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艺术院校美术生专业培养的目标及方向

2021-09-12 01:49刘世军
百花 2021年5期
关键词:艺术院校

刘世军

摘 要:在新的背景之下,许多教师开始主动调整教育教学策略及思路,以学生的个性化成长和发展为依据,鼓励学生自由发挥、大胆想象,全面调整教育教学资源和方向,保障学生能够在自由、宽松的学习氛围下变得更加主动和积极。对于艺术院校来说,在培养美术生的过程中一方面需要关注学生专业素养的提升,另一方面需要结合时代发展的要求,主动调整人才培养目标及方向,确保对症下药,只有这样才能够有效应对时代发展的挑战及压力,为学生的个性化成长以及发展保驾护航。本文将理论分析与实践研究相结合,着眼于艺术院校美术生专业培养的具体目标来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明确专业培养的相关方向,以期为艺术学校美术生专业培养目标及方向的确定提供相应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艺术院校;美术生;专业培养;目标及方向

引 言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有了较大的提升,公众越来越关注自身的精神文化享受,其中艺术院校开始站在时代发展的角度,积极加大对教育教学的投入,进一步提升美术生专业培养的质量及效率,确保自身所培养出来的人才能够更好地符合时代发展的需求,为社会提供更多优秀的美术人才,不断丰富人类的精神财富。但是,与其他专业课程相比,美术专业的培养难度相对偏高,其课程实践性和应用性较为明显,对学生的审美能力以及天赋是一个较大的挑战。教师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站在学生的角度,明确专业培养的具体目标以及重要方向,以此来实现对艺术院校美术专業人才的培养。

一、艺术院校美术生专业培养现状

在对我国统计部门所发布的数据分析进行研究时发现,在20世纪90年代,我国高校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许多高校以美术教育专业为重点及核心,在长达十年的发展过程之中,综合艺术院校、职业院校、民办院校也开始主动调整人才培养模式和方向,其中美术学院的成立备受关注,数量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但是在对目前院校的艺术专业培养现状进行分析和研究时不难发现,有一部分学校在美术专业的发展上取得的效果不够理想,学生的就业状况不够乐观,很多学生无法实现顺利就业,同时专业不对口。这些问题引起了艺术院校的广泛关注,艺术院校开始主动调整目前的专业培养思路和策略,着眼于美术生专业教育教学的现实条件,深入剖析招生人数与就业率之间的差距,主动站在长远的角度进行分析及研究,积极调整自身的发展战略目标,抓住各种发展的机会应对时代的挑战,规避各种不利因素。

二、艺术院校美术生专业培养的目标

如果站在培养目标的角度来进行分析,那么对于美术专业人才的培养来说,教师首先需要明确前期的人才培养定位,关注对人才市场需求的分析及研究,始终着眼于时代发展的趋势,以市场调研为依据。其中专业发展方向的有效预测最为关键,美术专业需要以育人方向的有效拓展为前提,以培养复合型的美术人才为核心目标,不断拓宽学生的信息渠道,确保学生能够在完成学业后主动走向不同的工作岗位,全面提升学生的核心竞争力以及市场竞争力。从目前来看,国家将宏观指导和微观把握相结合,各个地区的学校主动着眼于自身已有的办学经验以及教学特色,加强交流以及协作。对于艺术院校美术生专业培养来说,也需要根据时代发展的进程,积极彰显自身的优势以及价值。

(一)培养复合型人才

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对学生的成长发展以及学校的教育改革都有非常关键的影响。学校需要注重对办学特色优势的分析及研究,以科研资料以及师资共享为依据,关注对不同图书情报的有效分析,明确复合型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保障学生能够在一个更加自由且宽松的学习氛围下实现个人的良性成长及发展。从微观角度来看,复合型人才主要是指能够掌握一定专业技巧并且拥有丰富文化底蕴的人才,这种人才能够主动实现自主学习和反思。教师需要将这一具体目标与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融为一体,结合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积极调整教育教学策略及思路,加强与学生在情感上的交流及互动,确保学生能够变得更加自信和乐观。

(二)培养艺术管理工作者

为了确保美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人才市场之间的有效对接,教师需要根据艺术院校美术专业教育教学的现实条件,了解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的真实情况。艺术院校的教育教学能力比较有限的,综合实力有待提升,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一方面需要注重不断创新及改革,另一方面需要学习同行的优秀做法和经验,主动培养学生鲜明的文化品格、良好的道德修养,将更多的时代色彩以及新鲜血液融入其中,确保学生能够打下扎实的美术基础。美术基本理论、美术专业技巧以及理论思维的分析最为关键,教师需要通过这种形式来培养学生良好的艺术管理能力及艺术素养。除此之外,教师还需要站在宏观的角度,在课内外教学的过程中,有目的、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自主创作,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以及艺术修养,培养学生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策划能力以及组织能力。这一点有助于为社会培养出更多优秀的艺术管理工作者,让学生利用自己学到美术专业知识积累丰富的美术实践经验,实现主动管理及协调。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地促进育人目标的顺利实现,确保人力资源、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

