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CA循环管理模式在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2021-09-15 03:25褚玲
中华养生保健 2021年11期
关键词:PDCA循环管理护理管理应用

褚玲

摘  要:目的  探讨在护理管理中实施PDCA循环管理模式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9年11月~2020年11月枣庄市薛城区中医院收治的内科患者96例为观察对象,以抽签方式分组,每组48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患者实施PDCA(P:计划;D:执行;C:检查;A:处理)循环管理,评估并对比两组患者护理管理质量,调查各组患者对此次护理管理的总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护理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另外,观察组患者对此次护理管理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論  护理管理过程中开展PDCA循环管理能够有效提高护理管理质量,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值得临床应用。

关键词:PDCA循环管理;护理管理;应用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011(2021)-11-0121-03

PDCA循环管理主要包括四个阶段内容,即P(计划)、D(实施)、C(检查)、A(处理),是近几年临床常用的护理管理模式之一,相比于传统护理模式,具有针对性强、护理质量佳等优势,其通过查找护理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做好应对处理,检查护理管理过程中的不足,予以改进,提高护理管理质量,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护理服务[1]。PDCA循环管理模式一经临床应用,倍受患者认可及好评。本文以2019年11月~2020年11月枣庄市薛城区中医院收治的96例患者为例,简述PDCA循环管理的方法与效果,内容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9年11月~2020年11月枣庄市薛城区中医院收治的96例患者为观察对象。以抽签方式分组。对照组48例,其中男性25例,女性23例;年龄范围24~78岁,平均年龄(41.60±1.10)岁;其中冠心病24例,高血压21例,慢性肺气肿3例。观察组48例,其中男性24例,女性24例;年龄范围25~79岁,平均年龄(41.70±1.20)岁;其中冠心病23例,高血压22例,慢性肺气肿3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疾病类型等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次研究通过医院医学伦理论委员会批准。

1.2  纳排标准

纳入标准:①年龄范围24~79岁;②均同意参与并配合本次研究。

排除标准:①存在精神方面疾病的患者; ②抵触配合研究的患者。

1.3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模式护理管理,主要包括:于患者入院时开展疾病宣教工作,指导患者正确用药,对症处理好并发症等。

观察组实施PDCA模式护理管理,具体措施如下:明确各护理人员的分工和岗位,制定相应的工作目标,并在工作目标下制定统一的记录表格,以方便对患者症状进行记录。选择分组管理方式,在科室内成立相应护理小组,在患者和家属到达后应分别委派不同小组护理人员完成各自的工作,针对内科危重症者需快速建立绿色通道,并由专人负责带领家属完成各类缴费和签字工作。护士长和高级护师应采取不定时抽查制度,注意护理过程中容易被忽视的细节问题,包括风险管理、内科急诊患者的绿色通道建立、投诉记录、患者交接等,针对发生错误的环节予以及时记录。定期对护理管理工作进行总结,分析导致问题的具体原因,并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

其中PDCA的实施如下:①计划(P)。护理人员和患者开展面对面沟通,对其性别、年龄、既往病史、病程时间、既往手术史、既往服药史等基本信息进行搜集和记录。将各类基础信息上报给主治医生,再根据主治医生制定的围手术期基础护理方案,在开展护理过程中需要相关质评小组对工作给予相应的评估。②执行(D)。加强护理人员基础护理意识,并组织专业的培训工作,经培训和考核后评估合格者方可实施临床基础护理干预。为每例患者建立个人病例档案,在每次巡房时记录其各项基础生理指标的变化情况,护士长需每周对档案记录质量予以评估和审核,确保记录数据的真实性,能够正确反映患者病情的变化程度。同时针对患者给予有效的心理干预,纠正其负面情绪状态,以确保护理工作的依从性。③检查(C)。科室内自制护理满意度调查表,由质量监督小组负责采取面对面方式指导患者参与,选择询问评估和调查表评估结合的方式,判断护理人员在执行阶段基础护理工作的质量,同时判断患者的恢复情况。④处理(A)。定期开展工作总结活动,评估不合格工作项目发生的原因,并针对各类影响因素制定解决和预防方案,进一步完善护理计划。采用科室内自制调查问卷,收集患者的既往病史、饮食结构、生活习惯、既往服药史等相关信息,制定相应的健康宣教方案,开展具有针对性的健康宣教护理,包括日常作息表、食谱、运动时间表、服药时间表等,还需进一步加强对疾病基础知识的介绍,重点强调遵医用药的意义和对病情的正面影响。在每次输液前均需为患者说明药物的具体名称、治疗意义、药物不良反应等,从而使其做到心中有数,并提升对自身疾病和治疗方法的了解程度。定期采用自制量表对患者健康知识掌握情况进行调查,根据实际情况评估护理人员的工作质量,同时分析患者用药阶段发生不良反应的具体原因,记录在检查档案中。根据患者实际情况总结健康宣教护理中存在的各类问题,并制定基础宣教方式,不断将新的宣教内容补充进入基础方案内。

