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不良反应的影响因素及中药药学服务方式分析

2021-09-15 02:13谢珍香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21年4期
关键词:药学服务不良反应中药

谢珍香

【摘要】目的:研究中药不良反应的影响因素和药学服务方式。方法:选取2019 年7 月至2020 年4 月应用中药后出现不良反应的150 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患者年龄分布及中药不良反应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年龄分布中,<20岁占比为9.33 %,20~40 岁占比为16.67 %,41~60 岁占比为26.67 %,>60 岁占比为47.33 %,中药不良反应发生率与患者年龄呈正比;中药不良反应影响因素中,占比最高的为药物因素(26.00 %),其次是服用不当(14.00 %)和剂量过大(14.00 %);另外,还包括给药途径不当、疗程过长、炮制不当均占10.00 %;个体差异、配伍不当各占8.00 %。其中药物因素与其他因素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不良反应影响因素众多,临床应采取加强中药师医学基础知识及专业技能培训等药学服务方式,能避免或减少中药不良反应,保证用药安全。

【关键词】药学服务;不良反应;中药;中药药师

【中图分类号】R2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21)04-0038-02

中医是研究人体病理、生理、疾病诊断及防治的一门学科,其以阴阳五行学说为基础,采用“望闻问切”的诊疗方法对人体病况进行分析,并探知人体组织、经脉、脏腑等病理变化[1]。大部分人认为,中药和西药相比有着药性温和、无副作用及效果持久等优点,但随着其使用频率的提高,中药不良反应相关报道也不断增加。在正常用量、用法下,中药和其制剂出现除治疗效果外损害机体的反应为中药不良反应,如致癌作用、副作用等[2]。若不加强重视,将会降低中药治疗效果,还可危害患者身体健康。现将本院2019 年7 月至2020 年4 月收治的150 例出现中药不良反应的患者纳入本次研究,探讨中药不良反应影响因素,并提出对应的中药药学服务方式,以提高中药应用的合理性,阐述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9 年7 月至2020 年4 月于本院接受中药治疗后发生不良反应的150 例患者。其中,男性81 例,女性69例,年龄在18~65(43.08±6.94)岁。

纳入标准:患者均为使用中药后出现不良反应;沟通、交流能力正常者;患者及家属对本次研究知情,并签署同意书。

排除标准:有精神病史者;交流与听力障碍者。

1.2 方法

回顾性分析所有研究对象的临床资料,主要内容包括患者年龄分布情况及不良反应影响因素,基于此制定中药药学服务方式,并严格、规范落实。具体如下:(1)定期讲座:中药不仅能够预防疾病,还能使患者体质得到调理及改善,但人们常忽略其副作用,外加一些虚假宣传,使人们对中药真实使用情况的了解更加不足。因此,定期开展中药知识讲座,纠正人们错误的认知及提高其对中药的了解度具有重要意义。此举能纠正人们对中药不良反应错误的认知,提高自护意识。(2)建立药历:对于第一次接触的患者,药师要建立完整的药历,记录患者病史、过敏史和用药史,及时与患者、家属交流,对患者提出的疑问予以耐心解答。(3)核对处方:中药重视辨证论治,故使用中药时,要结合患者的病症合理判断,再对症下药,且用药前要详细掌握患者的过敏史和用药史,严格把握中药剂量。另外,审核处方时,中药师要对用药配伍禁忌、处方合理性进行仔细核对。(4)用药指导:调配好中药后,药学人员要向患者、家属详细且耐心讲解熬制方法与服用方法,重点交代注意事项,使患者依从性得到提高,从而保证中药的效果和安全性。(5)定期培训:优质中药药学服务的开展不仅能规避不良反应,还能提高服务质量,增加满意度。因此药师要掌握并具备专业的药学及医学知识,二者有效结合,满足患者的治疗需求。故临床要定期组织药师参与培训,使其知识储备不断丰富,药学服务能力进一步提高。(6)按时随访:开具中药后,药师要按时随访,了解患者用药效果,并及时反馈,一旦出现不良反应,需及时妥善处理。

1.3 观察指标

(1)观察患者年龄分布情况;(2)记录不良反应影响因素。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纳入SPSS 20.0软件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当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年龄分布情况分析

150 例患者中,<20 岁者14 例(9.33 %);20~40 岁者25 例(16.67 %);41~60 岁者40 例(26.67 %);>60 岁者71 例(47.33 %)。结果显示,随着年龄的增长,中药不良反应发生率也逐渐提高。

2.2 不良反应影响因素分析

中药不良反应影响因素较多,主要有药物因素、服用不当、炮制不当和疗程过长等;其中,药物因素与其他因素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改善,人们的健康意识也越来越高,而服用中药的患者也日益增多,原因是大部分人认为中药效果持久且毒副作用少[3]。然而,中药的应用增加后,产生不良反应的患者也越来越多。中药不良反应类型有副作用、过敏反应、毒性反应和特殊毒性反应依赖性等[4]。其中,副作用是使用治疗剂量后出现和治疗期望无关的作用,这种作用不会严重危害机体健康;过敏反应是受一些中药的刺激导致机体出现抗体,若再次使用这类药物,将引起抗体抗原结合反应,不仅会损伤组织,还会造成生理功能紊乱;毒性反应指的是用藥剂量过大或时间过长时引起的机体病理变化,一般会使循环、呼吸及神经等系统受到损伤,并且药物可蓄积在体内形成慢性中毒,使肝肾、分泌和造血等器官受损[5];特殊毒性反应依赖性是因患者长期反复用药,形成精神依赖,故一旦停药就有可能出现呕吐、出汗和失眠等戒断症状,严重情况下还会导致意识丧失,而再次使用这类药物时,上述症状将自行消失。此外,中药不良反应还包括致癌、致突变和致畸,部分中药服用时间过长,有可能引起致癌、致畸等严重毒性反应。

