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

2021-09-15 03:26陈延萍李福洪
中华养生保健 2021年11期
关键词:慢性心力衰竭抑郁焦虑

陈延萍 李福洪

摘  要:目的  分析心理护理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创伤后成长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10月~2020年3月潍坊市人民医院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10例,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5例患者。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心理状态、生活质量、心功能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护理前,两组患者的焦虑评分表(GAD-7)评分、抑郁评分表(PHQ-9)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的GAD-7评分、PHQ-9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前,两组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活质量量表(MLHFQ)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義(P>0.05);护理后,观察组的MLHFQ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的脑肽钠(BNP)、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指标均高于观察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低于观察组(P<0.05)。结论  给予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消除患者焦虑、抑郁的负面情绪,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对患者的心功能具有改善作用,值得临床应用。

关键词:心理护理;慢性心力衰竭;焦虑;抑郁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011(2021)-11-0103-02

慢性心力衰竭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多发于中老年人群,大多数患者都有慢性心脏病史,而且该疾病具有一定的地域性。从临床工作中可以发现,慢性心力衰竭病程发展较为缓慢,且病情复杂,患者容易出现其他并发症。为了提升患者的心功能,减少并发症发生,不仅需要有效的临床救治,还需要更加优质的护理工作。据相关调查数据显示,我国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抑郁症的发病率达到40.1%[1-2]。本文针对心理护理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创伤后心理的影响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0月~2020年3月潍坊市人民医院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10例,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5例患者。对照组男性35例,女性20例;年龄59~80岁,平均(68.74±5.21)岁。观察组男性40例,女性15例;年龄60~81岁,平均(70.16±5.34)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

1.2  纳排标准

纳入标准:①患者经临床诊断,均确诊为慢性心力衰竭;②患者均能正常进行交流;③患者自愿参加本次研究,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因自身原因,放弃治疗并退出本次研究的患者;②存在精神类疾病以及其他恶性肿瘤的患者;③症状严重,治疗无效的患者。

1.3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包括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健康教育,指导患者用药、饮食,保持病房的干净、卫生等。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干预。①建立护理小组,邀请1名心理学专业指导医师,在开展护理工作前对护理人员进行专业化培训。②对患者的病情、治疗方案、家庭背景、心理状态等信息进行全面的评估,分析患者发生负面情绪的原因。③结合专业心理指导以及患者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对患者实施心理护理。例如,可不定期给患者播放一些舒缓的轻音乐、视频等,帮助患者适时放松身心。嘱咐患者家属多陪伴,尽量避免提一些敏感类话题,多鼓励患者。④积极与患者进行沟通,了解和掌握患者的需求及内心真实感受,尽可能满足患者合理的需求。

1.4  观察指标

①心理状态:采用焦虑评分表(GAD-7)、抑郁评分表(PHQ-9)对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评分,分值越高患者的状态越差。GAD-7量表用于广泛性焦虑的筛查及症状严重程度的评估,共包括7个条目。每个条目分3级评分,从完全不会到几乎每天都会。各条目得分相加得到总分,最高为21分。根据得分把焦虑程度分为轻度焦虑、中度焦虑及重度焦虑:0~5分为正常,6~9分为轻度焦虑,10~14分为中度焦虑,15~21分为重度焦虑。该量表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PHQ-9量表用以筛查和评估抑郁症状,共包括9个条目。采用3级评分,每条目得分相加得总分,最高为27分。根据得分把抑郁程度分为轻度抑郁、中度抑郁及重度抑郁。6~9分为轻度抑郁,10~14分为中度抑郁,15~19分为重度抑郁,20~27分为极重度抑郁。该量表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②生活质量:采用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活质量量表(MLHFQ)对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分,分值范围为0~60分,分值越低表明患者的生活质量越好。MLHFQ量表为美国明尼苏达大学Jay Cohn编制,共21个条目,每个条目为六级评分。每个条目得分相加得总分。得分越高,生命质量越差。得分越低,生命质量越好。该量表中文版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③心功能指标:包括脑肽钠(BNP)、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正常参考范围为BNP:<350 pg/mL;LVEF:50%~65%;LVEDD:35~50 mm;LVESD:正常范围20~40 mm。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0.0软件处理数据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行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GAD-7、PHQ-9评分对比

护理前,两组患者的GAD-7、PHQ-9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的GAD-7评分、PHQ-9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MLHFQ评分对比

护理前,两组MLHFQ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的MLHFQ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心功能指标对比

护理后,对照组的BNP、LVEDD、LVESD指标均高于观察组,LVEF低于观察组(P<0.05)。见表3。

3  讨论

慢性心力衰竭是多种心脏病发展的终末阶段,该病的病情持续时间长,且容易反复,如果病情没有得到有效控制,患者会反复入院接受治疗,对患者的心理、生理都造成了巨大压力,也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慢性心理疾患是指疾病对身体造成的损害,由于病情反复等原因,患者会出现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4]。同时还会受到个体化因素的影响,如患者心思重,对疾病的认识、了解不够等导致患者在接受治疗时心态消极,治疗效果不佳[5]。相关研究显示,合并抑郁症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质量、心理状态会造成十分严重的影响,致使患者的病情得不到良好的控制,导致住院率上升,加重患者的心功能损伤,使心力衰竭患者的病死率上升[6]。

有研究表明,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尽早实施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负面情绪,改善患者预后。本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前,两组患者的GAD-7评分、PHQ-9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的GAD-7评分、PHQ-9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前,两组MLHFQ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的MLHFQ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同时对照组的BNP、LVEDD、LVESD指标均高于观察组,LVEF低于观察组(P<0.05)。这就表明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能够降低抑郁疾病的发病率,提升患者对治疗的信心,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应重视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理问题,心理护理干预对患者的心理改善具有积极作用,值得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李双,徐洪丹,肖寒.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理干预情况分析[J].心理月刊,2020,15(16):111.

[2]邱爱平,王靖怡,刘胜姣.心理护理干预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情绪、心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海南医学,2020,31(13):1766-1768.

[3]劉玲.心理护理干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效果观察[J].山西卫生健康职业学院学报,2020,30(2):122-123.

[4]李凤蕊.心理护理干预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认知功能状况和心功能、MMSE评分的影响分析[J].当代临床医刊,2020,33(2):155-156.

[5]张鸿.早期心理护理干预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7,15(31):254-255.

[6]吕忠艳,孙敏,刘雪君.心理干预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康复治疗依从性的影响[J].基层医学论坛,2020,24(9):1262-1264.

猜你喜欢
慢性心力衰竭抑郁焦虑
产前个性化心理护理对初产妇焦虑、抑郁心理及分娩方式的影响
社区在册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影响因素分析
西方女性摄影作品中的女性形象——恐慌与愤怒,焦虑与恐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