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化干预对阑尾炎腹腔镜手术患者术后疼痛 及胃肠功能的影响

2021-09-15 03:48刘彩霞
中华养生保健 2021年11期
关键词:胃肠功能护理效果疼痛

刘彩霞

摘  要:目的  探讨系统化干预对于阑尾炎腹腔镜手术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  从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第九七一医院2020年3月~2020年8月收治的阑尾炎患者中选取接受腹腔镜手术者62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和系统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术后疼痛情况、胃肠功能恢复情况(肛门首次排气时间、肠蠕动恢复时间)及护理效果。结果  干预后研究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评分高于对照组,肛门首次排气时间和肠蠕动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护理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系统化干预应用于阑尾炎腹腔镜手术患者的临床护理中,有助于改善患者术后疼痛情况,促进胃肠功能恢复,护理效果显著。

关键词:系统化护理干预;阑尾炎腹腔镜术;疼痛;胃肠功能;护理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011(2021)-11-0136-02

阑尾炎是临床中常见的外科急腹症之一,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一般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1]。患者症状主要表现为体温升高、右下腹疼痛、恶心呕吐等,若治疗不及时将出现阑尾穿孔、急性腹膜炎等多种并发症,甚至危及患者生命。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是近年来医学技术不断进步的成果,术后配合科学有效的护理干预,有助于减轻患者腹痛症状,促进胃肠功能的恢复。本文以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第九七一医院接受腹腔镜手术阑尾切除术的6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系统化干预在其中的应用效果,现做如下研究汇报。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第九七一医院2020年3月~2020年8月收治的阑尾炎患者中选取接受腹腔镜手术者62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30例(18例男性,12例女性)和研究组32例(19例男性,13例女性)进行对比研究。对照组年龄18~60岁,平均(40.80±5.20)岁,其中17例为坏疽性阑尾炎,13例为急性阑尾炎,术前疼痛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评分分布在5~10分,平均(7.59±1.45)分。研究组年龄20~58岁,平均(40.60±5.30)岁,其中18例为坏疽性阑尾炎,14例为急性阑尾炎,术前VAS评分分布在5~10分,平均(7.61±1.44)分。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具有可比性。本次研究所有参选患者均知情且均自愿加入试验研究,在征得患者及家属同意的情况下,签署知情同意书。本次研究上报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得到委员会的同意与批准。

1.2  纳排标准

纳入标准:①患者均确诊为阑尾炎,且自愿接受腹腔镜手术;②参与研究的患者具有清晰的感官能力和表达能力,能够积极配合研究。

排除标准:①有严重的心、肾、心血管合并疾病者;②危重症患者[2]。

1.3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主要包括围手术期对患者生命体征各项变化的密切监测,术后给予活动指导以促进早排气,做好饮食指导、病情观察、护患沟通及医嘱执行等工作。

研究组患者给予系统化干预护理。具体如下:①心理干预及健康教育。术前患者往往会产生紧张恐惧心理,护理人员在患者入院后应及时了解患者病情详细情况,与患者积极沟通,及时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给予阑尾炎发病成因、治疗方法、注意事项等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宣传腹腔镜手术治疗的优势,纠正患者的错误认知,从而帮助患者缓解负性情绪,转变治疗心态,增强治疗信心,积极乐观配合治疗及护理。②术后护理及疼痛干预。若患者术后尚未完全清醒取平卧位,需将其头部偏向一侧,以防误吸呕吐物而堵塞呼吸道;待其清醒后再改为半卧位,并对患者各生命体征进行观察和记录,一旦发现异常,第一时间报医生处理。阑尾炎手术后患者往往会出现腹痛现象,护理人员应会同医生对患者疼痛原因、程度、类型等进行全面评估,根据评估采取有针对性的疼痛干预措施,如热敷、按摩等,在医生的指导下,酌情应用镇痛药物,以缓解患者疼痛度,减轻其痛苦。③饮食干预。术后2 h嘱患者咀嚼口香糖,少量服用温开水或流质食物,促胃肠收缩,以免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视患者病情恢复情况循序渐进地补充所需营养,以使胃肠道蠕动功能得到顺利恢复。④运动指导。术后向患者强调及早下床活动对促进肛门排气、排便的益处,鼓励其尽早下床活动,给予运动指导,通过适当运动及活动量的增加缩短首次肛门排气及排便时间,每天坚持运动并配合脐周按摩直至患者排气、排便恢复正常为止。

