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病虫害农药减量增产技术试验

2021-09-15 00:17周元鸿
农业工程技术 2021年17期
关键词:卷叶螟纹枯病试验区

周元鸿

(浙江省龙游县龙洲街道办事处农业农村办公室,浙江 龙游 324400)

病虫害是影响水稻产量的主要因素,水稻生长阶段容易滋生稻瘟病、白枯病、白叶枯、稻蓟马、纹枯病、稻飞虱等病虫害,造成水稻减产甚至绝收。农民大量使用农药,不仅没有达到根治病虫害的目的,还会造成环境污染,导致土壤板结硬化,影响水稻根系发展,使水稻品质下降。加强农药减量增产技术研究,可降低农药的使用量,不仅可以达到杀死病虫害的目的,而且还可以实现水稻增产增收,推动农业健康发展[1]。龙游县是传统的农业县,进行水稻农药减量增产技术试验,可更好地了解农药减量增产技术对水稻产量的促进作用[2]。

1 试验设计

1.1 试验地与试验材料

本次试验地选择浙江衢州市龙游县罗家乡,为典型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夏季炎热高温,冬季寒冷干燥,光热充足、降水量丰富,年平均降雨量为1814 mm,年日照时数为1761.9 h,年平均气温16~18℃,无霜期长。良好的光热资源和水资源为水稻的生长创造了有利条件。

水稻品种尽量选择适应性好、抗病虫害能力强、抗逆性比较好的品种,如嘉禾优7145 号、中丰优2 号、中浙优8 号等,降低水稻病虫害发生率。水稻播种时间为4 月底,5 月中旬开始插秧。

1.2 试验设计

选择2 块试验地,面积为1334 m2,其中一块地为试验区,另外一块为对照区,两块地的地势、水热资源、土壤肥力大致相同,没有使用杀虫灯和功能性诱剂,试验期间没有引入鸭子等病虫害天敌进行除虫,确保试验条件一致性。

试验区选择36%吡虫啉水分散粒剂、20%氯虫苯甲酰胺、20%烯啶虫胺、苏云金杆菌、40%乐果乳油等高效低毒复配农药。对照区选择36%吡虫啉可湿性粉剂、75%三环唑可湿性粉剂、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等单剂量农药[3]。

1.3 试验方法

为有效控制农药使用量,在水稻生长期的重要节点进行用药对比,从而判断出农药减量增产技术实施效果。

试验区6 月中下旬水稻分蘖到拔节期白背稻虱盛行时期,以及稻纵卷叶螟孵化初期、叶瘟病发生初期,每亩混合使用36%吡虫啉水分散粒剂5 g、20%烯啶虫胺5 g 以及40%稻瘟灵乳油20 g;7 月下旬第三代稻纵卷叶螟孵化期、第二代产卵期和纹枯病感染高峰期,混合使用20%氯虫苯甲酰胺10 g、40%乐果乳油20 g、30%噻呋…戊唑醇悬浮剂30 g。

对照区在6 月初白背稻飞孵化期用使用25%噻虫嗪可湿性粉剂20 g;6 月下旬第二代稻纵卷叶螟盛行期、叶瘟病发生初期混合使用40%三唑磷乳油10 g 和40%稻瘟灵乳油20 g;7 月上旬水稻病虫害发生比较严重时,混合使用7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6 g、75%三环唑可湿性粉剂30 g;7 月下旬或者8 月上旬水稻抽穗期混合使用75%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60 g、10%井岗霉素10 g。

1.4 田间管理

水稻播种后,试验区和对照区按照同样的方式施肥、灌水、除草,加强水稻田间管理。秧苗移植后,需保证秧田水分充足,此阶段主要以浅水灌溉为主,水层深度不能超过秧苗高度的1/3。秧苗返青后需深水灌溉;分蘖期需浅水灌溉,有利于秧苗分蘖,分蘖后期及时晒田,提高水稻根部的通透性。根据水稻不同时期生长需求及时追肥,试验区和对照区的追肥量和追肥次数相同。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用药量的水稻病虫害防治效果

根据试验设计对水稻病虫害进行防治,9 月上旬稻田病虫害基本稳定后对试验田进行抽样检查,每亩在5 个点取样,统计各种病虫害的发生率,详见表1。

试验区稻纵卷叶螟发生率0.82%,纹枯病发生率6.82%,稻飞虱发生率10.45%,稻瘟病发生率2.54%,蝗虫6.56 头/百丛。

对照区稻纵卷叶螟发生率0.93%,纹枯病发生率4.56%,稻飞虱发生率10.89%,稻瘟病发生率2.82%,蝗虫7.53 头/百丛。

由表1 可知,试验区水稻病虫害发生率远低于对照区,其中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稻瘟病、蝗虫等病虫害发生概率低于对照区,只有纹枯病的发生率高于对照区。这与纹枯病的病原物有关,纹枯病是由立枯丝核菌造成的病害,生命力比较旺盛,可以多次萌发,并随水流移动造成多次感染,防治难度较高。

表1 不同用药量水稻病虫害发生率

2.2 不同用药量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9 月下旬水稻进入成熟期后及时排水晒田并收获,将试验区和对照区的稻谷收割晒干,晒干后测产,试验区产量为570 kg/亩,对照区产量为535 kg/亩,增产率6.5%。

试验区农药使用量低于对照区。试验区主要在6 月下旬和7 月中旬使用2 次农药,2 次农药用量为90 g;对照区在6 月上旬、6 月下旬、7 月上旬和7 月下旬共使用4 次农药,用药量达到了156 g。

试验区用药量小,但农药防治病虫害的效果却优于对照区,每亩稻田的产量也高于对照区,说明农药减量增产技术不仅可达到防治病虫害的效果,还可提高水稻产量与品质。这主要是由于对照区稻田使用农药时间较长,提高了病虫害的抗药性,降低了农药的防治效果,不仅没有达到增产目的,而且造成严重的资源浪费和土壤污染。

3 结论

由试验结果可知,采用高效、低毒的复合农药,选择合适的施药时间,可降低水稻病虫害发生概率,减少农药对生态环境的污染,降低水稻生产成本,实现水稻增产,确保了水稻种植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技术。

猜你喜欢
卷叶螟纹枯病试验区
太仓市近年稻纵卷叶螟发生情况及防治进展
棉大卷叶螟识别与为害症状
推进自贸试验区高质量发展
四种药剂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效果
探索自贸试验区金融改革新路径
18个自贸试验区
水稻纹枯病的发生及其防治策略
4个自贸试验区总体方案实施率超过90%
The Effect of Three New Fungicides against Rice Sheath Blight in Field Experiment
25%丙环唑乳油(科惠)防治水稻纹枯病试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