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青少年颈椎病患者流行病学特征及危险因素分析

2021-09-13 22:41董杰伍泽鑫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21年14期
关键词:流行特征颈椎病危险因素

董杰 伍泽鑫

【摘要】目的:观察分析惠州地区青少年颈椎病患者流行病学特征及危险因素。方法:随机选取2020年9月至12月惠州地区3000例青少年(15~24岁)作为观察对象,所有青少年接受颈椎病问卷调查,必要予以影像学检查。统计颈椎病患病率,分析流行病学特征及危险因素。结果:颈椎病患病率为19.38%(578/2983)。青少年颈椎病在女性和非学生中发病率略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分型以頸型颈椎病较常见,以21~24岁为高发年龄段,临床症状以颈部疼痛和颈部活动受限发生率最高,颈部压痛点主要分布在颈肩部及C2~3棘(和)横突旁。使用电子设备时间、枕高、课桌/椅子高度匹配度、学习/工作姿势、每周运动时间是青年颈椎病危险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使用电子设备时间≥5 h、课桌/椅子高度不匹配、伏案低头学习/工作、高枕及每周运动时间<5.h是青少年颈椎病高危因素(P<0.05)。结论:青少年颈椎病的发病与长时间使用电子设备、伏案低头学习/工作、高枕及缺乏运动锻炼相关。

【关键词】青少年;颈椎病;流行特征;危险因素

【中图分类号】R1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5249(2021)14-0224-02

颈椎病是一种因颈椎长期劳损、椎间盘脱出、骨质增生等引起颈椎神经根、脊髓、椎动脉受压继而出现的一系列功能障碍临床综合征,该症以中老年人为高发群体,患者多伴有颈肩部疼痛、手指发麻、上肢无力等症状,具有发病时间长,病程迁延特征。过去认为,颈椎病易发于年龄>40岁人群。近年来,随着社会发展,生活及学习压力增大,颈椎病发病年龄趋于年轻化。通过了解惠州地区颈椎病在青少年中的流行病特征及危险因素,可为临床制定科学、合理颈椎病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为此,本研究对惠州地区3000例青少年进行筛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应用多阶段抽样法,从惠州地区选取3000例青少年作为观察对象,男1535例,女1465例;年龄15~24(19.38±3.28)岁;成长环境:城市983例,乡镇1359例,农村658例;职业:学生1974例,非学生1026例。

纳入标准:(1)自愿接受问卷调查,并能独立完成调查;(2)既往无颈椎病史。

排除标准:(1)任何原因拒绝X线检查;(2)合并严重器质性疾病;(3)近期发生过急性外伤者。

1.2.方法

由骨科医生组成调查人员,调查前接受统一培训,统一问卷中答案标准。向青少年发放颈椎病调查问卷表,调查内容包括性别、年龄、生活习惯、学习/工作姿势、临床分型等。此次研究共发放3000份问卷调查表,回收有效调查表2983分,回收率99.43%。

1.3.观察指标

统计颈椎病在不同性别、职业、年龄段、临床分型、颈椎压痛点以及症状中的分布情况,同时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0.0软件处理本研究数据,计数资料以χ2检验,百分率(%)表示;相关性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当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青少年颈椎病流行病学特征

研究回收有效问卷2983份,筛查出颈椎病578例,患病率19.38%。青少年颈椎病发病率女性和非学生略高,临床分型中以颈型颈椎病占比最高,不同年龄段内,以21~24岁青少年占比最高;症状以颈部疼痛及活动受限较常见,颈椎压痛点主要分布在肩颈部、C2~3棘突旁和横突旁,见表1。

2.2.青少年颈椎病单因素分析

单因素分析显示,使用电子设备时间、学习/工作姿势、课桌/椅高度匹配度、枕高、每周运动时间是颈椎病危险因素(P<0.05),见表2。

2.3.青少年颈椎病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每日使用电子设备≥5 h、课桌/椅子高度不匹配、伏案低头学习/工作、高枕(>12 cm)和每周运动时间<5 h是青少年颈椎病高危因素(P<0.05),见表3。

3?结论

颈椎是位于头颅与胸椎之间的身体部位,主要负责支撑头部重量、保护脊髓和支配身躯,有“承上启下”作用[1]。颈椎病作为骨科常见病,传统观念认为,该病好发于中老年人群。近年来,颈椎病在青少年人群中发病率有升高趋势,对青少年的生活、工作、学习均造成较大影响。研究指出,青少年颈椎病病位在筋肉,未及骨病,若久病不治则易生变,由筋及骨,终筋骨同病,加快颈椎退变进程[2-3]。因此,临床越来越重视颈椎病的早期治疗及预防。鉴于此,本研究选取3000例青少年进行筛查,通过观察分析青少年颈椎病的流行特征及危险因素,为临床制定青少年颈椎病防治措施提供理论依据。

