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血现象对临床生化检验项目的影响及预防措施探究

2021-09-13 18:29王建伟叶永梅
婚育与健康 2021年10期
关键词:胆固醇

王建伟 叶永梅

【摘 要】目的:探究溶血现象对临床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作用及预防措施。方法:将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本院行生化检验的70例患者视为研究对象,根据其血液样本溶血情况进行分组。未发生溶血现象的患者纳入研究组,溶血血液样本纳入参照组,分析溶血现象对临床生化检验项目的影响。结果:研究组与参照组患者的总胆固醇、谷丙转氨酶及谷草转氨酶水平具有显著差距,两组生化指标比较区别显著(P<0.05)。研究组患者的尿素氮、血尿酸及甘油三酯水平均低于参照组患者,区别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溶血现象对临床生化检验的结果有明显影响作用,需要提升临床重视程度,预防溶血现象的发生。

【关键词】溶血现象;临床生化检验;胆固醇

标本溶血为临床常见的问题,指的是红细胞破裂,溢出血红蛋白且进入血清当中。标本溶血的影响因素较多,比如患者自身溶血性疾病因素、储存方式不当或者临床检验不够标准等。溶血现象的发生会对生化检验的结果产生干扰,其检验结果的准确性随之受到影响[1]。为了深入研究溶血现象对临床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及预防措施,文章将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本院行生化检验的70例患者视为研究对象,根据分组比较的结果讨论,内容整理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本单位7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其血液样本溶血情况进行分组。未发生溶血现象的患者纳入研究组,男20例,女15例,年龄22岁~71岁,平均年龄(41.03±8.92)岁。溶血血液样本纳入参照组,男20例,女15例,年龄22岁~72岁,平均年龄(41.11±8.67)岁。不同组内基线资料对比无统计学差异,且排出合并存在高血脂、高血压等代谢障碍性疾病的患者,排除具有心肝肾功能性疾病的患者,入选患者均自愿参与且了解研究项目的内容(P>0.05)。

1.2 方法

研究组清晨静脉抽取4ml血,离心速率3000r/min,离心时间10min。上层血清分离,在温度4℃的冰箱中储存,待检。参照组使用人工方式使血液样本出现溶血现象,而后以相同速率离心处理,取1ml血清为检验标本,贴好标签。所有血液标本均使用全自动生化检测仪检测。

1.3 评价标准

检测指标主要包含总胆固醇、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尿素氮、血尿酸及甘油三酯水平。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研究组与参照组病患的生化指标对比

研究组与参照组患者的总胆固醇、谷丙转氨酶及谷草转氨酶水平具有显著差距,两组生化指标比较区别显著(P<0.05),见表1。

2.2 研究组与参照组病患的临床检验指标对比

研究组患者的尿素氮、血尿酸及甘油三酯水平均低于参照组患者,区别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标本溶血现象主要分为体内溶血与体外溶血,体内溶血发生的原因在于受到患者疾病因素影响,手术或者药物不良反应的影响,致使患者红细胞破裂溶血。体外溶血的发生,其原因主要包含乙醚/甲醇等化学物质、突然解冻或者冷冻、机械性振荡等,体外溶血的发生,可能出现于采血及检验的各个环节中。临床采血及检验中,需要保持技术娴熟。预防采集标本期间,采血带捆绑过紧,合理控制捆绑的时间。试管置入期间,速度适宜,预防强烈晃动,造成标本溶血问题的发生。检验中需要严格遵循各项无菌操作制度,保持专业且认真的工作态度。医院需要严格把控各项生化检验的器材、材料等,避免购入不合格的产品。同时需要增强医护人员的专业能力,定期开展培训活动,降低溶血发生率[2-4]。

綜上所述,溶血现象对临床生化检验的结果有明显影响作用,需要提升临床重视程度,预防溶血现象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杨丽丽.溶血现象对临床生化检验项目的影响及预防措施研究[J].糖尿病天地·教育(上旬),2020,17(8):140.

[2] 尚玉燕.溶血现象对临床生化检验项目的影响及预防措施分析[J].心理月刊,2020(11):211.

[3] 赵月清.溶血现象对临床生化检验项目的影响及预防措施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2018,28(31):312-313.

[4] 魏明.溶血现象对临床生化检验项目的影响及预防措施研究[J].饮食保健,2018,5(25):259.

猜你喜欢
胆固醇
别再跟胆固醇较劲了
胆固醇:“好坏”比“高低”更重要
控制饮食后,胆固醇为何还降不下来?
“坏胆固醇”并非越低越好
胆固醇与花盆
单靠节食难降脂
胆固醇风波
胆固醇指标高需要吃药治疗吗
阅读理解Ⅳ
不要拒绝好胆固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