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 技术在跨区域疑难危重症多学科远程联合诊断中的应用

2021-09-15 10:50
科技经济导刊 2021年24期
关键词:疑难危重症远程

许 栋

(创业慧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浙江 杭州 310052)

本文以5G 技术在跨区域疑难危重症多学科远程联合诊断中的应用为研究方向,利用5G 技术在网络速率、容量、延迟、范联、安全等上的革命性突破的优点,来为医疗多场景化提供技术支撑,全面实现多方交互共享,全面整合分析医疗资源,实时为特定场景、特定问题提供解决方案,或根据大数据分析结果,采取相关措施或进行规划,提供更贴心、体验更佳的医疗服务,最终改变整个医疗服务的运作模式。

1.5G 技术在医疗行业的应用趋势

在5G 技术不断发展的同时,不断探索5G+智慧医疗场景的应用结合,为5G 技术在医疗行业的研究奠定了坚实基础。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在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发言表示:“到 2035 年,5G 将增加全球产出4.6%,即12.3 万亿美元,其中为全球医疗领域提供超过1 万亿美元的产品和服务。”

5G 技术具备大带宽、低延时、高可靠性特性,支持4K 高清视频传输、支持放射科影像、病理科病理切片影像无损无压缩的传输,与传统医学影像传输相比,实现了质的飞跃。这将有效应用于医疗远程应用,实现从远程医学观察、指导到远程医学操作的又一次突破。在医疗业务场景领域,进行更多创新和探索,比如在远程超声指导、远程手术指导、远程医疗查房等远程医疗业务场景中实现率先落地和应用。此外,通过 5G网络的全场景覆盖,可以实现上下级医生随时随地互联互通,满足各种移动化场景下的就诊需求,实现医生足不出户,就可以进行“面对面”问诊,高效地提升偏远地区和基层医疗机构医疗服务水平,为医生、患者双方带来基于5G 技术的全新就诊体验。

2.远程多学科联合诊疗的应用趋势

在医疗业务层面,国家卫健委把肿瘤、心脑血管、呼吸系统疾病等重点病种与重症医学等作为疑难病症诊治能力提升重点医疗改革内容。面向各类大型医联体、医疗集团,以高端中心医疗机构为核心,聚合机构内外优质专家资源,形成多学科诊疗、教学、科研协作体为改革方向,特别是跨区域的疑难危重症多学科远程联合诊断,实现发达地区优质医疗资源丰富地区和偏远地区之间的远程疑难危重症联合诊治,成为国家发展和重点打造的模式。这种模式区别传统远程轻问诊系统,攻克传统MDT 在地域与时空等方面的关键障碍,在线上实现多学科、多机构、多专家的MDT 全程协同诊疗,这种模式的建立,具有极大的示范效益。

3.应用平台设计

跨区域疑难危重症多学科远程联合诊断平台将实现一体化、易扩展的5G 远程多学科协同诊断服务。系统整体采用SaaS 服务集群架构,系统平台采用B/S 架构,满足跨区域、跨医院、跨学科的5G 远程多学科、5G 远程心电、5G 远程影像、5G 远程病理、5G 远程医学教育、5G 双向转诊等功能业务应用。前端系统应用采用HTML5 框架设计实现无插件自适应响应页面,后台临床病例采用标准框架构建可扩展专科电子病例数据库。

平台设计:基于5G 技术,面向跨区域、跨学科、跨机构的医疗联盟之间的多学科医疗协作体业务场景,实现一体化、易扩展的远程多学科诊断应用,同时支持移动化应用。主要功能应包括会诊申请、在线会诊、离线会诊、多人会诊、专家会诊、会诊管理、会诊签发等核心功能。

关键点:系统智能集成患者临床信息全景视图,围绕MDT协同应用场景,实现诊断级临床信息调阅,借助5G 网络通信技术,实现临床大数据的极速调阅。

应用设计:充分利用5G 高带宽低时延特性,以多学科协同诊断为服务模式,实现跨学科、多专家的远程多学科远程会诊业务,基于患者多学科临床资料,实现院内各系统之间的互联互通和医疗数据共享。主要功能包括时间轴管理、音视频协同、专家排班与分配、团队配置与管理等。

关键点:基于5G 技术,实现医学影像数据、数字切片数据(200~5000M/文件)、心电检查数据等大容量静态数据的极速访问。

功能设计:5G 远程MDT 会诊:借助5G 技术,面向疑难危重症疾病患者,综合患者临床信息与医技检验检查信息,实现多点对多点的跨地域、均等化、体系配套的多学科协同会诊。

5G 远程影像会诊:借助5G 技术,成员单位医院医技诊断医生不能明确诊断意见,需得到中心医院专家会诊,专家基于患者标准DICOM 影像源文件,返回明确的诊断意见。

