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偏瘫恢复训练联合中医针灸与推拿的疗效及对患者生活质量提高效果

2021-09-15 10:06李敏原琴琴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62期
关键词:偏瘫康复训练肢体

李敏,原琴琴

(晋城大医院康复医学科,山西 晋城 048006)

0 引言

脑卒中是临床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近年来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偏瘫是脑卒中的常见后遗症,发病后患者会有典型的临床表现,如一侧肢体肌力减退、活动不利等,会对患者的健康造成极大的影响,从而降低生活质量[1]。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对脑卒中偏瘫的治疗,积极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治疗。康复训练是脑卒中偏瘫的重要治疗手段,可以改善患者的肢体、运动等功能,使其逐渐恢复正常生活,但是对于部分患者而言效果不是非常理想[2]。中医学在脑血管疾病中的治疗日益多见,针灸治疗作为脑卒中偏瘫的一种重要方式,可对患者的康复进程起到促进作用[3]。推拿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康复手段,在脑血管疾病中已被广泛应用,具有通经活络、祛风止痛等功效[4]。目前,临床有关康复训练联合针灸与推拿治疗脑卒中偏瘫的报道并不多见,而在脑卒中发生率不断上升的背景下,偏瘫患者数量不断增加,加强对三者联合应用的效果研究有着非常高的价值。为此,为此,本研究纳入我院收治的98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针对康复训练联合针灸与推拿的应用价值展开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7月至2020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脑卒中偏瘫患者98例进行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纳入标准:(1)符合中西医脑卒中的临床诊断标准[5],伴有半身不遂、口舌㖞斜、半身麻木等表现;(2)经CT、MRI等相关影像学手段确诊;(3)生命体征平稳,意识清晰;(4)自愿参与,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合并其他类型的脑血管疾病;(2)伴有肝、肾、肺等严重器质性病变;(3)既往瘫痪病史患者;(4)其他原因所致的肢体功能障碍者。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全部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9例。对照组:男30例,女19例;年龄46-78岁,平均(62.31±2.54)岁;偏瘫部位,左侧26例,右侧23例;卒中类型,脑出血25例,脑梗死24例。观察组:男32例,女17例;年龄43-76岁,平均(62.19±2.50)岁;偏瘫部位,左侧28例,右侧21例;卒中类型,脑出血23例,脑梗死26例。两组各资料具有均衡性(P>0.05),可比。

1.2 研究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1)初期时,指导患者进行被动训练,如床上翻身、良肢摆放、关节被动活动、肌力训练、站立训练、坐立训练等。(2)恢复期,指导患者进行提高生活能力的训练,如步行、上下楼梯、四肢协调、穿衣、进食、如厕等。上述训练均每天训练1次,每次训练的时间10-15min。训练过程中,可以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适当调整训练的强度,连续训练4周。

观察组除了给予对照组的康复训练外,还联合使用针灸和推拿治疗:(1)针灸:取百会、中脘、人中、三阴交、足三里、内关、气海穴等穴位(均取双侧)。内关、气海给予针刺补热法,其他穴位在得气后取柔和酸胀针感。(2)推拿:推拿神庭、印堂,再推拿百会,揉风池,推拿时间为1min,对上肢肩关节以揉、滚方式进行推拿。推拿腰部后侧与下肢,拍打腰骶部与背部,轻柔患肢内侧、外侧、前侧,以上动作每日进行3次。上述内容均持续治疗4周。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判定标准[6]:各项症状基本消失,肢体运动功能显著改善为基本治愈;各项症状有所改善,肢体运动功能有所恢复为好转;治疗前后病情无明显变化,甚至加重为无效。总有效率为基本治愈率和好转率之和。

比较两组肢体运动功能、日常活动能力以及生活质量。肢体运动功能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进行评价,评分越高说明肢体运动能力越强。日常活动能力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MBI)进行评价,评分与日常生活能力的强弱呈正相关。生活质量采用中风患者专用生活质量量表(SS-QOL)进行评价,涉及到体能、语言、视觉、自理能力等维度,总共12个领域49个小项,评分越高表明生活质量越高。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的比较

在总有效率方面,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的比较[n(%)]

2.3 两组肢体、运动功能及生活质量的比较

在FMA、MBI、SS-QOL评分方面,两组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3所示。

表3 两组肢体、运动功能及生活质量的比较(±s,分)

表3 两组肢体、运动功能及生活质量的比较(±s,分)

注:*表示组内治疗前后相比P<0.05.

