进从严治党工作作为一项重大的思想政治工作来抓,才能建成自上而下、层层传导、上下联动的党建工作制度体系。广大群众的双手和眼睛都是雪亮的,不但只能看到领导班子干部如何讲话,更能看到他们如何做。共产党人向来重视领导干部率先垂范作用的发挥,全面从严治党能否在基层落地,党支部书记等基层组织负责人的作用尤为重要。各级纪委党组织一定要时刻把自己当作是贯彻落实全面推进从严治党“第一责任”者,需要以铁一般的意志和舍我其谁的担当精神全面推进各项工作。

三、加强组织建设,提高应对风险的能力

“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全面从严治党在基层落地生根要善于抓关键,以强化党支部的组织力和引领力为重点,牵住”牛鼻子”,促进基层党支部的执行力和服务群众的能力,全面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凡事都一定要从坏处想,首先做一个预备,努力为群众争取最佳的工作结果,保持这样的忧患意识,看到尚未出现的问题,防患于未然,来提高基层党组织应对风险的能力。基层各级党组织就是要在日常政治工作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预见性,保持正确的政治底线任务观念,才能真正做到只知喜忧而不忘忧、未雨绸缪,临难时就是要有一定动静和底气,遇事就是要有攻坚定力。

以加快推进基层党支部的规范化工作为重点和抓手,着力于提升党员的组织能力和发挥他们在面临社会经济危机时的主动性和适应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首先必须要从加快推进党支部规范化建设的角度出发,对照”三会一课”的具体要求,健全基层党支部的各种规章制度,规范基层党支部的各种工作。其次,要充分地开动大家的脑筋,结合各级党支部的具体情况和特点,创新党员培训活动的形式,开展一系列内容丰富、形式鲜明、生动多样的党员培训活动,增强对党组织的吸引力和社会凝聚力。第三,要狠抓落实,注重实际效果。把加强基层各级党支部的制度规范化组织建设与中国特色基层党组织质量建设工作紧密结合在一起,切实地充分发挥了一支基层特色党组织建设先锋队的模范作用和基层战斗力的堡垒作用,为基层核心政治工作的圆满顺利开展以及各项重点工作任务的圆满顺利完成,提供坚实的基层组织质量保证。

四、坚持服务大局,开展点面结合

“物之不齐,物之情也”。基层党组织遍布中华大地,开展的基层活动多种多样、各具特色,党建只是其中重要的一项,突出基层党建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并不意味着可以只抓这一点而不顾其他。所以,在加强和推进各项基层党建工作的过程中,既要坚决地反对仅仅是抓着重点,顾头不思后尾的做法,也应该坚决地反对人们眉毛胡子一把抓的错误做法,要把基层党建的工作与支部中心工作、党员的业务工作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协调和推进,防止党建工作的片面化、简便性,切实地做到了党建工作与日常工作相互兼顾,党建的工作与业务落实好工作“两手抓”。

具体而言,必须从对党组织的思想认识、工作理念思路和对党组织实施工作目标的途径和方法三个角度着手:一是我们要深刻地教育基层支部全体党员,充分认识到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工作的重要性和前提,思想才能是实际行动的前提和先导,把党组织统一起来、统一认知。二是要进一步明确各项工作思路,基层党支部书记作为主体和带头人,要深入了解各个基层工作的实际情况,制订本支部的工作思路。三是要创新实施工作管理办法。积极探索基层党建工作的发展规律和特色,不断用政治学习来提升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用创新的举措来充分激发党员干部自身参与基层党建生活的热情,用优秀的先进典型引领基层党组织的全面健康发展。

五、完善制度建设,让制度贯穿始终

“治国者,圆不失规,方不失矩,本不失末,为政不失其道,万事可成,其功可保”。要继续加强基本完善的地方政府党内监督制度管理体系强化建设,让全面严格推进党的从严治党不再没有任何法律法规可循。制度化的建设始终坚持是我们开展党建建设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我们推动全面推进深化党内从严治党的理论基础和政治前提。制度建设问题必然具有其中的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久性,加强政治体制经济机构制度建设将使其成为全面深入推进党风从严治党的长远政治方略、根本途径。我党历来都高度重视政治体制经济机构的安全建设,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再次全会明确提出,要把所有的国家权力都紧紧关进规章制度的安全笼子里,着力于切实扎紧这个规章制度的安全笼子,为此,党中央相继通过修订、颁布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对从严管党治党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在落实层面,全面推进从严治党的制度和政策体系顶层设计已经得到了日臻完善,向基层延伸的配套制度及落實办法需抓紧列入各基层党委工作日程,认真做好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的基础性工程。

综上所述,深入地学习关于进一步强化基层党建体系改革制度的重要论述研究,这是新时代党的建设中应有之义,也是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的内在要求,也是实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任务的根本途径。在新的时代背景下,要深刻地认识到全面深入推进党的基层创新扩展工作延伸的深刻意义和巨大重要性,必须将这项基础工作建设放在更加突出凸显的战略位置。要不断提升基层党组织的活力,将其建设成为创新的坚强战斗堡垒,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打下坚实基础。深入学习基层党建的重要指示,将从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参考文献:

[1]人民日报评论部.习近平用典[M].人民出版社,2015.

[2]习近平.习近平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9-8.

[3]段文利,陈明雁.时代召唤下党建引领协和事业发展[J].中国卫生人才,2021(6):12-18.

[4]习近平.习近平在云南考察调研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20.1.19-3.

基金项目:2021年沈阳市哲学社会科学专项资金资助项目(SYSK2021-02-081)。

作者简介:马寰宇(1992-)女,辽宁岫岩人,沈阳药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主要从事党史党建方面的研究。

猜你喜欢
全面从严治党基层党建改革
全面从严治党开启“三点攻”新模式
践行两学一做 落实基层党建工作
全面深化公安改革下新疆公安机关基层党建创新研究
全面从严治党视阈下
十八大以来党的纪律检查体制改革:理念、思路与路径
简析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中的“严”与“实”
论“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
改革创新
改革创新(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