三、艺术院校美术生专业培养的方向

在明确了人才培养目标之后,艺术院校则需要做出相应的改进以及努力,深入了解新时代背景下,艺术院校美术生专业培养工作的新内容、新要求和新标准。在长远问题上多花时间和精力,始终坚持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和分析问题,给予学生更多自由发挥的机会和空间,促使学生能够变得更加积极和主动,这一点对学生的成长发展以及学校育人质量的提升都有非常关键的影响。

(一)深入调研市场需求

不管是培养目标还是培养方向都与市场对人才的实际需求存在密切的联系。教师需要以市场为依据,在前期进行深入调研,了解市场的变动以及实际需求,明确未来的人才培养目标及方向,确保对症下药。其中课程设置变革最关键,艺术专业的课程设置难度相对偏高,教师需要以文化管理学、艺术文化学、组织策划学等课程为依据,关注对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的分析及研究。其中舞台艺术实践以及美术创作不容忽略,教师一方面需要给予学生更多自主创作的机会,帮助学生积累美术管理的经验,另一方面需要将文化管理、组织策划、社会调查、文艺体验相结合,鼓励学生在不同的文化部门以及艺术部门中进行学习。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深化学生对美术知识和实践应用的理解及认知,真正培养出更多优秀的美术专业人才,这一点对学生的全面成长及发展有非常关键的影响。学校需要加大对美术生专业培养工作的投入力度,关注对专业工作内容以及时代发展的需求的分析,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及爱好,结合学生的学习能动性,在调整育人思路的过程中更好地实现前期的人才培养目标。

(二)始终坚持以人为本

作为新课改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人为本备受关注。对于艺术院校美术生专业培养来说也需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基本育人理念,关注对不同育人元素的分析及研究,了解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分析新时代背景下美术生专业培养工作的新标准,以学生为中心,站在学生的角度,将更多富有吸引力的美术教育元素融入课堂教学环节,进一步提升美术生专业培养的质量和水准。以人为本的办学管理及发展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有助于全面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以及道德修养,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正确的人生观。从目前来看,有一部分艺术院校在美术生专业培养的过程中没有意识到学生的心理问题,忽略了与学生在情感上的交流及互动。有的学生因为学习压力过重而出现了忧郁、自卑等心理问题,这些情况严重阻碍了学生的培养,同时也导致美术生专业培养目标的实现备受阻碍。教师需要加强对学生在情感上的教育,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激烈的市场竞争,发展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学习能力,保障学生能够重拾美术学习的自信心,让学生能够迅速适应不同的外部环境,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地体现学生的主体价值。另外,学校则需要加大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投入和支持力度,关注美术生在学习以及实践中所遇到的各种困难以及矛盾,给予学生更多力所能及的帮助,解决学生的后顾之忧,确保学生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美术专业课程的学习中。

(三)積极创新教学策略

教学策略的创新以及改革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很难在短期内取得明显的成效。艺术院校需要意识到这一工作的艰巨性以及持久性,积极加强与专业课程教师之间的合作,了解美术专业人才培养的具体目标,分析人才培养现状与培养目标之间的差距,进一步调整育人思路,积极创新教育教学策略和教学手段。结合新时代的发展要求以及学生兴趣来调整教育教学策略,深化学生的美术课程学习体验,增强学生对美术知识的认知以及理解,帮助学生能够变得更加主动,这一点对学生的成长有非常关键的影响。需要注意的是,不同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学习能力以及个人的天赋存在差别,教师应尽量避免一刀切,结合学生的主体差异性,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关注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以及联系,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将情境教学、小组教学、角色扮演教学、合作教学相结合,灵活利用各种现代多媒体信息技术来指导学生,刺激学生的各项感官,弥补学生在想象力和逻辑思维判断力上的不足,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进而实现自我教育和自主反省,从而坚持正确的人才培养方向和目标。

四、结 语

艺术院校在培养美术生的过程中,需要以专业素养的提升为依据,站在学生的角度了解课堂教学的具体内容及形式,深入调研市场需求,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着眼于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丰富教育教学内容及手段,确保学生有所收获、有所成长。

参考文献

[1] 王群.论音乐艺术院校中音乐教育专业培养目标的定位[J].中国音乐,2006.000(002):140-142.

[2] 刘卓.艺术院校学生基础能力和专业能力培养论析[J].教育探索,2007.000(011):67-68.

[3] 杨国勇.浅谈独立艺术类院校美术教育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美术教育研究,2012.000(014):128.

[4] 江河.浅谈艺术硕士培养及发展目标再定位[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学科版),2009(10):66-67.

[5] 李蕊.关于艺术生的培养目标和专业方向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07(35):187-188.

猜你喜欢
艺术院校
资产管理工作在艺术院校的应用
新形势下艺术类高职院校教师的角色定位
高职艺术院校文化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
浅析艺术院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的重要性
翻转课堂在艺术院校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实践
提高艺术院校学生学习兴趣初探
互联网思维视角下艺术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提升探析
以学科资源建设促进馆藏建设改革的实践探讨
试论艺术院校的人文精神培养
中国艺术院校巡礼(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