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干预对初产妇心理状态与分娩方式及产后出血状况研究

2021-09-15 11:12姚小芸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21年4期
关键词:分娩方式初产妇心理状态

姚小芸

【摘要】目的:探索分析针对初产妇实施心理护理干预的操作方式以及对其心理状态、分娩方式和产后出血的作用和影响。方法:将2019 年8 月至2020 年8 月期间收入的初产妇100 例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组。对照组50 例均实施常规方式护理干预,研究组50 例均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联合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将两组研究对象护理效果进行对比。结果:护理前,两组产妇焦虑评分(SAS)以及抑郁评分(SDS)均较高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两组两项评分均得以显著性降低(P<0.05),研究组评分显著性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实施对应护理干预后,研究组产妇自然分娩率高达88.00 %,显著性超过对照组的72.00 %(P<0.05);研究组平均产后出血量显著性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初产妇积极实施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减轻其负性情绪,提升自然分娩率,降低产后出血量,对于保障母婴安全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初产妇;心理护理;心理状态;分娩方式;产后出血

【中图分类号】R473.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21)04-0132-02

分娩属于女性妊娠期十分重要的自然生理过程,同时也是妊娠的最终结果。分娩过程中,产妇身体将产生极大的变化,尤其是针对初产妇而言,其过程十分激烈。加之初产妇对分娩的相关知识不够了解,且未形成足够的经验以及经历,短时间内无法有效适应并迅速进入机体应急状态,从而导致一系列不良反应的发生和发展,不仅不利于正常分娩,也危及胎儿健康安全[1]。在产妇身体机能许可情况下,自然分娩是最佳的分娩方式,既能确保胎儿安全健康,也对产妇最为有益。但由于初产妇的配合执行不当,导致部分身体条件完全可以实现自然分娩的产妇转为剖宫产,不利于母婴结局[2]。既往针对初产妇实施护理干预,重点在于进行常规护理,诸如疼痛护理、呼吸干预、饮食干预、生活护理以及药物护理等。而对于心理护理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3]。我院积极开展研究,探索分析针对初产妇实施心理护理干预的操作方式以及对其心理状态、分娩方式和产后出血的作用和影响,取得了有价值的经验。情况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研究涉及对象为我院2019 年8 月至2020 年8 月期间收入的初产妇,共计100 例。予以随机分组,各50 例。对照组年龄19~33(21±2.5)岁;孕周37~41(39.5±1.2)周;体重50~85(60±2.0)kg。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35 例,高中及以上15 例。研究组年龄20~34(23.8±2.6)岁;孕周37~42(39.6±1.4)周;体重52~88(63±3.5)kg。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33 例,高中及以上17 例。两组研究对象年龄、孕周、体重、文化程度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经征得研究对象同意及本院相关科室审批。

纳入标准:所有研究对象均为足月、单胎、头位、初产,均具备自然分娩生理条件,身体健康、胎儿健康。

排除标准:已对存在相关剖宫产指征、并发精神障碍、人格障碍、智力障碍以及脑损伤产妇予以排除,同时排除无法有效配合干预以及并发其他感染者。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研究对象均实施常规方式护理,重点包含针对其实施健康指导、入院宣教、饮食干预等,积极主动与医师完成配合。针对产妇产生的不适,予以针对性护理干预。

研究组均在对照组相同常规护理基础上紧密配合分娩全程心理护理:(1)入院护理:在产妇顺利入院后,首先对其相关资料数据进行详细调阅,准确把握其基本情况。在接待产妇时,进行亲切的自我介绍,引导其尽快熟悉產房环境以及医院环境,主动向其讲解相关分娩知识,教育其把握分娩过程以及相关注意事项。纠正其错误认知,告知其自然分娩的优势以及剖宫产可能面临的风险和不足。帮助其建立起自然分娩的信心和决心。并对产妇家属进行有效宣教,引导其形成合力,共同关心支持产妇。同时,为其营造良好的分娩环境,创造条件引导其家属参与陪护,最大化减轻其紧张、恐惧感,提升安全感。(2)产时护理:首先,第一产程分为潜伏期和活跃期,潜伏期为宫口扩展的缓慢阶段,初产妇一般不超过20 小时。所以初产妇在第一产程中,经历的时间是比较漫长的,助产士需耐心地向产妇及其家属讲解产程及分娩相关知识并做好沟通工作,同时取得产妇信任,尽可能满足产妇合理需求。有效指导和协助产妇采取舒适体位,帮助其尽量放松心情。助产士态度亲切和蔼,注意与产妇眼神和肢体交流,如注视产妇目光、轻拍肩膀等帮助产妇有效缓解紧张恐惧情绪,为接下来的顺利分娩奠定坚实基础。其次,第二产程为胎儿娩出期,第二产程时限过长与母胎不良结局增加相关,助产士在第二产程中心理护理至关重要。对于疼痛及紧张、恐惧所致拒绝配合用力和呼气的产妇,助产士需耐心和产妇讲解这一重要产程,使产妇放松并且配合助产士用力,尽可能缩短产程。助产士应持续鼓励产妇,对其用力及呼气配合给予肯定性鼓励,增加产妇自信心,以有效缓解各种原因导致的心理不良因素,保障其顺利分娩。再次,在第三产程中,在产妇情绪不稳定状态下,要积极予以心理疏导,缓解其激动情绪,以有效降低产妇产后出血的发生率。(3)产后护理:及时告知其分娩结局,并尽快完成新生儿抚触,让产妇尽快适应新情况。对其在生产过程中的勇敢表现表示肯定和激励。并鼓励其正确面对新生儿,积极营造良好的心理状态。针对产妇的相关问题,及时予以答复和处理。

