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防“保健品坑老”现象!

2021-09-14 08:50文化产业陆宇峰
文化产业 2021年17期
关键词:假药吴某常州市

《文化产业》记者 陆宇峰

近年来,随着我国的经济发展,老龄人口的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我国公民的寿命也越来越高。有些老人为了自己更加健康长寿,会购买和使用一些保健品。这个时候,有些不法之徒,就会利用老人追求健康的心理,赚取“黑心钱”。

“保健品坑老”指的是违法经营者以虚假夸大宣传保健品功效,来诱导和欺诈老年人购买消费,骗取老年人的钱财。

江苏省常州市的吴某已经八十多岁了,现在他和妻子的主要经济来源就是每月的退休金,除去日常生活和看病买药后就所剩无几了。就是在这样拮据的条件下,两人仍辛苦攒下了几万块钱,以备不时之需。

2017年,吴某所在的常州市某小区旁新开了一家商店。当天吴某就在家门口发现了该店的传单,他来到早已排起长队的店铺门口,跟很多人一起免费领取了鸡蛋等礼物,并认识了业务员马某。两天过后,马某给吴某打去电话,嘘寒问暖后就热情的邀请吴某参加公司的养生讲座。耐不住马某的死缠烂打,吴某同意去参加讲座,没想到却成为了他噩梦的开始。

讲座现场,推销员向吴某等一众老人推销了保健品“金能量大盐湖水”,声称其来自美国大盐湖,含有81种矿物质和微量元素,对心脑血管系统、内分泌代谢疾病、呼吸疾病、消化系统疾病等多种病症有治疗作用。

除了所谓的专家讲解和播放宣传视频外,还有人现身说法。在他们的包装下,“金能量大盐湖水”俨然成为包治百病的神药,不少老人当场掏钱购买。热闹的气氛让吴某也动了心,尽管“金能量大盐湖水”的价格十分昂贵,60毫升的一小瓶,售价就高达1000元,但吴某还是一咬牙拿出一万元积蓄购买了十只。

这次讲座之后,业务员马某经常对吴某夫妇嘘寒问暖,经常通知他们去店里领取一些鸡蛋和面粉等礼品,甚至还会带着吴某和其他老年人一起出去旅游。吴某夫妇一度以为,马某是真心地关心自己。也正是在业务员马某“嘘寒问暖”的关怀下,吴某陆续花掉四万多元。仅在吴某居住的这个小区,就有十几位老年人购买了所谓的“金能量大盐湖水”!其中花费少的几万元,多的有十几万元,有的老人甚至瞒着家人花光了积蓄。

经过业务员和所谓“专家”的洗脑后,许多老人对所谓的“金能量大盐湖水”保健功效深信不疑。即使出现腹泻等不良症状后也不去就医,有的还停掉了正规医院医生开的药,这些异常情况引起了部分老人子女的怀疑。

2018年8月,常州市市场监管部门接到群众举报,举报内容引起了常州市经济开发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戚墅堰分局的高度警觉,随后就迅速组织了执法人员,赶到所谓的养生馆内进行现场检查。虽然养生馆的工作人员在现场百般阻挠,但是执法人员依然拿到了样品;随后经常州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初步鉴定,确认“金能量大盐湖水”为问题药品。

2018年10月15日,常州市公安局经开区分局会同常州市公安局食药环侦支队、常州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等部门联合行动,一举打掉了以谢某全为首的生产销售假药团伙。此次行动查获销售门店18家,抓获涉案嫌疑人70人,当场查扣疑似假药“金能量大盐湖水”9万余瓶,生产原料“氯化镁”267箱共5340公斤,以及生产设备和大量的灌装材料、包装盒和宣传资料。

2019年1月29日,常州市经开区人民检察院对谢某全涉嫌生产、销售假药罪一案提起公诉。2020年5月29日,常州市经开区人民法院开庭审理后认为,谢某全纠集他人生产、销售假药,依法判处其有期徒刑十一年,并处罚金1000万元。

虽然不法商人受到了法律应有的制裁,但是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却尚未得到赔偿,社会公共利益仍处于受侵害状态。然而向谢某全这样披着合法的公司外壳,暗中却从事着非法生意的不法商人,绝不是个例!

