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护理路径在支气管哮喘护理中的应用 及其对肺功能的改善效果

2021-09-15 03:26李秋
中华养生保健 2021年11期
关键词:支气管哮喘肺功能临床护理路径

李秋

摘  要:目的  分析对支气管哮喘患者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干预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月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附属医院接收支气管哮喘治疗的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护理。分析两组干预效果。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EV1)、一秒率(FEV1/FVC)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临床护理路径的干预可以使支气管哮喘患者受损的肺功能得到改善。

关键词:临床护理路径;支气管哮喘;肺功能;生活质量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011(2021)-11-0116-03

现如今支气管哮喘临床患病人数在持续上升,患者临床主要表现为胸闷、咳嗽等,病程迁延、发作频率较高,严重降低了患者生活质量,同时机体抵抗力降低,治疗效果最终得不到提升。因此在采取临床治疗措施的同时,配合优质的护理措施是非常有必要的。目前临床无特效治疗方案,主要是通过药物缓解症状,控制病情发展。研究显示,治疗期间,配合优质护理措施可有效改善肺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1]。临床护理路径护理模式应用率较高,成本低、效率高、可行性强是其主要优势,在不同时间段实施相对应的护理路径模式,可帮助患者明确护理措施的意义和目的,进而提升其配合度和依从性,提升整体护理质量和效率,一定程度上减少患者住院时间。具体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月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附属医院接收支气管哮喘治疗的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数表法分对照组(n=30)和观察组(n=30)。对照组:18例男性,12例女性;年龄19~74岁,平均(50.23±0.25)岁;病程4~17个月,平均(9.26±1.14)个月。观察组:20例男性,10例女性;年龄20~72岁,平均(50.47±0.76)岁;病程4~19个月,平均(10.01±1.34)个月。所有患者一般资料符合本次研究标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或家属均知情同意本次研究。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进行。

1.2  纳排标准

纳入标准:①符合支气管哮喘临床诊断标准[2];②年龄在18岁以上;③经检查,肺部无实质性病变者。

排除标准:①合并恶性肿瘤者;②合并精神认识障碍者;③合并脏器功能不全者。

1.3  方法

对照组:给予患者用药指导、饮食指导、病情监测等常规性护理。

观察组:临床护理路径干预。①成立临床护理路径小组:临床经验丰富者担任组员,就临床护理路径实施过程、方法、评价效果等进行培训,严格按照护理流程进行。②入院当天护理:提前做好接待患者的准备,准备好床位以及入院宣教资料,接待患者后,对其耐心介绍科室的医疗、卫生、环境、整体布局以及注意事项等情况,对于患者的疑问和顾虑,要给予耐心解答。由此开始,为以后一系列护理措施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简单介绍支气管哮喘发病机制、治疗方法和预后效果,指导协助患者完善相关检查。③入院第2天:评估入院第1天的治疗效果,耐心给患者讲解关于进行各项实验室检查的目的和意义,继续协助患者完善各项检查。③入院第3~4天:对其开展用药方面的系统健康宣教,借助视频或者宣传手册等媒介,向患者讲解药物的用法、用量以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和应对措施,示范干粉吸入剂等特殊药物的使用方法。根据患者饮食喜好和疾病治疗需求,制定科学饮食计划。指导患者进行有效深呼吸、变化体位以及正确咳嗽方法。④入院第5~6天:展开健康知识宣讲,评价前期治疗效果,对家属和患者讲解支气管哮喘的治疗方案、治疗进展、预后效果等,提高其认知度和配合度。评估患者心理状态,必要时进行心理指导,缓解不良情绪,树立信心。⑤出院当天:告知家属要严格按照护理要求为患者实施家庭护理,同时告知患者要遵医嘱用药、自行监测病情。指导定期到院复查病情。

1.4  评价指标

(1)干预前后肺功能指标: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EV1)、一秒率(FEV1/FVC),应用肺功能仪进行测定。(2)干预前后生活质量:应用生活质量量表(SF-36)进行评定,从躯体功能、社会功能两方面分析,每项评分100分,分数越高,生活质量越高[3]。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2.0统计分析数据,计量资料应用(x±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n(%)]表示,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肺功能指标比较

干预前两组肺功能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FEV1、FEV1/FVC两项指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生活质量比较

干预前两组生活质量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對照组(P<0.05)。见表2。

3  讨论

据统计,近年来支气管哮喘发病率不容乐观,从发病率曲线看,该疾病一直处于逐年增长的状态。支气管哮喘是一种慢性炎症性气道疾病,研究显示,由于生存环境、饮食习惯、生活方式等因素的影响,支气管哮喘发病率持续增加,北京、上海等地区发病率高达17.00%,严重影响了患者生活质量。病程长、易反复发作、预后效果差等是本病的主要特征,治疗过程中,患者的配合度和依从性很难得到保障,影响了整体预后效果。因此在支气管哮喘治疗期间,配合优质护理措施是非常有必要的。

传统护理模式存在护理完整性差、医疗资源浪费等问题,而基于此,临床护理路径模式可提升整体干预效果。临床护理路径模式由美国最先提出,它在临床中的应用率较高。大量研究表明,临床护理路径模式的应用可缩短住院时间[4]。该护理模式以患者入院时到出院后的时间阶段为导向,入院接受不同时间段的治疗,有计划、有组织、有依据的开展病情评估、健康指导、饮食护理、心理护理等护理措施,避免了护理内容的盲目随意等缺陷,同时各个护理人员以及各种医疗器械可以充分发挥作用,提高了整体护理效果,且患者依从性和配合度提高,为各项治疗和护理措施的开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入院后环境和人员的介绍,使得患者的焦虑、紧张情绪得以缓解,为和谐护患关系的建立打下基础。病情评估,有助于患者对自身病情有更加明确的认识[5],通过系统的宣讲,可以纠正患者及家属不正确的认知和看法,进而提高对自身病情、情绪、日常生活的管理能力。本次研究结果发现,观察组整体护理效果较好。由此可证明临床护理路径在支气管哮喘中的应用价值。

综上所述,临床护理路径的干预,可有效改善支气管哮喘患者肺功能,有效提高其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王永霞,胡丽娅,林海芳.预见性护理在氧驱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护理中效果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2019,57(34):148-151.

[2]褚蕾.临床护理路径在重度支气管哮喘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19,57(16):158-160.

[3]付蓉,李锋,刘燕青.预见性护理在过敏性鼻炎并支气管哮喘护理中的临床研究[J].中国现代医生,2018,56(26):147-150.

[4]陆影,朱枣兰,宁艳辉,等.一站式临床护理路径对急性发作支气管哮喘患者的实施效果研究[J].护理管理杂志,2018,18(8):585-588.

[5]牛家秀.集束化护理对支气管哮喘患者治疗依从性及雾化吸入技巧掌握的影响[J].中国当代医药,2016,23(7):182-184.

猜你喜欢
支气管哮喘肺功能临床护理路径
多索茶碱与噻托溴铵联合治疗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功能的影响
护理干预对哮喘患者疾病认知水平及肺功能的影响
多索茶碱联合布地奈德治疗支气管哮喘的Meta分析及治疗策略
临床护理路径在支气管哮喘患者急性发作的应用效果观察
小儿支气管哮喘与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相关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