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护理服务对急性呼吸衰竭患者的护理效果观察

2021-09-13 02:25徐华丽
婚育与健康 2021年8期

徐华丽

【摘 要】目的:探讨系统护理服务对急性呼吸衰竭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我院的68例急性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系统护理服务。比较两组急性呼吸衰竭患者的再次入院率和救治成功率。结果:观察组急性呼吸衰竭患者的再次入院率(14.70%)明显低于对照组(38.23%)(P<0.05),观察组急性呼吸衰竭患者的救治成功率(97.06%)明显高于对照组(73.53%)(P<0.05)。结论:系统护理服务对急性呼吸衰竭患者有较为满意的护理效果。

【关键词】系统护理服务;再次入院率;救治成功率;急性呼吸衰竭

急性呼吸衰竭指的是机体的换气功能以及肺功能出现功能障碍或者严重的异常,造成机体无法正常地进行气体交换,从而造成机体代谢紊乱和生理功能异常[1]。若未予以有效的和及时的救治,则会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因而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开展急救,而且需要予以合理的护理配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我院的68例急性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4例,男19例,女15例,年龄34岁~75岁,平均年龄(57.34±11.24)岁,呼吸25次/min~30次/min,平均呼吸(27.26±2.53)次/min;哮喘患者10例、慢性阻塞性肺气患者16例、睡眠呼吸暂停患者2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6例。对照组34例,男18例,女16例,年龄34岁~76岁,平均年龄(58.26±10.93)岁,呼吸25次/min~30次/min,平均呼吸(27.19±2.45)次/min;哮喘患者10例、慢性阻塞性肺气患者16例、睡眠呼吸暂停患者2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6例。两组的基线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系统护理服务:向急性呼吸衰竭患者认真地讲述急诊抢救室的设备、环境、具体治疗过程和需要注意的制度等;告知呼吸机以及引流管等治疗设备的具体情况;准备好纸笔和识字图片,以应对护患之间沟通困难的情况或者急性呼吸衰竭患者出现语言障碍的情况;向急性呼吸衰竭患者讲述治疗的安全性以及必要性。如果急性呼吸衰竭患者意识清醒,需要告知早期进行运动的重要意义,而且帮助和鼓励急性呼吸衰竭患者进行翻身等运动,帮助患者进行咳痰和深呼吸锻炼;如果急性呼吸衰竭患者的意识尚未清醒,需要给予适当的保护性约束,防止发生意外拔管的情况。护理人员应当多与急性呼吸衰竭患者交流,向其讲述以往该病治愈的病例,帮助患者尽可能保持健康和积极的心态。向急性呼吸衰竭患者耐心地讲述用药后正常反应、用法用量和不良反应,保证其可以安全用药。通过专家讲座、视频以及医疗手册等方法开展急性呼吸衰竭相关的知识宣教,以增强其自我护理能力。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急性呼吸衰竭患者的再次入院率和救治成功率。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两组再次入院率和救治成功率对比

观察组急性呼吸衰竭患者的再次入院率(14.70%)明显低于对照组(38.23%)(P<0.05),观察组急性呼吸衰竭患者的救治成功率(97.06%)明显高于对照组(73.53%)(P<0.05),见表1。

3 讨论

急性创伤、肺部疾病以及慢性呼吸道能造成肺的换气障碍以及通气障碍,发生二氧化碳潴留及缺氧情况,从而产生神志恍惚、嗜睡,甚至昏迷等一系列生理紊乱以及代谢紊乱的症状表现,临床上将其称为急性呼吸衰竭[2]。急性呼吸衰竭属于一种非常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老年群体具有非常高的发病率,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现象和环境污染问题的不断加重,其发病率明显上升[3,4]。有效的急救护理是救治患者成功的有效保障,快速而有效的护理是降低患者病死率的关键。在常规的护理模式下,护士需要遵医嘱开展抢救措施,病情判断、观察的能力和突发事件处理和应对的能力相对缺乏,抢救的效率比较低,容易延误抢救流程,不利于救治的效果。在救护患者的过程中,急救护士不仅需要熟練掌握专业理论知识,而且需要有熟练的救护技巧以及操作技能,可以快速地启动标准的护理模式,在较短的时间内准确判断出患者的病情,采取有效的救护措施。系统护理服务是近些年来推出的一种新型护理方法,可以把临床护理的各个环节进行系统化,时刻关注急性呼吸衰竭患者的身体恢复情况,具有全面性、有效性和针对性的特点[5]。本研究结果发现,观察组急性呼吸衰竭患者的再次入院率(14.70%)明显低于对照组,救治成功率(97.06%)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系统护理服务可以降低急性呼吸衰竭患者的再次入院率,提高救治成功率。

综上所述,系统护理服务对急性呼吸衰竭患者有较为满意的护理效果。

参考文献

[1] 李金泽,邱海波,潘纯.高流量鼻导管氧疗在术后脱机患者预防急性呼吸衰竭中的研究进展[J].中华重症医学电子杂志(网络版),2019,5(3):61-64.

[2] 蔡岁正,沈瑶,王玉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呼吸衰竭持续时间与患者认知功能的相关研究[J].老年医学与保健,2018,24(6):123-125.

[3] 杨平,蒲亨萍,刘榜英,等.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对急性呼吸衰竭患者拔管后再插管和病死情况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8,28(30):94-98.

[4] 郭福燕,冉蕾,刘会霞,等.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治疗手术机械通气拔管后急性呼吸衰竭及气道管理[J].国际呼吸杂志,2019,39(6):429-433.

[5] 蔡亚男,徐晓慧,鲍克娜.系统护理干预对急性呼吸衰竭患者的护理价值[J].国际护理学杂志,2020,39(18):3399-3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