2019年3月12日,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开庭审理了一个6人的保健品诈骗团伙。据被告人交代,第一被告人李某在2010年成立了北京军成惠康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推销其保健品,其余被告人均系该公司员工。该公司经工商部门批准成立,注册资本只有3万元,但经营范围非常广泛。包括销售保健食品;销售食品;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转让;承办展览展示;打字复印;会议服务;组织文化艺术交流活动;销售办公用品、电子产品、化妆品、日用品、医疗器械、五金交电、服装、建筑材料、汽车配件等。

该公司从2018年5月开始行骗,李某向他人以每盒150元的价格购买“军康一号”天乐媛牌利骨伊欣胶囊。5月至9月期间,李某组织被告人任某、何某、谭某、顾某、夏某多次在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海淀某大厦、丰台区中关村某工场等地举办活动,对“军康一号”进行虚假宣传。他们谎称该药品可以治疗多种疾病,骗取十余名老年人信任。李某称,“军康一号”以每盒8600元的价格出售,经过包装后的保健品,升值高达56倍,共计获利38万余元。

最后,法院宣判,李某犯诈骗罪,被判处有期徒刑3年6个月,并处罚金3万元;其他被告人获刑1年8个月到9个月不等,并处罚金2万元到1万元不等。

数据显示,随着老龄人口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2020年养老产业市场规模已经达到7.18万亿元;而保健品行业作为老年群体的刚性需求,是整个养老产业的关键一环,市场规模已超过1500亿元。未来,保健品可能会更深地渗透到老年人群当中。

为什么老人容易受骗?不妨从两个原因分析:

一是骗子抓住了老年人关注健康的心理。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机能下降,加上身边朋友都比较在意健康问题,所以会考虑一些有功效的保健品。而骗子正是抓住了老人的这种心理,通过开展一些免费体检、“专家”义诊等方式吸引他们参与。老年人对保健品的了解不深,很容易被花样宣传诱惑,最终上当受骗。

二是打亲情牌。不少骗子会深入了解老人是否丧偶、子女是否在身边等情况,然后通过一些“热心帮助”,如给老人买菜做饭、陪聊天等,初步赢取老人的信任;之后再推销保健品,掏空其钱财。所以独居老人或与子女关系不太和谐的老人更容易上当受骗。

在老年人保健品诈骗案件中,以诈骗罪定性还是以销售假药罪定性,显得尤为重要。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生产、销售假药罪,是指生产者、销售者违反国家药品管理法规,生产、销售假药,足以危害人体健康的行为。

想要分清两者,首先要对涉案的保健品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案件当中的保健品到底是何种成分,被害人食用后是否足以危害人体健康。

销售假药罪和诈骗罪在客体和客观方面完全不同。从客体角度来说,销售假药罪侵犯到了公民的生命权、健康权;而诈骗罪侵犯的则侵犯了公民财物的所有权。此外,诈骗罪的客观方面是行为人纯粹采取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方法,使财物所有人、管理人信以为真,从而自愿交出财物的行为;销售假药罪在客观方面则表现为向他人销售假药,危害人体健康的行为。

犯罪分子通过夸大保健品对人体的功效,隐瞒本人真实身份,冒称医学院学生及专家、教授、军队医院医生,虚报检查结果,将假冒保健品谎称是军队科研成果的药品,使被害人信以为真而购买。就客体来说,并未侵犯国家药政管理制度和公民生命权、健康权,但对受害人的财产所有权造成了侵犯。客观而言,该犯罪行为除了给被害人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外并未遭受其他不良影响。所以该犯罪行为更符合诈骗罪的特征。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关于诈骗罪的规定: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同时《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九条规定: 盗窃、诈骗、哄抢、抢夺、敲诈勒索或者故意损毁公私财物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一千元以下罚款。

诈骗无疑是违法的行为,如果卖保健品诈骗老人情节严重的,就会构成诈骗罪,可追究刑事责任。

在此提醒老年朋友们,有病请到正规医疗机构医治。日常生活中,要提高抵御违法犯罪分子以“亲情牌、保健牌、礼品牌”为手段欺诈销售的能力,确保自身的健康不受损害、钱财不受损失。

老人保健品诈骗案件,不仅仅是一个法律问题,更是一个社会人文的课题。其实,作为老人的孩子,对老人多加关爱,多陪他们聊天,了解他们的内心,也许才是治本之策。

父母最好的“保健品”是子女的陪伴。所以,想要避免父母上保健品的当,生活中一定要多给予他们关心爱护,偶尔给父母科普一些保健品的知识,相信可以减少上当受骗的几率。

猜你喜欢
假药吴某常州市
教师作品
江苏省常州市第一中学
常州市安全宣传教育出“新”更入“心”
新《药品管理法》施行后制售假药案件认定的思路转向
降尿酸——我是不是吃了假药?
男子将偷来的自行车送给了卖淫女
一顿早饭
左宗棠请客
制售假药入罪“零门槛”
查处假药应顺藤摸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