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资本视角下高职贫困新生适应性教育策略研究

2021-09-12 22:57李瑜
高教学刊 2021年23期
关键词:心理资本教育策略

李瑜

摘  要:新生适应性教育成为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贫困新生适应性教育是其中突出的一个方面。文章从心理资本理论出发,诠释心理资本与适应性教育的内在联系,分析高职贫困新生的现状、特点,探索其适应性教育方法、策略,总结其积极作用和意义,希望能为增强高职院校贫困新生的适应能力,提高心理资本水平、可持续发展能力,以及完善高职院校适应性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一些参考建议。

关键词:心理资本;高职贫困新生;适应性教育;教育策略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1)23-0185-04

Abstract: Adaptability education for freshmen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part of education and teaching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nd adaptability education for impoverished freshmen is one of its outstanding aspects. This paper embarks from the positive psychological capital theory, explains the internal relation of the two terms, analyzes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tudents, explores the methods and strategies of adaptability education, and summarizes the positive role and significance. The researcher hopes to provide suggestion on improving the students' adaptability, ability of psychological capital and persona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Furthermore, the researcher hopes to perfect the adaptability educatio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Keywords: psychological capital; impoverished freshmen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daptability education; educational strategy

近年來,我国教育部颁布了一系列文件强调:“把高校扶贫工作重心由保障型资助向发展型资助转变”[1];将更加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健全教育扶贫长效机制,激发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2];我国基本做到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应助尽助”, 促进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全面发展、共享人生出彩机会[3]。同时,我国对高职教育日益重视,《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今明两年高职院校扩招200万人[4]。机遇意味着挑战,这对高职院校心理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心理资本是个体核心的积极心理因素,它的四个维度,即四个最根本的积极心理状态和力量——自信(自我效能感)、乐观、希望、韧性(复原力)[5],是其他潜在积极心理因素的基础。心理资本影响着个体对事物的态度和面对事情的应对方式。对于高职院校学生而言,心理资本水平是职业发展的核心资本,在职业发展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影响到他们的心理健康、学习投入、知识共享、生活满意度等[6]。研究表明,高职贫困新生的心理资本处于中等水平,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7],需要对其采取一定的心理教育和干预,以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更好地面对自己、生活和未来。

高职新生的适应状况,关乎他们的身心健康和未来发展。高职新生适应性教育,是指学生从初、高中学习生活环境,进入到新的高职校园生活学习环境,积极主动地调整自己的心理和行为,与新的教育环境相互作用,达成和谐与平衡,完成从初高中阶段到高职学生的角色转换,完成“具有创新精神、创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应用型专门人才”这一高职教育任务的过程。它是一种转折型教育,是新生进入高职院校最先接触的教育类型,具有引导性、多样性、艺术性等特点。

适应性教育程度与心理资本水平相辅相成、相互作用、互为目标和途径。心理资本对新生适应能力具有较强的预测作用[8],心理资本的参与能够改变高职新生看待问题的角度,促使新生不断审视自己和学校的发展,在动态的环境变化中不断调整自己,更好地适应新环境[9];反之,高职新生在生活、学习、交际方面的适应能力越强,获得的自我效能感、乐观指数就越高,心理资本就越多。无论高职新生适应程度如何,心理资本都能促成其适应性的改善和提升[10]。

适应性教育与心理资本之间的联系如此紧密,现有交叉研究却并不多。了解高职新生的心理适应特点和规律并提供有效的教育服务,是高职院校教育教学倍受关注的研究课题,针对贫困新生的适应性教育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本文从心理资本理论出发,分析高职贫困新生的现状、特点,探索适合该群体的适应性教育方法、策略,希望能为他们尽快融入新的环境、进入想要的状态、促成心理资本增长以及今后可持续性全面发展提供一些参考建议。

一、高职贫困新生的现状、特点

贫困大学生在国际上称为“低收入大学生”(low-income undergraduates),我国称为“贫困大学生”(impoverished undergraduates),指家庭经济困难、月均生活费低于当地生活保障,无法支付学费及生活费的大学生。

猜你喜欢
心理资本教育策略
在职支教经历教师之专家引领、心理资本、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
高职院校贫困生心理资本与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与分析
知识型员工心理资本提升策略研究
素质拓展与贫困生心理资本的关系研究
创业型大学青年教师心理资本问题探析
弱势群体与特殊家庭学生心理健康研究及教育策略
谈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
中小学美术教育的价值取向及教育策略探析
对新环境下中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与探索
略论整体性视角下的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