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甲状腺腺瘤和结节性甲状腺肿的诊断和鉴别

2021-09-15 10:06陈运财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62期
关键词:细针滤泡结节性

陈运财…

(广东省惠东县县人民医院,广东 惠州516300)

0 引言

甲状腺疾病是日常生活中十分常见的一种疾病,而临床上往往都是用病理活检来进行诊断,但是在实际工作中疾病良恶性的鉴别以及具体类型的诊断都存在着一定的难度,特别是术中冷冻快速技术常存有疑点。后来,随着临床诊断的技术不断发展与深入,有医院开始应用细针穿刺技术来诊断甲状腺疾病,但这种技术的应用仍旧未能降低甲状腺病理诊断工作的难度,且没有充足的医学研究资料显示可以利用这种诊断技术完全取代冷冻术中诊断。除此之外,又由于甲状腺疾病病因复杂,存在着十分明显的病变并存的现象,且多种病因相互关联、影响,使得冷冻技术的病理诊断成为了甲状腺临床治疗与后续随访的重要医学依据[1]。本次研究将对我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间收治的157例甲状腺病变患者进行回顾性复诊,旨在总结分析甲状腺腺瘤与结节性甲状腺肿的诊断与鉴别要点,以期能够提升临床诊断与鉴别工作的技术水准。现将研究结果整理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我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间收治的157例甲状腺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原诊断出甲状腺腺瘤有82例,结节性甲状腺肿有38例,其中女性患者占比81.6%,人数为98人,男性患者占比18.4%,占比为22.1%。年龄为37~68岁,平均年龄为(50.03±1.62)岁。

1.2 方法

在本次研究中共有45例患者实施了术中冷冻诊断,同时实施术后石蜡诊断,对不同的诊断结果进行对比。将所有患者的手术切除标本均经由浓度为看10%的福尔马林溶液进行浸泡固定,石蜡包埋切片以及HE染色;冷冻后的标本进行OCT包埋处理,并用恒温冷冻设备进行切片,快速实施HE染色。

1.3 观察指标

根据《外科病理学》甲状腺疾病的诊断依据为标准。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复查前后的疾病类型

经复检157例甲状腺疾病的具体类型如下,重新被诊断为甲状腺腺瘤的患者有92例,结节性甲状腺肿例65。复查前后甲状腺腺瘤与结节性甲状腺肿的例数变化对比情况,见表1。

表1 复查前后甲状腺腺瘤与结节性甲状腺肿的例数(例)

2.2 冷冻诊断与术后石蜡诊断对比

在157例甲状腺疾病患者中,有45例患者在术前还实施了术中冷冻诊断处理,对比这45例甲状腺疾病术前细针穿刺诊断以及术后石蜡切片诊断的情况(表2)。

表2 术中冷冻诊断与术后石蜡诊断情况对比(例)

3 讨论

在甲状腺疾病中,结节性甲状腺肿、甲状腺腺瘤等都是十分常见的疾病。医学研究发现导致人罹患结节性甲状腺肿的原因多数是因为甲状腺素生成不足所致,长期甲状腺素生成不足将导致人体TSH分泌过多,在初期时机体内的甲状腺功能将出现亢进现象,滤泡上皮会成高柱状,类胶质的含量将减少,随着时间的推移,等到了后期时滤泡将萎缩,大量的类胶质会出现潴留,因此可能伴有结节的形成,不过在实际生活中也有患者不会形成结节。临床治疗发现,有很多患者在首次诊断时都会被发现呈现为多结节状,只不过其甲状腺的功能仍旧正常,因此很难与甲状腺腺瘤进行鉴别区分[2-3]。

