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科护士心理状况的影响因素与对策

2021-09-13 18:29方霜
婚育与健康 2021年10期
关键词:急诊科临床护理

方霜

【摘 要】急诊科是救死扶伤的重要阵地,是没有硝烟的战场,面对的工作压力很大,特别是急诊科的护士更是辛苦,压力更大,专业性更强。急诊科护士既要承担院前急救工作,又要负责院内急救的任务,突发事件较多,工作量大,纠纷也较其他科室多,病种多且病情复杂,是医院医疗纠纷高发科室。护士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这些压力严重影响护士的身心健康,这也是制约和提高护理工作质量的瓶颈。长期工作在这样的有应激源的环境,护士心理压力增加,所以急诊科的护士要比其他科护士承受更多的压力,所以及时疏导与减压,才是工作的重中之重。

【关键词】临床护理;急诊科;护士心理压力

1 急诊科护士的压力来源

1.1 护士的综合素质和年龄问题

在急诊科室中低年资护士较多,因为护士工作年限短,缺乏临床经验,对复杂的急危重症的判断,以及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方面,能力欠缺,同时言语的沟通技巧较高年资护士差,不能及时安慰患者及家属,也不能及时取得患者及家属的信任与理解,往往会使简单的事情变得复杂,导致患者和家属的不满和投诉,甚至引起一些不必要的纠纷,给护士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与阴影。另外年轻的急诊科护士在焦虑,紧张,易怒,抑郁,恐惧,悲观,对前途无信心等方面要高于普通人群,令人担心。

1.2 工作环境的特殊性

研究发现工作压力与健康总数成反比。工作上的压力越大,则健康总数越少,对于健康的影响就会越来越大。然而急诊科意外死亡率高,斗殴、吸毒、酗酒和交通事故等现象多,面临人身伤害造成人身威胁,尤其是发生在夜间,急诊科护士被患者及家属谩骂、殴打、伤害的事例在媒体报道中屡见不鲜,还有社会上吸毒及劳教释放人员对急诊科护士的骚扰,长期工作在这样的有应激源的环境,护士心理压力增加,急诊科护士的身心健康受到威胁,从而产生恐惧心理。

1.3 工作地位的影响性和权威性

笔者调查发现,工作压力对急诊科护士健康状况的影响最大,社会支持中对支持的利用度对社会的保护作用最强,自尊在维护健康中起着最重要的作用,急诊科的护士执业不能得到应有的尊重,护士的地位往往没有医生这个职业更受到尊重,很少得到患者和家属的肯定,认为护理工作低人一等,这种歧视使急诊科的护士怀疑自身的价值和能力,而产生强烈的心理压力和自卑感。

1.4 工作的内容及工作责任的风险性

急诊科的护理工作特点是构成急诊科护士相对其他科室更加突出的压力源。急诊患者的病情变化的非常之快,这就要求急诊科护士的应变能力和专业知识要非常强,同时也需要非常强的心理抗压能力,要用最熟练的专业技能与医生配合对患者进行抢救,一旦有细节注意不到就可能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另外随着社会的进步,急诊医学的发展,各种新设备及新抢救仪器的引进,新技术的开展,急诊管理模式的更新,这些都会对急诊科的护士产生压力及挑战。

2 急诊科护士压力源的应对措施

2.1 合理调整急诊科人员配置

增加急诊科夜班护士的人员配置,高年资急诊科护士参与倒班。一定做好传、帮、带、及老带新工作,并适当增加护士待遇与福利,调动护士积极性,弹性化科学排班。平时多与护士谈心,做护士的知心大姐,取得护士姐妹的信任,及时疏导心理问题。有目的有计划的对年轻护士进行培训,逐步提高其业务能力及言语沟通技巧。

2.2 尊重与关爱护士

急诊科室护理管理者提高管理水平,管理者要及时发现急诊科护士们的心理问题,并时刻注重急诊科护士们的心身调整。医院要给护士营造一种宽松、团结、友好、合作、安全的工作氛围,告诫护士们保护好自己,避免不必要的人身伤害,减轻护士的负担和压力,意识到自己所从事工作的重要性,激发工作热情,发挥个人的潜力。

2.3 适当提高护士收入,争取获得社会支持

要按照劳动来进行分配,实行多劳多得,以此来激发护士工作热情。改善急诊科室的工作环境,精简就诊流程,放置醒目的标识,流程清晰。通过多种社会舆论,来宣传护理工作的重要性,不断的提高护士的社会地位。

2.4 不断的学习,提升业务能力

急诊科的护士可以利用下午空闲时间,加强业务学习,增强法律意识,保护好自己。可以进行心理調试方法,如放松,深呼吸,宣泄,可以聘请相关专家对护士进行心理咨询。急诊科护士们要适应社会的发展,不断的学习充电,并学会释放自己的情绪,减轻自己的负担和压力,轻装上阵。

3 总结

护理工作是以病人为中心的,一定要做好身心护理,急诊科护士既要承担院前急救工作,又要负责院内急救的任务,护士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然而自尊在维护健康中起着最重要的作用。应关注护士心理水平,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创造良好的职业沟通环境和社交环境等方式,让护士可以采用积极的态度面对和正视压力,培养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健康生活方式。

参考文献

[1] 葛英军,沈国荣,邱洁,等.院前急救医生心理紧张度调查及其干预对策[J].心理月刊,2021,16(11):17-18.

[2] 何怡庆,周红.急诊科护理人员同情疲劳研究进展[J].中华卫生应急电子杂志,2021,7(2):108-111.

[3] 马兰.急诊护理人员院前急救能力“知信行”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J].西南军医,2021,23(2):178-181.

[4] 韩斌如,陈曦,徐凤霞,等.护士心理韧性与职业发展的相关性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21,56(2):255-260.

[5] 杨靖萱,白桦,窦姗姗,等.护理实习生情绪管理能力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21,39(3):98-101.

[6] 罗泽槟,王沛如,王逸如.临床护士心理健康状况预测模型的初步构建[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21,27(3):328-333.

猜你喜欢
急诊科临床护理
急诊科护士分层培训的实践与探索
某院急诊科疼痛药物使用分析
分析急诊科脑出血昏迷患者抢救治疗的临床效果
护理风险管理在急诊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临床护理路径在支气管哮喘患者急性发作的应用效果观察
机械通气患者撤离呼吸机的护理
急诊科平战两用负压病房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