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钢4747m3高炉煤气回收降料面生产实践

2021-09-15 08:38赵奕澎白耀华
中国钢铁业 2021年6期
关键词:炉顶喷枪煤气

赵奕澎 万 雷 赵 颖 魏 波 白耀华

安钢炼铁厂3号高炉(4747m3)是安钢第一座特大型高炉,于2013年3月19日点火投产。2019年4月,高炉开始出现B2、B3段冷却壁损坏并开始向炉内漏水,且冷却壁破损趋势日趋严重,至2020年12月18日停炉,前冷却壁水管共损坏65根。因此3高炉于2020年12月19日-20日实施了休风降料线作业,整个休风降料面耗时1080分钟,成功将料面降至风口,实现了安全、顺利、快速停炉。

1 .停炉前的准备

1.1 停炉前操作控制

停炉前操作思路是确保炉内状态稳定,以稳定炉内煤气流和炉墙为主,在保证风量的同时达到活跃炉缸的目的。预降料面前实现全开风口作业,送风面积为S:0.4837m2,风速275 m/s -280m/s,鼓风动能16000 kgm/s -17000kgm/s。

1.2 停炉料的安排

1.2.1停炉前炉料安排

停炉前36小时减轻焦炭负荷到4.5t/t,配加锰矿(1500kg/p)和萤石(500 kg/p),改善渣铁流动性和洗炉,降低块矿比例14%,炉温[Si]控制标准为0.4%-0.5%,R2从正常的1.13调整到1.10,物理热控制在1500℃~1510℃。铁水含锰按照0.8%~1.5%控制。

1.2.2休风料安排

高炉风口中心线以上设计容积为3972m3,实际入炉停炉料共分三段,分别为焦炭负荷2.8(14批)、2.5(22批)和3批盖面焦,对应炉内体积为1242m3、2579m3和198m3,第一段负荷料焦比616kg/t,第二段负荷料焦比690kg/t,全炉总焦比为655kg/t。

1.3 停炉前各项工作确认

1.3.1腾空料仓

原计划随着休风料入炉,逐渐腾空槽下所有料仓,按照休风料计划比照降料面时间节点,关注料仓料位的变化。虽然过程严密把控,但未考虑料仓内部由于内部粘接形成了严重死区。由于存料数量大,估算料仓料量存在偏差,导致休风后个别料仓没有腾空,给后续清理料仓增加了工作量。

1.3.2炉顶打水枪设置

(1)更换炉顶原有的12支雾化喷枪,确保减风降料线过程中的炉顶设备打水及雾化正常,有效降低炉顶温度和保护炉顶设备。(2)拆除原有的4支十字测温,更换为新制作的8根雾化式炉顶打水枪。

1.3.3炉内安保气体设计与施工

(1)炉身静压孔改通N2。(2)降料面期间所有煤枪均不拔出,喷煤区域通过煤枪向炉内通N2,根据测算,每小时可以通过38根喷枪向炉内通入5000m3氮气。(3)为进一步降低炉顶温度,在炉顶煤气风罩通蒸汽、炉顶布料齿轮箱增加氮气流量,向旋风除尘通入氮气。

1.3.4炉顶煤气分析设计

(1)保留原有色谱分析仪对煤气进行分析,要求确保数据可靠。(2)由炉顶煤气封罩引至出铁场平台2套煤气人工取样装置,取样管加装了处理管路堵塞用氮气反吹装置,以保证在降料面期间能正常取样分析。

2 .降料面过程控制

本次3号高炉降料线采用煤气全回收打水降温法,于12月19日6:00开始送风降料面。初始1号料线2.11m,2号料线1.74m,3号料线1.61m。12月20日0:00料线到26.92米后休风。整个停炉过程气流平稳,风压波动小,无爆震发生,总耗时18小时,全程累计消耗风量409.3万m3,炉顶打水2507.6t。见表1。

表1 安钢3号高炉空料线停炉过程控制参数

2.1 降料面过程控制

2.1.1风量控制

原则是在炉况允许的前提下,降料线初期维持较高风量,以缩短控料线时间。实际上6:00送风以后,8:30风量逐渐增加到6000m3/min,料面下降到7.07米,炉顶温度控制在小于270℃的情况下,TRT入口净煤气温度持续偏高,导致TRT无法投用,引起煤气总管入口温度超出正常运行温度。在高炉风量控制到5800m3/min以下,给TRT开机创造条件,允许煤气经过TRT洗涤塔后顺利进入管网。随着降料线的进行,炉内料柱变薄,上下部压差缩小,料线降至较深位置时,出现高风量低风压的现象。针对这种情况,采取了与平时不同的切煤气方法,在小风量过程中仍实施定风量操作,减风最低时,逐步降低炉顶压力,进行切断煤气作业,防止在降料线过程中风量和风压出现大波动。整个过程没有发生爆震,达到了安全降料线的目的。

2.1.2顶压的使用

为防止降料线过程中出现管道现象,在减风过程中高炉维持高顶压操作。炉顶压力比平时休风时使用的顶压高10Kpa~85Kpa左右。随着料线降低,风量减少,高炉压差平稳下降。见图1。

