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子理中汤加味、针灸联用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治疗效果观察

2021-09-13 03:18任徊明
婚育与健康 2021年8期
关键词:功能性消化不良针灸效果

任徊明

【摘 要】目的:分析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合用附子理中汤加味及针灸的治疗效果。方法:抽取2020年2月至2021年2月本院76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依据治疗方案分组,对照组患者为西药治疗,观察组增加中医药附子理中汤加味、针灸治疗,对比2组治疗总有效率以及中医证候积分。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7.37%,对照组84.21%(P<0.05);治疗前2组中医证候积分对比(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联合应用附子理中汤加味与针灸治疗在改善症状方面作用突出,并可显著提升临床疗效。

【关键词】功能性消化不良;附子理中汤加味;针灸;效果

功能性消化不良属于近年来的常见病,可能发生于任何年龄段,患者出现上腹疼痛、嗳气、早饱感以及食欲减退等症状,对其饮食健康以及生活质量均造成较大的影响。对于该类患者主要应用西药治疗,其目的是改善胃腸动力、消除细菌感染等,然而复发率偏高。祖国中医学将该疾病纳入到“呃逆”范畴之中,通过应用中药口服以及针灸外治有利于改善临床症状并提升治疗效果[1]。以下将分析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联合应用附子理中汤加味与针灸的治疗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抽取2020年2月至2021年2月本院76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依据治疗方案分组,观察组38例,男19例,女19例,年龄22岁~75岁,平均年龄(42.6±1.3)岁,发病时间3个月~18个月,平均时间(9.3±1.1)个月。对照组38例,男18例,女20例,年龄21岁~76岁,平均年龄(42.5±1.3)岁;发病时间3个月~17个月,平均时间(9.2±1.2)个月。2组各项基础资料具备可比性(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为西药治疗,即吗丁啉,20mg/次,每日服用3次;西咪替丁,0.2g/次,每日服用3次。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中医药附子理中汤加味、针灸治疗,附子理中汤加味方剂如下:制附子为10g,白术为15g,红参为12g,炮姜为20g,以及炙甘草为8g。在此基础上随症加减,如反酸显著者增加海漂鞘12g,腹胀显著者增加厚朴10g,纳差明显者增加焦三仙15g,胃痛显著者加用白芍20g,针对病久兼瘀血者需增加三七粉3g。中药以水煎煮,取汁约300mg,1剂/天,分为2份温服。针灸疗法:患者保持平卧体位,穴取足三里、肝俞、颤中以及内关等穴,皮肤处进行充分清洁消毒,取毫针进行针刺,采用提插捻转手法,进针深度约30mm,以得气为度,期间需行针2次,各穴位的留针时间均为20分钟,之后改为俯卧体位选择肝俞和胆俞2穴实施针刺,进行提插捻转,留针时间均为10分钟。2组患者均于治疗4周后观察疗效。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给予饮食指导,如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同时指导进行适当运动锻炼。

1.3 评价标准

(1)对比2组的临床疗效,基本痊愈:患者的胃痛和其他伴随症状均消失,随访期间未复发;显效:患者胃痛和其他伴随症状大部分消失,以及随访过程中病情稳定;有效:患者的胃痛症状与伴随症状有所缓解,同时发作次数明显降低,随访中病情未加重;无效:患者的胃痛和其他伴随症状并无变化或持续加重。(2)对比2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包括泛吐清水、食少纳呆、腹脘胀满以及嗳气等,均为0分~3分,总积分为0分~12分。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对比

观察组:基本痊愈13例,显效19例,有效5例,无效1例,该组治疗总有效率97.37%(37/38);对照组:基本痊愈9例,显效12例,有效11例,无效6例,该组治疗总有效率84.21%(32/38),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

2.2 中医证候积分对比

治疗前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为(10.16±0.95)分,对照组为(10.15±0.96)分,2组中医证候积分对比(P>0.05);治疗后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为(1.18±0.13)分,对照组为(3.69±0.29)分,观察组的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

3 讨论

祖国中医学将功能性消化不良纳入到“痞满”以及“胃痛”的范畴之中,认为该疾病的发生与脾胃中焦以及水谷不运化有关,患者的症状表现各异,然而多数具有脾虚以及肝郁的情况,患者的病情反复迁延不愈,同时体质虚弱表现为脾胃虚弱以及阳气不足。中医理论认为,脾胃两者同居中焦,并且互为表里,其中脾主运化以及胃主受纳,因此两者需要共同协调,进而完成对于食物的消化以及吸收。如若脾胃虚弱则缺乏动力,所以引起胃脘胀满、气机不调以及脘腹隐痛等症状,随着病情加重还将伴随倦怠乏力、不思饮食等情况[2]。附子理中汤通过内服可发挥健脾益气以及温阳通络的功效,同时该中药方剂通过口服治疗,其疗效确切以及安全性良好。该中药方剂当中主要包含制附子、炙甘草、白术、红参以及炮姜等中药,可促进温阳消积以及健脾和胃,并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表现随症加减,可进一步提升治疗的针对性,最终实现标本兼治的目标[3]。中医针灸疗法是比较常用的外治疗法,对于相关穴位进行针刺,可促进健脾和胃并调整血液循环,可促使温阳消积[4]。将中医针灸与中医药附子理中汤加味进行联合,能够充分发挥两者的优势与特点,实现内外兼治的目的。本次的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与此同时治疗之后中医症候积分低于对照组。这表明,附子理中汤加味与针灸进行联合应用,可有效提升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治疗价值。

综上所述,对于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联合应用附子理中汤加味与针灸治疗在改善症状方面作用突出,并可显著提升临床疗效。

参考文献

[1] 苗晓霞.观察加味附子理中汤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脾胃虚寒证的临床效果[J].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2018,25(7):160-161.

[2] 赵保团.双枳术汤、针灸联用对功能性消化不良脾虚气滞证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2018,34(16):98-99.

[3] 张鑫.中医辨证论治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焦虑、抑郁状态的影响[J].健康必读,2020,11(32):163.

猜你喜欢
功能性消化不良针灸效果
针灸在脑梗死康复治疗中的应用
针灸
灵动耳环
奥美拉唑联合莫沙必利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治疗效果观察
胃粘膜中降钙素基因相关肽与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相关性研究
香砂六君子汤加味结合中医推拿调治功能性消化不良50例
柴枳理中汤治疗脾胃气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33例疗效观察
模拟百种唇妆效果
伪装效果
针灸围刺治疗带状疱疹56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