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膜外镇痛对分娩方式和产程的影响

2021-09-15 10:19郑胜兰
中华养生保健 2021年11期
关键词:产程剖宫产

郑胜兰

摘  要:目的  探讨硬膜外镇痛对于产妇产程及其分娩方式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9年2月~2019年6月高密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80例待产孕妇。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未实施分娩镇痛,观察组实施硬膜外镇痛。统计各产程持续时间、缩宫素使用率、器械助产和分娩方式等指标。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觀察组第一产程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第二产程、第三产程未体现出明显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缩宫素使用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器械助产率与对照组未体现出明显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剖宫产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失血量与对照组未体现出明显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新生儿1 min、5 min Apgar评分与对照组未体现出明显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硬膜外镇痛可缩短第一产程,且不会对产后出血量、新生儿评分造成不良影响,同时可降低剖宫产率,安全有效。

关键词:硬膜外镇痛;产程;剖宫产;失血量;新生儿评分

中图分类号:R71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011(2021)-11-0062-02

对于孕妇而言,分娩过程是极其痛苦的,会引发产妇较大的心理与精神压力,容易使其出现焦虑、不安、恐惧等负面情绪,孕妇也可能会表现出一些病理改变,如子宫血流量降低、脐带血量降低以及胎儿宫内缺氧等[1]。近年来,麻醉学领域积极创新与革新,在孕妇分娩过程中广泛应用镇痛手段,硬膜外镇痛成为孕妇分娩过程中的常见选择,可帮助孕妇减少痛苦,同时不会影响产程。本研究以80例待产孕妇为观察对象,现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9年2月~2019年6月高密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80例待产孕妇。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年龄22~38岁,平均(28.87±4.25)岁;孕周35~42周,平均(39.21±1.41)周。对照组年龄21~37岁,平均(28.68±4.46)岁;孕周36~41周,平均(39.62±1.52)周。两组基础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已签订知情同意书,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纳排标准

纳入标准:①所有孕妇均为单胎儿、头位;②均选择阴道分娩且无禁忌证;③经常规检查均无高危妊娠。

排除标准:①排除先天性心脏病者;②肝肾功能不全者;③急性心肌梗死及存在血液系统障碍者。

1.3  方法

两组入院后均行常规查体,做好相关辅助性检查。

对照组未实施分娩镇痛,观察组实施硬膜外镇痛。镇痛方法:临产后宫口扩张至2~3 cm,可行硬膜外镇痛(罗哌卡因加芬太尼),叮嘱产妇在穿刺前排尿。建立静脉通道,连接监护仪,进行相关指标监护,给予常规低流量吸氧,行持续性胎心监护,明确L2~L3椎间隙为穿刺点,注入利多卡因试验量,观察5 min无不良反应后固定导管。给予负荷量0.1%罗哌卡因(生产企业:河北一品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13463)+1 μg/mL芬太尼(生产企业:国药集团工业有限公司廊坊分公司,国药准字H20123297)8~10 mL,分次注入,将麻醉平面控制在T10以下,连接自控式镇痛泵,给予维持量0.1%罗哌卡因+1 μg/mL芬太尼10 mL/h输注。穿刺时产妇需屈膝,取右侧卧位,由助产士扶住其颈、膝部,固定体位,穿刺成功后生命体征、胎心等情况持续监护。

1.4  观察指标

(1)产程时间:包含第一产程、第二产程和第三产程。(2)产妇分娩情况:缩宫素使用率、器械助产率与剖宫产率,分别为使用宫缩素、器械助产及剖宫产孕妇在总例数中所占比例。(3)产妇失血量标准:产后出血为阴道分娩24 h出血量达到或超过500 mL,剖宫产达到或超过1 000 mL。(4)新生儿1 min、5 min Apgar评分标准。Apgar评分标准:新生儿出生后根据皮肤颜色、心搏速率和呼吸等5项体征进行评分,正常新生儿满10分,7分以下考虑为轻度窒息,4分以下可能存在重度窒息,绝大多数新生儿评分在7~10分。新生儿出生后分别做1 min、5 min Apgar评分,观察窒息情况的有无及其变化,以判定是否需要处理,或经处理后评估其恢复情况。

1.5  统计学分析

相关数据均录入表格,用软件SPSS 21.0对上述数据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组间比较行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比较两组各产程持续时间