本研究中,青少年颈椎病患病率19.38%。分析其流行特征发现,颈椎病在女性中发生率略高于男性,在非学生人群中发生率略高于学生,推测原因是相较男性而言,女性相对缺乏体育锻炼,肌肉力量稍差,因此颈椎稳定性略有下降,故患颈椎病风险稍高。而相较学生而言,非学生工作压力较大,颈椎负担相对更重,故更易患病。但总体而言,在不同性别和职业中,青少年颈椎发病率相当。研究还发现,青少年颈椎病的临床分型以颈型颈椎病占比较高,高发年龄段为21~24岁,提示随着青少年年龄增加,颈椎病患病风险亦有所增加。孙震[4]等研究指出,在颈椎病其他影响因素不变情况下,年龄每增加1岁,颈椎病患病风险较原来增加0.23倍。症状以颈部疼痛和颈部活动受限占比相对较高,这与颈椎生物力学及颈部解剖因素相关;颈椎压痛点在肩颈部、C2~3横突旁和C2~3棘突旁占比较高,均达90%以上。赵兵德[5]等研究指出,颈椎压痛点高频出现在肩颈部、C2~3横突旁和C2~3棘突旁的原因与颈椎解剖学特征及生物力学特征有关。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每日使用电子设备时间、学习/工作姿势、枕高、每周运动时间是青少年颈椎病危险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每日使用电子设备时间≥5 h、课桌和椅子高度不匹配、伏案低头学习/工作、高枕(≥12 cm)和每周运动时间<5 h是青少年颈椎病的高危因素,其结果与仲卫红[6]等结论基本相符。长时间使用电子设备及伏案低头学习/工作的青少年,颈椎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使颈部长期处于屈曲状态增加了疾病发生风险。吴寒[7]等研究证实,长时间低头工作者颈椎病患病风险较短时间低头工作者高2倍。课桌和椅子高度不匹配,学生长時间处于不舒适的学习姿势,会导致颈椎肌肉疲劳,增加颈椎负担,增加颈椎病患病风险。研究指出,合适的枕头高度可缓解颈部肌肉疲劳,最佳枕高应以1个拳头高度为宜[8]。而适当的体育锻炼可缓解颈部肌肉疲劳,一定程度阻止或逆转颈椎退行性改变。

综合上述,惠州地区青少年颈椎病的发病存在一定流行特征,长时间使用电子设备、课桌和椅子高度不匹配、低头伏案学习/工作、高枕及缺乏锻炼是其发病高危因素,基于此,应在青少年人群中大力开展颈椎病健康教育,适当锻炼,纠正不良习惯等,降低颈椎病发病风险。

参考文献

[1] 崔立津,袁烽,胡永峰,等.对6-18岁少年儿童颈椎与颈椎病相关症状流行病学抽样调查报告[J].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12(4):57-59.

[2] 徐亮,陶芳标,万宇辉,等.中国3个城市中学生颈肩症状及影响因素调查[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17,51(9):781-785.

[3] 徐善达,孔令军,朱清广,等.颈型颈椎病“筋骨失衡”的运动学特性研究[J].中华中医药杂志,2020,35(9):4739-4742.

[4] 孙震,雷立健,刘鹏,等.大学生群体颈椎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19,40(4):631-633.

[5] 赵兵德,林定坤,王羽丰,等.青年颈型颈椎病发病特点及诊治策略[J].新中医,2017,49(7):81-84.

[6] 仲卫红,冯居平,陈水金,等.福州市中青年伏案工作者颈椎病的流行病学调查及危险因素的研究[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10,18(2):50-51.

[7] 吴寒,宋文阁.某三甲医院医护人员颈椎病患病调查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J].颈腰痛杂志,2018,39(1):9-13.

[8] 罗翱翔,林定坤,由天辉,等.枕头高度对中老年颈椎病患者的影响[J].广东医学,2014,35(3):474-476.

猜你喜欢
流行特征颈椎病危险因素
颈椎病采用针灸治疗的效果分析
CT和磁共振用于颈椎病诊断临床价值比较
2008—2015年漳州市诏安县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天津市武清区成人亚临床甲减的筛查分析
骨瓜提取物的不良反应分析
91例手足口病流行特征与临床分析
2008~2012年龙城区细菌性痢疾和其他感染性腹泻病流行特征对比分析
钛项圈治颈椎病有科学依据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