从病理学角度来说,结节性甲状腺肿与甲状腺腺瘤虽然都是良性的临床病变,但是二者之间的复发率、恶化率都有所不同,因此为了能够控制疾病发展走向,必须对二者的诊断加以鉴别[4]。在过去的临床鉴别工作中,主要是观察包膜是否足够完整,忽视了对其他诊断指标重视,从实践鉴别工作来看,对包膜不完整的良性结节进行临床分析一般都是不会出错的,但是对包膜较为完整的结节性甲状腺肿进行诊断却极有可能出现误区,因此必须格外注意对结节性甲状腺肿的诊断,另外除了要鉴别观察包膜的完整情况外,还要注意分析包膜的厚薄程度,因此二者之间包膜的厚薄也有着较大的区别,比如甲状腺腺瘤的纤维包膜是比较完整的,且包膜厚度一致;结节性甲状腺肿的包膜虽然也是完整的,但是其厚薄的程度却不一致,而在本次研究中的复诊切片过程中,还有以下几点值得注意:①包膜内外的组织形态、结节内的组织结构都是可以作为临床诊断参考指标的,比如甲状腺腺瘤包膜在多数的情况下都是单纯出现了萎缩的甲状腺组织,虽然受压萎缩了但是其组织的性质仍旧是正常的,只不过内外的组织形态有所不同而已,然而结节性甲状腺包膜内外的组织形态要更为一致而已。甲状腺腺瘤结节内的滤泡及滤泡的上皮细胞大小等都比较一致,只不过是缺失了淋巴细胞的浸润;而结节性甲状腺肿的滤泡大小都不一致,同时还伴有淋巴细胞的浸润现象,甚至容易形成淋巴滤泡,部分的滤泡间有一定数量的不等纤维结缔组织增生,并且有逐渐形成结节的倾向;②乳头状结构。其实不管是甲状腺腺瘤、结节性甲状腺肿等都有乳头状的结构,而这一点应当与甲状腺乳头状癌进行临床鉴别与区分,病理研究发现甲状腺腺瘤的乳头是腺上皮增生所形成的一种假乳头,而且还常常伴随有出血、囊性变等现象,从微观视角分析,其细胞的排列较为整齐,大小以及形态也比较一致,没有出现明显的核分裂现象,而且还可以观察到有含类胶质的滤泡;而结节性甲状腺肿的乳头则是含滤泡的且缺乏纤维血管轴心的宽大乳头,其上皮为柱状滤泡,细胞核则位于基底部分,并不存在异型性,在结内还会出现其他成分;甲状腺乳头状癌的乳头则完全不同,是多级细状态下的分枝,同时还会出现有间质硬化、沙粒体等现象出现,瘤细胞是异型性的,通过专业设备观察会发现它有毛玻璃样核、重叠核、核沟等现象,且有核分裂出现[5-7]。

常规性的诊断技术早在多年前就已经普及了,比如细针穿刺诊断技术就因为给患者的创伤小、操作上更加简单快捷等,备受临床医师的青睐,甚至一度有学者或者临床医师认为可以将细针穿刺技术替代掉过去传统的术中冷冻诊断技术,针对这一点需要用辩证的眼光去看待,首先确实有文献指出甲状腺冷冻诊断技术在假阴性方面的误诊率高达整个误诊概率的21.6%,而且用冷冻诊断技术诊断滤泡性癌有较大的难度,因此在针对滤泡性癌的诊断与治疗方面没有太大的临床价值与意义,但是同样也有文献称冷冻诊断的准确率高达90%及以上,所以在关于临床诊断准确性对比方面有着较大的争议。在本次研究中,术中的冷冻诊断中,所有的甲状腺滤泡性癌都被确诊了,分析其原因,应该是临床上往往有部分的甲状腺滤泡性癌的组织与结构仍是完好无损的,同时其细胞形态学上也没有表现出异型性来,这种情况下只要将对其血管的分布及包膜的浸润情况进行准确的分析就可以确认其疾病的类型。然而在实际的检验工作中,细针穿刺工作可以有着较大的局限性,临床医师很难对其病变的组织结构进行全面的观察的,也无法与周围的组织或者结构进行鲜明的对比,再则因为组织在受挤压后,其细胞会出现变形,形态学会发现了改变,加大了临床诊断的鉴别难度,尤其是在恶性疾病的诊断工作中,其可靠性不高,而且有文献报道称细针穿刺较为明显的缺点是其诊断特异性较低,导致最后诊断结果出现假阴性的概率可高达2.2%~10%[8],因此从临床诊断的角度来说,还是要重视冷冻诊断的价值与意义。

综上所述,与常规性的诊断技术相比,显然冷冻切片能够获取更为完整的组织结构及细胞学的形态特征,在病理的诊断工作中具有更为明显的临床价值与意义。

猜你喜欢
细针滤泡结节性
细针穿刺可怕吗?
腮腺沃辛瘤淋巴间质的免疫病理特征
超声引导下甲状腺结节负压与非负压细针穿刺的诊断效果比较
甲状腺结节细针穿刺活检标本满意度的影响因素分析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甲状腺结节性肿瘤临床分析
以皮肤结节为首诊表现的滤泡性淋巴瘤转化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一例
超声引导下甲状腺结节细针穿刺活检的6种操作方法的比较
巨滤泡亚型甲状腺乳头状癌2例
牛结节性皮肤病的防控措施
结节性筋膜炎的MRI特征性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