5G 远程病理会诊:借助5G 技术,成员单位医院医技诊断医生不能明确诊断意见,需得到中心医院专家会诊,专家基于患者数字病理切片的源文件,返回明确的诊断意见。

5G 远程心电会诊:借助5G 技术,成员单位医院医技诊断医生不能明确诊断意见,需得到中心医院专家会诊,专家基于患者动静态心电数据,返回明确的诊断意见。

5G 双向转诊:借助5G 技术,成员单位医院实现上下转诊申请,促进中心医院的分工协作和上下联动。

5G 远程医学教育:利用5G 技术,通过实时音视频、课件等方式,为基层医生提供业务培训、教学,技术支持与指导,通过远程培训和远程病历讨论等远程教学提升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

5G 组网设计:基于5G 的增强型移动超高带宽特性,远程进行多学科会诊、示教、指导,有效打破空间限制,实现医疗资源下沉。医院信号通过5G 无线远程传输,大容量、多维度检查检验数据,4K/8K 高清视频回传,即时掌握病人病历和生命体征数据,与诊断现场的医护人员进行远程会诊。

网络拓扑图如下:

图1 整体架构图

5G 组网关键技术有很多,包括频率选择、64TR 大规模天线方案、语音方案、多网协同策略、CU-DU 网络架构、前传技术等。

整体组网技术采用云+端的架构,借助5G 技术实现高等级医院与联盟医院之间的高效协同。以高等级医院为核心,构建跨区域疑难危重症多学科远程联合诊断5G 管理平台,通过5G 专线实现和联盟医院之间快速高效的连接。其次,建立5G云诊室、5G 远程医疗协作平台,采用云端架构,在院内构建5G 环境,通过5G 专线,高等级医院的专家可高效地对联盟成员医院进行会诊,构成承上启下的协同医疗服务网络,让专家医疗资源可以直接下沉到联盟医院。通过5G 的低延时特性,让专家和远端的沟通更高效,有效发挥远程门诊的能力,提升联盟医院解决疑难问题能力。另外,采用5G 物联网技术,基于各种医疗设备开发5G 模组,采用嵌入式5G 物联网芯片,采用5G VPDN 技术,保障物联网诊疗设备的数据通过5G 专网安全、快速地实时动态采集、上传,在云端结合AI 能力,对采集的数据计算、分析。

4.效益性分析

基于5G 技术的跨区域疑难危重症多学科远程诊断是全面深化医改、更好地满足群众医疗健康需求的需要,也是健康医疗模式转变、强化科学有效行业监管的迫切需要,同时也是培育健康产业增长点的迫切需要。平台整体基于国际标准,采用诊断级的图像和“互联网+”“5G+”的信息技术,实现跨区域、跨科室、跨机构的专家远程协作,并给出专家诊疗意见,攻克传统MDT 在地域与时空等方面的关键障碍,实现线上全程MDT 协同诊疗服务,最大限度地提高专家的诊疗效率,推动高水平的专家资源向偏远地区和基层医疗机构下沉,提高偏远地区和基层医疗机构的疑难危重症诊疗水平,同时也积极响应国家大力推进分级诊疗和精准医疗服务的政策,普惠民众,让看病不再难。

5.推广性分析

5G 疑难病诊治远程多学科协同平台契合全面深化医改,更好地满足群众医疗健康需求,有利于推进医疗卫生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加优质医疗卫生资源供给,优化区域布局,显著提升区域疑难疾病能力提升,有效发挥辐射带动和示范引领作用,对增强医疗服务能力,健全完善服务体系,提升人民健康水平,强化健康中国建设战略保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6.结语

基于5G 技术的跨区域疑难病诊治多学科诊断平台面向以肿瘤为代表的疑难危重病症,构建线上MDT 多学科协同诊断平台,以跨区域多学科协同诊疗为服务模式,满足跨区域、跨医院、跨学科、多专家交互、非交互式的远程联合诊断要求,实现远程多学科诊断、远程病理诊断、远程影像诊断、远程心电诊断、远程实时超声诊断、远程医学教育等应用业务场景,开展疑难重症疾病多学科诊疗服务,实现多点对多点的跨地域、均等化、体系配套的远程医疗服务体系,逐步推动我国医疗卫生资源合理布局和均衡发展,提升基层医疗服务人才素质,提高基层医疗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
疑难危重症远程
危重症患者镇静镇痛标准化护理实施效果研究
远程求助
体外膜肺氧合救治心脏危重症患者的研究进展
远程工作狂综合征
首都医科大学危重症医学系
《左传》疑难考辨一则
大型辞书疑难字考释七则
《全元诗》未编码疑难字考辨十五则
远程诈骗
全程护理在112例ICU危重症患者转运过程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