图1 降料面过程中顶压使用情况 kpa

2.1.3炉顶打水

(1)炉顶打水原则。高炉降料面期间,打水主要通过炉顶12根高效雾化喷枪以及十字测温新装的8根(每个方向2根)打水枪进行。计划降料面前期温度可控时,先用8根打水枪,12支雾化喷枪为辅,当顶温控制>350℃时再启用雾化喷枪。降料面进入中后期顶温较高且控制受限时,使用高效雾化喷枪为主,8根打水枪为辅。顶温控制原则是,当顶温大于300℃,温度高的区域,先开始打水降温;顶温小于200℃时,温度低的区域,停水提温。顶温和荒煤气温度结合着控制。(2)炉顶打水实践。在降料线停炉过程中,炉顶采用多打水、少减风的方式,使高炉大风量运行维持时间长。送风初期由于TRT入口净煤气温度高,TRT没法投用,所以打水温度各降50℃(启喷250℃,停喷150℃)。见图2。

图2 炉顶打水流量统计

2.1.4炉顶温度控制

炉顶温度控制要求:严格按照200℃~350℃控制,干法除尘入口煤气温度≯280℃,齿轮箱温度<70℃,整个停炉过程中齿轮箱温度按照预定标准控制,波动幅度小,最高温度不超过20℃,炉顶温度及荒煤气温度得到合理控制。

从图3可以看到平均顶温的两次较大波动:第一个拐点为11:00左右,顶温控制非常低,在124℃,主要是为TRT的投用创造条件,以及控制煤气总管入口温度。第二个拐点为19日23:30,此时TRT退出,煤气切断处于放散状态,不再打水降温。

图3 停炉过程中荒煤气温度及顶温变化 ℃

本次停炉设计总耗水量为2600t,实际使用2507.6t,打水量少于预期,其主要原因是由于送风初期荒煤气温度得不到有效的控制以及为TRT投用创造条件,风量及氧量的使用较低。其次是TRT投用后对流经的高炉煤气有较好的降温作用,因此进入煤气总管的高炉煤气温度得到有效降低,且持续时间较长,使整个降料面过程减少了打水量。

2.1.5煤气成分的控制

为保证休风降料线的安全进行,密切关注高炉煤气成分的变化,在维持原有的色谱仪分析煤气成分的基础上,又在炉顶封罩引出了2套(一用一备)煤气人工取样口,以确保随时获得煤气成分,从而保证降料线过程安全可控。

煤气中CO含量的变化趋势是随着料线的下降从21.7%上升到34.4%(人工取样),然后逐步下降到24%,转折变化出现在17米左右。CO2的变化趋势从13%左右逐步下降到3%左右,随后较长时间维持在3%左右。H2的含量整体可控,在料线下降到炉腹部位时H2含量达到最高,料面降至炉腹下部时H2开始下降。见图4。

图4 停炉过程中煤气成分与打水量趋势

2.1.6高炉停气及休风

原则上当料面降至炉腹以下时,出现以下情况时应考虑高炉停止煤气回收:(1)降料面后期,炉内爆震频繁依靠减风难以控制时;(2)煤气中含氢气,氧气不符合控制要求时。

实际降料面过程料面降至24.08米时,人工检测煤气成分中O2浓度偏高,决定停气,停气前炉顶温度>300℃,已超过规定停气温度,采取先减风,炉顶打水全开,当炉顶温度到250℃以下时,逐步降低顶压至10KPa,高炉停止煤气回收,确认安全后,料线降至26.92米时休风。

3 .预防及改进

(1)水蒸气过热对煤气温度的影响。停炉过程中,为降低煤气温度,减风、增加炉顶打水量,炉顶温度低于150℃,但干法除尘箱体内测温仍220℃以上。降料面时应充分考虑煤气入网温度的控制,采取相应的降温措施。

(2)煤气分析数据偏差大。由于降料面过程中色谱数据出现异常,无法参考,影响了降料面判断和分析。今后要做好煤气成分化验的管理工作,为尽量多回收煤气提供更加科学的依据。

4 .结语

(1)本次降料面过程安全、顺利,成功将料面降至风口,为冷却壁拆除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且在整个降料面过程中风压、风量控制合理,顶压全程无波动,炉内无爆震。

(2)降料面前的准备工作充分,降料面过程中的协调和各工种配合比较好,炉内操作、煤气分析、出渣铁等各个环节控制精准,整个过程未出现影响停炉的事故。

(3)整个降料面过程高炉维持高顶压操作。炉顶控制压力比正常休风时使用的顶压高10KPa~85KPa左右。

猜你喜欢
炉顶喷枪煤气
煤气爆炸
煤气发电机组DEH控制系统的优化
高炉炉顶降温打水系统设计探讨
高炉炉顶摇臂式料流调节阀的设计
氨还原剂喷枪中保护气旋流喷射作用的研究
降低高炉炉顶液压系统压力改造
乐佰得SX长寿命喷枪
2018004 一种用于澳斯麦特炉的喷枪
欧冶炉顶煤气压力控制操作优化
SATA推出全新高性能喷枪SATAjet 5000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