紓困幫扶焉能淪為 平均主義分享?

2021-09-15 02:17
澳门月刊 2021年9期
关键词:特區經濟社會

持續了一年多的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呈現出常態化趨勢,每一波疫情的反復無常尤其是逼近到自己家門口時,都會成為包括本澳社會及民眾街談巷議,極易聚焦的“網紅”類熱點話題。因其是事關每一個人生命安全、生活安危的實情大事,受到社會和百姓關注及重視也是情理之中。

遇事必有解題人,遭災必出善行者。多年來,本澳和國內一樣,沿襲繼承著古老優良的傳統中華文化,崇尚扶貧濟困,行善積德;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習性。別的不提,就從這一年半來席捲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來說,在對待和防範這一大災大難面前,中國自上而下表現出來的上下齊心、整體劃一、堅毅果敢、團結拚搏精神,成為戰勝新冠肺炎疫情的堅實基礎和無窮力量。而在這一過程中,與國家緊密相連的澳門特區積極主動響應中央政府號召,緊隨國內步伐,嚴陣以待,疫情防疫阻擊戰、殲滅戰打的也是有聲有色,可圈可點。

這場大疫,給全球各國經濟和人民生活都帶來了巨大衝擊,為此中國政府採取積極靈活的優惠政策、稅收減免政策、經濟刺激計劃及增強內外雙循環戰略、拉動國內消費等策略應對和抵御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各種負面影響,取得了抗擊疫情、恢復經濟、穩定民生、促進發展的偉大勝利,成為全球最早實現經濟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在這期間,本澳也採取了積極主動的應對之策,從去年2月份新冠肺炎疫情開始在全球爆發以來,以博彩旅遊業為主的澳門經濟更是遭受重創,為穩定經濟、減輕中小微企負擔、紓解民困、確保社會穩定,特區政府先後推出了減免水電費、減免稅收、優惠貸款、以工帶賑、帶薪培訓等多項幫扶企業及市民的優惠減負措施。同時政府也順應社會呼聲,從財政節餘的儲備中拿出資金,連續兩年提前發放人均每次一萬元的現金分享,並先後推出了三輪人均共計萬元以上的消費代金劵補貼計劃,以期通過拉動內需,刺激消費等促進消費類企業生存和發展,降低疫情對民生的影響。

澳門是個高度依賴博彩旅遊業的微型經濟體,好在前十多年在國家政策的全力支持下,本澳經濟好彩連連,繁榮發展,一方面民間資本大佬們掙得盆滿缽滿,悠然自得;另一方面政府稅收源源不斷,積累起了數千億的財政盈餘。十多年時間澳門成為了全球快速致富的領頭羊,躍居令世人刮目相看的最富有地區行列。多年來,澳門政府開始花錢闊綽,民生福利等快速提高。也正是這一快速而巨大的發展和變化,助長起澳門社會的一種自我優越感和小富即安思想。

但必須看到,近二十年的發展,澳門取得經濟繁榮、社會穩定、百姓安居樂業,成績斐然的背後,貧富差距,收入失衡等問題同樣變得十分突出,這可以通過新城舊城市民居住環境的對比,通過政府及社會組織進行的財富指標的統計分析,通過市民日常生活成本及開銷的調查等找尋到答案,而最為簡單的是可以參照特區政府有關社屋、經屋的申請標準及本澳家團維持生計的開支標準,來劃定低收入及貧困人口群體。而從幫扶助困的本質上來說,這部分群體才是疫情等各種困難時期,抵御風險能力弱,最容易遭受生活衝擊的人,是需要社會和政府有針對性地關注幫扶的對象。

面對全澳社會人均收入落差、貧富差距的客觀現實,同樣承受著疫情困擾,且財政呈現入不敷出影響的特區政府,拿出昔日財政盈餘開展科學而有針對性地施救、幫扶措施,是社會管理者的責任,理所當然,也事在必行。但我們要強調的是,澳門特區政府近幾次的紓困幫扶措施是全社會、全方位的推行,這在特殊時期、緊急情況下可以臨時性實施,但如果長久地採取這種“大水漫灌”式的扶困救助措施,就明顯地會脫離現實,淪為盲目性,極易滋生出平均主義和“大鍋飯”思想。

客觀地講,社會上低收入群體、因疫情而失業喪失收入的群體、老弱病殘群體才是我們政府真正需要針對性幫助的群體。社會上一些人過去和現在動輯以疫情紓困救助之名,呼籲政府一而再、再而三地發放現金分享,或幾千上萬地為全民發放免費消費劵的濫輸血行為,實際上是在借為民發聲之名,一方面為自己臉上貼金,搏取眼球,爭取利益;另一方面也存在著渾水摸魚,為自己順便也撈點政府疫情幫扶補貼款當零花錢玩的嫌疑。而這些人多數收入有保障,家庭條件不錯,甚至不少還是身家幾千、上億的老闆,他們和那些穩定月入幾萬、十幾萬甚至更多的收入群體,還需要政府的這些疫情助困補貼嗎!政府稀裏糊塗地給,這些人也心安理得地拿,也真是澳門的一道獨特風景線!

科學精準幫扶助困,將有限的財力用到最需要幫扶救助的群體,提高社會抗疫效率,是政府避免救助中出現不公平、不合理的平均主義分享,杜絕“懶政”行為應盡的責任。更應該是樹立公平社會和正確弘揚扶貧濟困、行善積德良好風氣的使命所在。

猜你喜欢
特區經濟社會
全球新增绿化四分之一来自中国
經典是怎樣煉成的——重讀《中國5—10世紀的寺院經濟》
絲綢之路與唐西州經濟研究述略
絲綢之路與唐西州經濟研究述略
COMPLAINER’S CALAMITY
DC炫特区
余永定 中國經濟正向通縮區間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