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用机场区域内院前急救特点及策略分析

2021-09-13 02:25马军锋李娟盈
婚育与健康 2021年8期
关键词:民用机场

马军锋 李娟盈

【摘 要】民用机场区域内院前急救与其他地方的急救工作相比在急救环境、急救对象、急救条件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不同。特别是民用机场根据保障级别在机场范围内进行急救有着工作开展地点和疾病谱分类的自身特点。本文首先概述了民用机场区域内院前急救的特点,重点阐述了民用机场区域内院前急救的策略:建立区域医疗联合体救治体系、加快呼救信息的接收传递、积极培训高素质急救人员、明确机场院前急救程序。

【关键词】民用机场;区域内院前急救;区域医疗联合体救治体系;急救环境;急救对象

院前急救是个体或群体遇到突发病或意外创伤时,第一急救人员到达现场后所采取的必要干预措施,保证患者生命体征处于稳定。其在急诊医疗体系中也是重要的一部分,也是该体系的基础和首要环节[1]。随着我国民航工作的快速发展与航空乘客的快速增多,民用机场区域内院前急救次数与人数也逐年增加[2]。为了能让民用机场区域内突发疾病、意外伤害和高危患者得到有效、持续的救治,做好院前急救管理具有重要价值。特别是在当前新冠疫情流行特征,加强民用机场区域内突发疾病患者的急救更具有实际价值。本文具体探讨了民用机场区域内院前急救特点及策略,希望对改善和提高民用机场区域内院前急救成功率提供参考。现总结报道如下。

1 民用机场区域内院前急救的特点

1.1 民用机场区域内突发疾病患者的类型

民用机场区域内突发疾病患者包括乘客、机组人员与相关服务人员,疾病类型包括外伤、神经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循环系统疾病患者等,往往具有病情重、死亡率高、发展快、传播性快等特点。比如民用机场为大型公共场合,功能特殊,乘客、机组人员大都比较繁忙,在机场内的自动扶梯、廊桥、卫生间、饮水处等地容易发生外伤心脑血管系统疾病以脑卒中与心脏骤停为主,消化系统疾病患者多为不适应各地气候所导致。呼吸系统疾病主要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为主,包括传染性呼吸道疾病,也包括呼吸衰竭、重症哮喘、重症肺炎等。循环系统疾病仍以常见的心肌炎、心绞痛、心肌梗塞为主,主要原因与旅途劳累、乘机恐惧密切相关。航空性耳鸣当前在院前急救中也比较常见,为机场院外急救中常见的与乘机密切相关的特殊病种。在部分特殊的民用机场,比如西藏、青海、昆明、乌鲁木齐等,部分乘客容易出现高原反应,部分患者可出现肺水肿、脑水肿等症状,也需要进行急救治疗。

1.2 民用机场区域内院前急救的现状

民用机场区域内患者的院前救护包括机组人员的就地抢救、机场运行指挥中心对呼救信息的接收与传递、急救人员现场急救等环节。民用机场区域内院前急救具有明显的地域性,患者也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死亡率也比较高。不过我国民用机场区域内院前急救起步较晚,但发展比较迅速,已逐渐构建了一个完整的急救体系。当前我国多数民用机场都配备了院前急救设备。也能够明确各方责任和交接手续,每日查对院前急救设备运行状态,专人管理,保证正常使用状态,从而提高急救速度和质量。但是民航机场区域内特别是航空器内空间狭小,在急救过程中有时需要照顾同乘旅客感受,各种辅助检测设备有限,还需要在院前急救中做好各个环节的配合工作,制定规范化的院前急救程序。还需要加强对院前急救人员的培训,要加强对止血、包扎、固定、搬运的培训,提高民用机场区域内的综合急救能力。

2 民用机场区域内院前急救的策略

2.1 建立区域医疗联合体救治体系

区域医疗联合体救治是指通过在不同地域、不同等级、不同规模的医疗机构之间统一协作,结合中小型医院接触患者早、数量多等特点,充分发挥大型医院的雄厚医疗资源与先进技术的优势,通过优势互补,方便快捷的为患者服务,提升患者的整体救治水平,方便快捷的为患者服务。民用机场区域内院前急救纳入区域医疗联合体救治体系可通过创建微信/移动工作站、优化院内绿色通道,可对急救患者的救治流程提前到院前的急救与转运过程,对患者进行远程实时监护,在患者进入医院前就能够及时启动急诊室准备工作,患者入院后直接进入急诊,从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达到降低死亡率的目的[3]。

2.2 加快呼救信息的接收传递

加快呼救信息的接收传递需要同政府救助部门进行协作,机场医疗机构对此应建立合理的流程及预案。比如院前急救与院内急救的无缝隙链接,建立一个通畅安全的生命通道尤为重要。机场急救中心接收到急救请求后,应根据提供的情况调度救护资源,并了解相关的具体信息,然后及时、准确地传达指令给急救人员。并把120急救车打造成急诊移动工作站。首诊医疗人员按照先救命后治伤的急救原则,根据伤情评估程度进行救治,负责建立数据库并及时记录院前急救中各救治护理时间节点,同时实施院前急救干预。

2.3 积极培训高素质急救人员

创伤、心脑血管系统疾病已成了目前民用机场院前急救的主要救治病种,为此对急救医护人员要进行有针对性的强化培训,尤其是重视心肺脑复苏术训练,以提高急救质量,降低患者死亡率。确保在医护人员到达前,基本能及时准确的进行呼救与基础急诊。

2.4 明确机场院前急救程序

民用机场区域内院前急救需要明确航空器、机场运行指挥中心、急救人员、医院、机场急救中心、各自的救援职责和义务,使得院前急救处理更加规范,进而防范工作推诿或医疗纠纷的发生。民用机场也需要制定相应的急救处置方案,是提高出诊的处置能力,加强日常演练,保证转送后院内急救质量水平的提高[4]。

3 结论

在民用机场区域内进行院前急救,需要在在机场合理设置急救中心,合理地配备人员及物资,建立与地方医院的协作机制,从而确保院前急救和院内急救流程。也需要积极要普及全社会安全知识,行全民健康教育,從而提高院前急救的质量与效率。

参考文献

[1] 何周梅,刘璐,陈超.民用机场旅客院前急救病例流行病学分析[J].中华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9,30(4):319.

[2] 田剑清,刘兆祺,张凤岭.49家机场2017年度医疗应急救护工作分析[J].中华灾害救援医学,2019,7(1):13-18.

[3] 王莱.民用机场区域内院前急救特点及对策探讨[J].当代医学,2018,24(9):19-21.

[4] 李娟盈,马军锋.民用机场急救护理干预对创伤性休克患者抢救成功率的影响[J].医药前沿,2019,9(13):130-131.

猜你喜欢
民用机场
民用机场不停航施工安全管理措施研究
民用机场不停航施工安全管理及应急处置措施研究
民用机场全面预算管理问题分析与优化思考
民用机场助航灯光电缆主回路故障诊断与排除探究
谈民用机场不停航施工安全管理措施
民用航空支线机场供电系统设计
民用机场电气节能设计
京津冀地区民用机场交通可达性空间特征分析
浅析民用机场预算管理的问题与应对策略
大型民用机场配电网规划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