组别 FMA MBI SS-QOL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49) 15.06±4.75 24.89±6.03* 31.45±6.32 37.79±8.14* 120.47±12.90 155.19±18.74*观察组(49) 15.72±4.70 29.10±7.85* 30.60±6.30 42.62±9.10* 121.08±12.93 170.36±21.03*t 0.563 2.429 0.543 2.567 0.190 3.073 P 0.576 0.018 0.589 0.028 0.850 0.003

3 讨论

偏瘫作为脑卒中常见的后遗症,是脑卒中所致的主要功能障碍之一,可造成患者运动功能、个人生活能力以及生活质量下降。流行病学显示,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中,运动功能障碍是最为主要的障碍类型,约有30%-36%的患者在病后6个月仍有不同程度的上肢功能障碍[7]。从现代医学的角度来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的治疗,以康复性治疗为重点,其目的主要是帮助患者进行运动功能的恢复,最大限度地改善肌力。目前,国内对于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多以偏瘫肢体综合训练为主,或者借助一些简单地器械进行康复性运动,但是这样的康复方式所需的时间偏长,起到的效果也不是非常理想[8]。因此,要想进一步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恢复效果,还需进一步寻找更为有效的治疗方式。

中医学中,脑卒中后偏瘫属于“中风”等范畴,为本虚标实之证,以“元气亏虚”为本,“痰瘀痹阻”为标,血瘀络阻的病理改变在偏瘫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因此在治疗的过程中,应坚持活血化瘀,通经活络等原则,注重补其虚以培其本[9]。针灸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医外治的重要手段,已被证实在治疗中风后遗症方面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推拿具有通经活络、舒经活血的作用,可促进脑部血液循环,对患肢的恢复起到显著效果[10]。本研究结果中,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了针灸与推拿的应用,相较于单一康复训练,可以取得更为理想的疗效。针灸治疗可提高脑皮质活动,不同部位针灸可显著增强肌张力,刺激偏瘫位感觉神经;推拿手法可舒经活血、通经活络,从而患者脑中血液循环,并利于患肢功能恢复[11]。三者联合治疗脑卒中患者偏瘫中,可调节脑组织内皮细胞及血液中的一氧化氮,抑制自由基,从而有效改善患者脑组织缺损状况。本研究结果中,观察组治疗后的FMA、MBI、SS-QOL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了建立在康复训练的基础上,联合使用针灸和推拿,可以更好地促进肢体功能、日常活动能力和生活质量的提高。针灸刺激相应穴位,可以有着自身独特的功能,百会乃诸阳之会,针刺有醒脑开窍之功,而现代学研究也认为,百会穴能够对脑神经细胞的机能进行调节,保护受损神经元。人中是“醒脑开窍”针法的主要穴位,针刺具有清热通阳、醒脑开窍之功,而现代医学也指出对该穴位进行刺激,能够调节呼吸节律。三阴交为足三阴(肝脾肾)的交会穴,针刺可调补脾、肝、肾三经气血,达到健脾和胃、补益肝肾、行气活血、疏经通络之功[12]。足三里穴针刺可补肝肾、调气血、祛风豁痰、除瘀通络。多穴配伍,共奏益气活血、通经活络之效。针对上肢关节以揉、滚等方式进行推拿,能够促进上肢关节的血液流通,减轻部位疼痛,同时拍打腰骶部与下肢,轻柔患肢内侧、外侧、前侧,能够更好地促进腰椎功能的改善,这样能够疏通全身,进一步改善临床症状,提高恢复的效果。尽管本研究取得上述结果,但是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比如纳入研究的样本数量偏少,可能对研究结果的科学性会产生干扰,因此在日后的研究中需不断加以改进。

综上所述,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的临床治疗中,恢复训练联合针灸与推拿治疗效果明显,能够增强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提高生活质量,具有较高的应用及推广价值。

猜你喜欢
偏瘫康复训练肢体
膈肌训练在脑卒中中促进偏瘫康复恢复中的应用
痉挛型偏瘫患儿注意力与运动功能的相关性
猕猴脊髓损伤康复训练装置的研制
听觉脑干植入儿童康复训练个案研究
气压差减重步行康复训练系统设计
探讨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效果
穴位按摩与康复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
肢体语言
肢体写作漫谈
漫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