1.3 观察指标

(1)负性情绪:分别于护理前以及生产后应用焦虑评分(SAS)以及抑郁评分(SDS)实施评价。分数越高,对应产妇的焦虑抑郁心理越严重。(2)分娩方式:主要包含自然分娩以及剖宫产两种分娩方式。(3)产后出血:产后24 h内出血量≥500 mL被视为产后出血,比较其具体出血量。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产妇护理前后负性心态评分变化情况比较

护理前,两组产妇SAS评分以及SDS评分均较高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两项评分均得以显著性降低(P<0.05),研究组评分显著性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见表1。

2.2 两组产妇分娩方式及产后出血量情况比较

实施对应护理干预后,研究组产妇自然分娩率高达88.00 %,显著超过对照组的72.00 %(P<0.05);研究组平均产后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见表2。

3 讨论

由于初产妇普遍缺乏分娩相关经验以及正确的分娩和生理认知,导致其过度紧张、恐惧而产生剧烈产痛,同时造成一系列严重的负性情绪滋生[4]。负性情绪的存在,更加明显地影响产妇的顺利生产。自然分娩是在身体条件允许的前提下最佳的分娩方式,对于母婴健康安全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由于产妇相關负性情绪的存在,导致其无法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条件,转而被迫接受没有必要的剖宫产,既造成资源浪费,也影响产后康复,甚至对新生儿本身也存在一定的不安全隐患[5]。临床研究结果显示,紧张、焦虑、恐惧等负性情绪的存在,可使机体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以及儿茶酚胺的分泌明显增加。尤其是针对并不具有相关分娩经验以及知识储备相对薄弱的初产妇而言,由于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以及儿茶酚胺分泌增加所产生因子造成的子宫收缩乏力,进而产生相关不良后果[6]。并由此陷入恶性循环,二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加重负性情绪。研究结果证实,针对初产妇积极采取措施加强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减轻产妇的焦虑抑郁程度,促进其顺利分娩。相关学者研究认为,针对初产妇积极予以心理护理干预,其护理后SAS以及SDS评分均明显降低,剖宫产率显著性降低,阴道分娩率显著性提高,产后出血量显著性减少[7-8]。本研究证实了这一结果,证明针对初产妇积极实施针对性心理护理干预,可以有效减轻其负性情绪,提升自然分娩率。由于产妇接受心理护理干预后,其顺应性明显上升,情绪比较平稳,进而其出血量也明显下降[9-10]。这也在本研究中得到了印证。

在实施心理干预的过程中,护理人员要充分从初产妇本身角度出发,有效考虑其困难和问题,做到事无巨细,进行认真的指导和干预。要确保获得产妇的认同。要积极鼓励其家属给予必须的支持,让产妇感受到来自家庭的鼓励和期望,进而增加分娩的信心。尽可能引导产妇完成自然分娩。要主动告知其自然分娩的显著性优势,并以医院的医疗条件和护理水平争取其最大的信任,进而建立起自然分娩的决心。

综上所述,针对初产妇积极实施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减轻其负性情绪,提升自然分娩率,降低产后出血量,对于保障母婴安全具有积极意义。该方法具有极大的推广应用价值。但本研究所纳入的样本相对较少,可能对结果的准确性造成一定影响。还需要在今后的临床实践中,进一步加大样本数量开展研究,以获得更有效的结果数据用以指导实践。

参考文献

[1] 孙辛.浅析健康宣教对初产妇自我护理能力及产后康复的影响[J].医学理论与实践,2020,33(22):3858-3860.

[2] 张小娟,李丽.激励式心理护理在择期剖宫产初产妇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探讨[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20(12):66,68.

[3] 赖雪春,曾倩.系统化心理护理对围手术期剖宫产术产妇的影响[J].当代护士(上旬刊),2020,27(6):80-81.

[4] 余洪.产前心理护理干预对初产妇分娩方式、产后出血及产后心理的影响[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20,17(3):185-188.

[5] 班慧峰.协同式待产心理护理模式对初产妇产前负性情绪及经阴道分娩率的影响[J].中国药物与临床,2020,20(8):1417-1418.

[6] 林容珍,郭丽萍.初产妇分娩中应用助产士心理护理干预的效果[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20,5(17):111.

[7] 李秒,邓姗丹.心理护理联合产前综合护理干预对初产妇分娩结局及对血清E2、P、PRL水平的影响[J].检验医学与临床,2020,17(7):981-983.

[8] 齐晓艳.协同式待产心理护理模式在高龄初产妇中对产妇负性情绪的影响[J].中国农村卫生,2020,12(6):13.

[9] 唐静,卢琼芳,张萍,等.产前心理干预对初产妇心理状态及分娩方式影响的meta分析[J].现代临床医学,2020,46(2):140-142,153.

[10] 杨素君.母婴床旁护理对初产妇自我护理能力及护理满意度的作用分析[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20,5(8):5,22.

猜你喜欢
分娩方式初产妇心理状态
临床护理路径在自然分娩初产妇中的应用价值探析
无保护会阴接生法降低初产妇会阴侧切率的效果
妊娠期连续细致化护理对高危妊娠初产妇不良情绪及对剖宫产率的作用
分析自由体位护理在初产妇阴道分娩中的应用效果
治疗性早产267例临床分析
谈谈播音创作主体的心理素质
基于《初、高中过渡阶段学生心理状态及学习状态调查》的分析
心理护理干预对初产妇分娩方式的影响研究
产前个性化心理护理对初产妇焦虑、抑郁心理及分娩方式的影响
巨大胎儿发生的原因及分娩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