观察组第一产程短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第二产程、第三产程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比较两组产妇分娩情况

观察组缩宫素使用率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器械助产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剖宫产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比较两组产妇失血量、新生儿1 min、5 min Apgar评分

观察组产妇失血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新生儿1 min、5 minApgar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在疼痛因素影响下,产妇容易出现一些负面情绪,同时胎儿对营养成分的获取亦会受到明显影响,严重者甚至会出现内循环紊乱问题,引发胎儿窘迫[2-3]。理想的镇痛分娩需具备下列条件:①对母体、胎儿影响较小;②药物起效快速,效果明显,可满足整个产程产妇对镇痛的需求;③产妇全程神志清醒,生产过程均可参与,不对产后哺乳造成影响;④可满足产程需求;⑤对母体呼吸、循环均不存在抑制作用,不影响胎儿、产程与宫缩[4]。

本研究选用罗哌卡因作为分娩镇痛药物,主要因为该药物同时具备感觉神经分离阻滞、运动神经阻滞的特点,更适合实际情况,不仅可以减轻产妇疼痛。同时对于可行走的硬膜外鎮痛可适用。同时给予小剂量芬太尼,可减少局部麻醉药物的使用量,有效减轻分娩镇痛操作在运动方面形成的阻滞。在内旋转时需产妇使用肛提肌收缩力,推抬头枕部至位置最宽、阻力最小的位置,减轻运动阻滞后,可有效减小分娩镇痛对于该内旋转带来的影响[5-6]。

硬膜外分娩镇痛在产程方面的影响目前研究结果不一。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第一产程可明显缩短,分析原因,镇痛能够加强子宫收缩,加速宫颈扩张。同时疼痛感消失后,产妇大脑紧张感消除,配合良好,也是促进产程顺利的因素之一。另外,观察组缩宫素使用率增加,在缩宫素促进子宫收缩的影响下,第1产程亦明显缩短。同时本研究亦显示,观察组剖宫产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分析原因,分娩镇痛后产妇疼痛明显减轻,对疼痛的应激反应亦有效减少,帮助产妇树立了自然分娩的信心。器械助产与分娩存在复杂关联,这与产科处理方式、医师对器械助产的态度、器械对胎儿的危险等因素都存在关联,因此产科医师在选择器械助产时必须慎重。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器械助产率无明显差异。

综上所述,硬膜外镇痛用于产科分娩安全可行,不仅可以缩短第一产程,且不会对产后出血量、新生儿评分造成不良影响,同时亦可明显减少剖宫产例数。

参考文献

[1]钱静,袁从虎,于广东,等.全程硬膜外分娩镇痛对第二产程及分娩方式的影响分析[J].中外医疗,2020,39(2):38-40.

[2]包菊,邓春梅,曲元.不同硬膜外镇痛模式对肥胖产妇镇痛效果和分娩方式的影响[J].临床麻醉学杂志,2019,35(10):948-951.

[3]朱建伟.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连续硬膜外镇痛在无痛分娩中的应用效果[J].临床医学,2019,39(2):90-91.

[4]查莹,杨成武,韩东吉,等.分位数回归模型再认识新产程共识下的硬膜外分娩镇痛:前瞻性队列研究[J].中华围产医学杂志,2019,22(2):97-105.

[5]赵娟娟.拉玛泽呼吸法联合左旋布比卡因硬膜外分娩镇痛对产程、分娩方式及新生儿评分的影响[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8,31(8):1191-1192.

[6]石三映,高建宏.全程硬膜外分娩镇痛对产妇分娩方式、第二产程的影响分析[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7,2(17):139-140.

猜你喜欢
产程剖宫产
麦角新碱联合缩宫素在高危妊娠剖宫产术中的应用
延伸化助产护理干预对自然分娩产妇的心理状态及产程的影响
剖宫产后怎样加强护理
阶段性持续健康教育在产程中的应用及满意度分析
妊娠期连续细致化护理对高危妊娠初产妇不良情绪及对剖宫产率的作用
无痛分娩下新产程标准管理对母婴结局的影响
镇痛分娩会影响产程吗
放弃不必要的剖宫产
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处妊娠38例回顾分析
剖宫产指征1603例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