1.4  观察指标

通过自制评估量表对两组护理管理质量予以评估,分为基础护理、健康教育、实践操作、专业技能、服务态度五方面维度,各维度总分以20分计,分数越高,管理质量越佳,反之越差[2]。调查两组患者对此次护理管理的总满意度,分为满意、尚可、不满意三个等级。总满意度(%)=(满意+尚可)例数/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处理

通过SPSS 25.0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计数资料以[n(%)],组间比较通过χ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通过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护理管理质量评估对比

观察组护理管理质量各项评分均明顯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两组护理管理满意度对比

观察组患者对此次PDCA循环管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3  讨论

PDCA循环管理最早应用在企业工作管理当中,优势在于可根据各工作阶段总结的问题对管理方案进行不断完善,使其最大程度符合实际工作需求[3]。将该模式应用在护理质量管理工作当中,不仅可以提升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还可有效提升临床护理效果。护理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了患者预后恢复效果,而护理人员自身的工作技巧、专业组织以及管理方式等则会影响护理质量的优劣。因此,选择科学的管理方法以保障护理质量的稳步提升也是各科室管理工作的重点[4]。

利用PDCA可以针对临床护理工作当中涉及的各层面给予细致的管理,包括提升护理人员个人素质、提升职业主动性、改善护理环境、提升患者依从性、增加科室向心力等多个方面。实际实施该管理模式时共分为四个阶段,分别是计划阶段(P)、执行阶段(D)、检查阶段(C)、处理阶段(A)[5]。计划阶段主要是由护理人员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护理方案,要求需与患者开展面对面的沟通,充分了解其基本状态和生活习惯后方可制定护理方案,以确保其针对性和实用性。执行阶段则是严格按照护理方案给予患者相应的护理干预,在此过程中充分满足其病情、心理等需求,强化日常查房过程中的互动和操作,确保患者的病情可以在有序条件下快速恢复。检查阶段则是针对前一阶段护理工作执行效果进行调查,可采用询问评估、问卷调查等多种方式,发现护理方案中存在的不足,并制定相应的弥补措施[6]。处理阶段则是根据检查阶段发现的问题执行补充方案,并检验其是否满足临床需求,确认有效后将其纳入护理方案当中,并在下一执行阶段予以实施。

综上所述,护理管理过程中开展PDCA循环管理能够有效提高护理管理质量,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值得临床采用。

参考文献

[1]王姝理.PDCA循环管理模式在急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观察[J].中国卫生产业,2020,17(9):30-32.

[2]黄桂华,方雪梅.PDCA循环管理模式在急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19,23(36):5257-5258.

[3]涂丽丽.PDCA循环管理模式在急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8,15(5):105-106.

[4]杜慧芳,赵艳红.PDCA循环在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中的价值[J].山西卫生健康职业学院学报,2020,30(2):123-125.

[5]周娜,周娟,王欣,等.PDCA循环管理在患者急诊留观安全护理过程中的应用效果[J].护理实践与研究,2020,17(3):155-157.

[6]刘莹玲.PDCA循环在脑卒中患者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临床与病理杂志,2020,40(10):2682-2686.

猜你喜欢
PDCA循环管理护理管理应用
PDCA循环管理对老年住院患者护理满意度的影响
PDCA循环在缩短宫外孕患者抢救时间的应用分析
PDCA循环管理对血液透析患者护理质量和并发症的影响
层级护理管理模式在外科护理管理中应用管理的方法及效果
GM(1,1)白化微分优化方程预测模型建模过程应用分析
煤矿井下坑道钻机人机工程学应用分析
气体分离提纯应用变压吸附技术的分析
会计与统计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