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科室中选择碘胺酮治疗急性心律失常的效果观察

2021-09-15 03:48李婧
中华养生保健 2021年11期
关键词:治疗效果

李婧

摘  要:目的  探讨在急诊科室治疗急性心律失常中应用碘胺酮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2月~2019年3月北京市朝阳区双桥医院收治的100例急性心律失常患者。遵从“平衡序贯法”分组方法进行分组,分为对照组(49例,采用常规治疗)和观察组(51例,采用碘胺酮治疗)。比较临床疗效、心功能[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心律失常情况(心率、心律失常发作次数和QRS波时间)。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LVESD、LVEDD较对照组低,LVEF较对照组高,心率、心律失常发作次数较对照组少,QRS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诊科室实施药物治疗急性心律失常患者,建议实施碘胺酮治疗,在提高临床疗效、改善心功能和降低心律失常发生次数方面具有显著价值。

关键词:急诊科室;碘胺酮;急性心律失常;治疗效果

中图分类号:R54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011(2021)-11-0170-03

心律失常属于心血管常见且高发性疾病,临床将该病按照发病后心率的快慢程度又分为慢性心律失常和急性心律失常。其中急性心律失常较为常见,该病发病急、病情进展快且病死率高,因此需在有效时间内采取科学、积极、有效的急诊治疗方案,控制病情进展的同时有效降低患者病死率[1]。目前,临床治疗该病,药物保守治疗仍为重要措施,其中又以碘胺酮等药物最为常见。为进一步体会在急诊科室治疗急性心律失常中应用碘胺酮的价值,本研究选择100例患者进行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2月~2019年3月北京市朝阳区双桥医院收治的100例急性心律失常患者。遵从“平衡序贯法”分组方法进行分组,分为对照组(49例,采用常规治疗)和观察组(51例,采用碘胺酮治疗)。对照组患者中,男25例,女24例;年龄58~84岁,平均(71.02±11.23)岁;心率118~235次/min,平均(176.56±50.56)次/min。观察组患者中,男25例,女26例;年龄58~83岁,平均年龄(71.35±10.75)岁;心率118~236次/min,平均(176.68±50.00)次/min。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及家属对此次研究知情且为自愿参加,此研究征得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纳排标准

纳入标准:①经心电图等检查方式,确诊为急性心律失常者;②意识清楚、无沟通障碍。

排除标准:①由酸碱失衡导致的心律失常;②由低钾血症导致的心律失常;③合并严重急性感染者;④存在碘胺酮禁忌证者[2]。

1.3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静脉推注50 mg利多卡因(生产企业:成都第一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51021662)+20 mL 0.9%氯化钠注射液(生产企业:陕西必康制药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H20123045),推注时间控制在3 min。后静脉滴注利多卡因行维持治疗,滴速控制在1~3 mg/min,1 h内最大剂量<300 mg,药物总剂量<1200 mg/d。根据患者实际情况治疗2~3 d。

观察组采用胺碘酮治疗:静脉推注150 mg碘胺酮注射液(生产企业:珠海润都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45108)+20 mL 0.9%氯化鈉注射液,推注时间控制在3 min,后以静脉滴注方式实施治疗,滴速0.5~1.0 mg/min;24 h将碘胺酮用量严格控制在900~1800 mg。根据患者实际情况治疗2~3 d。

1.4  观察指标

①临床疗效:显效(用药1 d后症状基本消失),有效(治疗1~2 d后症状改善幅度超过80%),无效(治疗2~3 d后症状无明显改善,部分患者甚至恶化)。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②心功能情况。在治疗前后借助超声心动图测量两组患者心功能。包括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dimension,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dimension,LVESD)。③心律失常指标(心率、心律失常发作次数和QRS波时间)情况。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用[n(%)]表示,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x±s)表示,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临床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心功能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LVESD、LVEDD指标低于对照组,LVEF指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临床指标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心率、心律失常发作次数指标低于对照组,QRS波时间指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急性心律失常属于急诊科常见急症,经调查发现,电解质紊乱、神经功能失调、冠心病等均为致病常见因素。在疾病作用下,患者以“胸闷、呼吸困难”等症状较为多见,若治疗不及时,极易加重病情而导致患者死亡。

利多卡因属于临床常见的复律药物,通过静脉注射的方式,可有效降低心肌自律性的同时对心肌收缩发挥抑制作用,已成为临床治疗急性心律失常的常用药物[3]。但随着临床研究的深入,发现大剂量使用利多卡因,会带给患者较大的副作用,且该药使用时禁忌证较多,例如局部麻醉药过敏者、预激综合征者、心肌受损严重者等。碘胺酮是目前临床典型的抗心律失常药(Ⅲ类),用药后可有效消除折返激动,抑制心房、心肌传导纤维的同时降低体内窦房结自律性,扩张冠状动脉、周围血管的同时治疗疾病。且经研究证实,相较于口服方式而言,静注用药后起效更快,因此对急诊科室急性心律失常患者,多借助静注方式来开展碘胺酮治疗;该药在患者体内的半衰期为14~28 d,且经肝内代谢,所以治疗效果较好,而该药的使用,也很好地解决了利多卡因在治疗中的缺陷[4]。碘胺酮是第三类抗心律药物中的优质药物,使用后可有效阻断钾离子、钙离子通道,延长心室舒张、收缩时间的同时降低心房传导速度,改善左室射血分数的同时很好的改善机体血流动力学[5]。

此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临床疗效较对照组高。经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LVESD、LVEDD 较低,LVEF较高,心率、心律失常发作次数较少,QRS波时间较短。证实了在急诊科室治疗急性心律失常中应用碘胺酮的价值。

综上所述,胺碘酮可对冠状动脉血管产生直接作用,扩张动脉血管腔的同时增加心灌注量。

参考文献

[1]李國超.注射用环磷腺苷葡胺与琥珀酸美托洛尔联合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J].河南医学研究,2020,29(19):3569-3570.

[2]陈雄鹏.胺碘酮治疗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伴高危快速型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评价[J].中国医药指南,2020,18(17):153-154.

[3]王明君,崔众芹.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患者心脏功能的影响[J].中国社区医师,2020,36(9):42-43.

[4]黄晖,郭玉刚,朱伟俊.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治疗急性心力衰竭并快速心律失常效果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20,13(13):35-36.

[5]崔文燕.用胺碘酮对急性心力衰竭合并快速性心律失常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探讨[J].当代医药论丛,2020,18(10):65-66.

猜你喜欢
治疗效果
比较胸腔镜与开胸手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