1.4  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干预后的疼痛情况、胃肠功能早期恢复情况(肛门首次排气时间、肠蠕动恢复时间)及护理效果。采用VAS量表对两组干预前后的疼痛情况进行评分,分为重度疼痛(7~10分)、中度疼痛(4~6分)、轻度疼痛(1~3分)、无疼痛(0分),即评分越高疼痛程度越严重。护理效果评价标准分为三级。A:显效(患者经过有效的干预后,临床症状基本消失,且无腹胀感)。B:有效(患者经过有效的干预后,临床症状得到明显改善,仅轻度腹胀感)。C:无效(患者经过有效的干预后,症状无显著改善,且腹胀明显)。护理有效率=(A级+B级)例数/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处理

本采用SPSS 24.0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x±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比较干预后术后疼痛情况及胃肠功能恢復情况

干预后研究组VAS疼痛评分、肛门首次排气时间、肠蠕动恢复时间等情况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

干预后对照组护理总有效率显著低于研究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据统计,急腹症中发病率最高的是阑尾炎。该病发病机制较为复杂,手术切除阑尾对机体免疫功能无损害[3]。阑尾炎的传统治疗方式是对阑尾进行切除,但具有创伤大、出血量较多、并发症多、患者疼痛感明显且伤口恢复缓慢等缺点。近些年,腹腔镜阑尾切除术适用于临床,其创伤小、痛苦少,而且出血量相对较少,这些优势得到了腹腔镜阑尾切除术被越来越多的患者认可,并被广泛应用于外科手术当中[4]。但阑尾炎患者腹腔镜术后也不是绝对安全的,腹腔内由于残留有CO2或其他物质,术后患者也容易出现胃肠道蠕动紊乱等不良反应,从而延长患者恢复进程。因此,手术切除阑尾的同时还应配合有效护理,强化各项干预措施,以取得最佳的治疗效果。系统化干预是从基础护理、生活护理、饮食护理、心理护理、并发症护理、运动指导等多个方面实施系统全面的护理干预,以帮助患者术后尽快恢复,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提高治疗效果的一种新型护理模式[5]。本次研究中,研究组32例患者实施系统化干预,从患者入院至手术前后,方方面面均加强了护理干预,并严格落实和执行各项干预措施,该组患者在胃肠功能的恢复情况、术后的疼痛程度,以及护理效果均明显优于实施常规护理的对照组,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系统化护理干预对改善患者预后,促进恢复具有积极影响,临床可加大研究与参考。

综上所述,阑尾炎腹腔镜手术患者在治疗的同时应用系統化干预加以护理,对其术后疼痛及胃肠功能恢复均有明显改善,值得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张鑫.解析系统化护理干预对阑尾炎腹腔镜手术患者术后康复及并发症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20,8(24):145,156.

[2]梁晓芹,牛娟,王静.系统化护理干预在阑尾炎腹腔镜术后的应用[J].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19,34(7):22-24.

[3]史媛媛.系统化护理干预对阑尾炎腹腔镜手术患者术后康复及并发症的影响[J].医疗装备,2018,31(12):151-152.

[4]洪晓城,林汉昇,叶伟杰,等.阑尾炎腹腔镜手术与开放手术患者术后疼痛程度及胃肠功能对比研究[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6,37(33):4146-4148.

[5]杨琳.系统化护理干预对阑尾炎腹腔镜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20,18(10):197-198.

猜你喜欢
胃肠功能护理效果疼痛
益生菌与常规抗病毒治疗联用对小儿轮状病毒感染疗效及对机体胃肠功能的影响观察
系统化护理对阑尾炎腹腔镜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评价
把疼痛赶走!
怎么给疼痛分类
大腹皮调节胃肠功能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快乐也能赶走疼痛?
早期康复护理在脑卒中偏瘫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
疼痛到底有多少种?
对比不同护理模式对腹部手术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