本研究结果显示,在中药不良反应患者中,年龄越高不良反应发生的机率越大,其中>60 岁者占比最高,为47.33 %。另外,中药不良反应影响因素也比较多,主要有:(1)药物因素:目前临床使用的中药材主要为植物药材,但这类药材有着复杂的来源,异物同名、同名异物等情况比较常见,故药物混乱现象较严重,一些中药材基原多达十几种,如白头翁植物来源有十余种。中药材在不同地区生长条件不同,其质量也会出现一定区别。故综合来说,中药材药理活性、毒性存在差异[6]。对此,建议临床多使用地道药材,勤晾晒,对中药材进行严格储存及管理,避免由于管理不当而出现霉变、变色和腐烂等情况,使药材的疗效受到影响或诱发不良反应;(2)剂量过大或疗程过长:目前很多人仍认为中药无不良反应与毒性作用,一些患者急于治愈,自认为增加药量能使疗效提高;另外,还有患者代谢速率较慢,长期服用某种药物,会导致药物积蓄在体内,最终使患者出现不良反应;(3)服用不当:中药有寒热温凉之性,因此不同的中药材其使用方法也有所不同,若患者未严格遵照医嘱规范服用,将会引起不适症状;(4)炮制不当:多数中药材需经炮制等工艺使疗效增强、毒副作用减少,若中药材炮制不规范,不仅无法达到提高疗效的目的,还可能增加药物毒性;(5)给药途径不当:我国中药传统用药方式除了外敷还包括口服,但现代中药制剂出现后,肌注、静滴等用药方式也同样适用于中药,该治疗方式能使药物进入血液循环,发挥出良好功效,且安全性高。如果患者直接口服,会对胃肠道产生刺激,继而使患者出现不良反应;(6)个体差异:不同的患者其年龄、体质、病理状态和生理状态等个体差异也不同,故患者对中药的反应性、耐受性等存在区别[7],外加患者病程长短、体质情况和病情轻重等不同,因此若未考虑个体差异而机械性用药,将会导致不良反应;(7)配伍不当:中药配伍禁忌有“十八反、十九畏”等,尽管相恶配伍会使药物的某些性能降低,部分药物通过减低其某些性能可消除或减轻其副作用,对病情更加有利,但这是一种能够利用的配伍关系[8];相反配伍可对患者的健康产生危害,严重时可危及生命安全。因此,原则上相反的药物禁止配伍应用,如人参配伍藜芦会引起呕吐、抽搐等不良反应。而中药与西药配伍也有可能引起不良反应。近些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逐渐提升,人们对临床医疗质量的要求愈来愈高,因此必须要提高药学服务水平与质量。药学服务是临床药师利用自身掌握的药学知识,根据患者病情开展的以改善患者病情为目的的药物治疗服务,这种服务有效性、安全性高。中药药学服务将中医理论作为基础,能通过一定的监测方法掌握患者身体状况,同时统筹考虑中药的实际应用价值,从而保障中药在临床中合理应用。

综上所述,中药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与年龄有一定关系,其影响因素有多种,将中药药学服务运用到中药临床治疗中,通过加强药师基础知识与专业技能培训,能提高中药使用合理性,减少或规避不良反应。

参考文献

[1] 刘洋,郭桂明.中药临床药师在中医院ICU开展药学服务工作模式探讨[J].北京中医药,2019,38(7):719-723.

[2] 李春晓,王盼盼,李学林,等.中药临床药师在神经内科开展中药临床药学服务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8,38(14):1545-1548.

[3] 魏来,赵春景,王娜,等.重庆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药学人员的基本情况及药学服务开展情况调查[J].中国药房,2018,29(10):1404-1407.

[4] 刘仁飞,张淑卿,朱梦真.痹症病人中药熏蒸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及相关因素分析[J].护理研究,2019,33(10):1771-1773.

[5] 王惠霞.基于Logistic回归分析的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剂药品不良反应/药品不良事件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9,26(7):133-136.

[6] 李田军.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报告分析与危险因素评估[J].安徽医药,2018,22(11):2250-2253.

[7] 陈琳,毛葉勤,周翔,等.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医药联合门诊”药学服务模式的构建与应用[J].国际中医中药杂志,2019,41(11):1161-1164.

[8] 王雨,林志健,董一珠,等.基于中药用药告知的医疗机构药学服务调研[J].中国药师,2018,21(12):2133-2139.

猜你喜欢
药学服务不良反应中药
中药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应用分析
我院17种中药注射剂说明书内容变更调查分析
临床药师参与会诊385例感染病例的分析
眼科病区用药咨询常见问题分析
综合护理干预对首次机采血小板献血者持续献血应用效果分析
骨瓜提取物的不良反应分析
紫杉醇脂质体治疗妇科恶性肿瘤分析
给中药配上图,萌翻了
中药夹心面条
急诊用药咨询的帕累托图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