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塞米松联合甲硝唑治疗乳腺导管扩张症的疗效及对白细胞介素10、白细胞介素17的影响Δ

2021-09-16 09:53杨海凌李天秀王静芳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21年8期
关键词:药组单药指征

杨海凌,朱 娜,李天秀,马 嘉,王静芳

(1.西北大学附属医院·西安市第三医院药剂科,陕西 西安710018; 2.铜川市耀州区人民医院药剂科,陕西 铜川 727100; 3.解放军第四五一医院妇产科,陕西 西安710054; 4.解放军第四五一医院药剂科,陕西 西安 710054)

乳腺导管扩张症是由女性乳晕内导管明显扩张、导管周围纤维化和炎症细胞浸润引起的疾病,多发于非哺乳期的中青年妇女或绝经期妇女。乳腺导管扩张症患者数占所有良性乳腺疾病患者数的1.4%~5.4%,严重时可能危及患者生命[1-2]。目前,乳腺导管扩张症的治疗方法主要为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药物治疗主要使用广谱抗炎药,如地塞米松和甲硝唑,防止病情进一步恶化和感染;手术治疗通过乳晕下导管切除术进行,根据患者的病情和病变部位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案[3-5]。但在手术过程中添加药物是否能进一步控制乳腺导管扩张症的进展还不清楚。地塞米松的主要作用是减少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血管扩张和渗出,甲硝唑可起到抗厌氧菌的作用[6-7]。白细胞介素10(IL-10)是一种重要的抗肿瘤和免疫调节因子,可通过Th1细胞抑制γ干扰素的产生[8]。白细胞介素17(IL-17)通过激活CD4+T细胞亚群产生,作为一种促炎症细胞因子发挥作用。IL-17与多种疾病有关,如自身免疫性疾病、炎症反应性疾病和肿瘤[9]。本研究的目的是评价地塞米松联合甲硝唑治疗乳腺导管扩张症的疗效及对血清IL-10、IL-17的影响,以期为乳腺导管扩张症的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选取2019—2020年西安市第三医院收治的乳腺导管扩张症患者232例。纳入标准:(1)符合《实用妇产科学》(第4版)[10]中乳腺导管扩张症诊断标准;(2)行乳腺导管冲洗或切除术;(3)无恶性肿瘤;(4)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1)自身免疫缺陷和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2)对地塞米松或甲硝唑过敏或有禁忌证者;(3)有其他传染病及瘘管乳腺导管扩张症者;(4)认知功能障碍者。本研究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同意,研究对象或家属均签署了知情同意书。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联合组(地塞米松联合甲硝唑治疗,116例)和单药组(甲硝唑单药治疗,116例)。联合组、单药组患者的年龄、体重指数、糖尿病、高血压、吸烟史、酗酒史、病程、病灶部位和病因等基线资料相似,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单药组、联合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Tab 1 Comparison of baseline information between combined treatment group and single drug group

1.2 方法

(1)单药组:肿块期单药组患者接受抗炎药和局部理疗,直至症状消退。在接下来的手术中,切开乳腺导管以去除赘肉,并挤出乳腺导管内赘肉的病理产物。用0.9%氯化钠溶液冲洗乳腺导管,静脉滴注甲硝唑氯化钠注射液(规格:100 ml∶ 甲硝唑0.5 g与氯化钠0.8 g)10 ml。脓肿期单药组患者局部麻醉后切开引流,刮除病变导管,静脉滴注甲硝唑氯化钠注射液(规格同上)10 ml。(2)联合组:联合组患者在单药组治疗的基础上,静脉滴注醋酸地塞米松注射液(规格:0.5 ml∶ 2.5 mg)2.5 mg,轻轻按摩乳房;同时口服地塞米松片(规格:0.75 mg),1日3次,1次1.5 mg,口服药物每周减半1次,直至停药。患者术后乳头均涂红霉素软膏。为了防止乳房被挤压,患者24 h内不得喝水。切口部位每周冲洗1次,持续3~4周。

1.3 观察指标

(1)比较治疗前、治疗后联合组和单药组患者IL-10、IL-17水平及治疗前后的变化值(ΔIL-10、ΔIL-17),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剂盒进行检测。(2)比较联合组和单药组患者总治疗时间、临床指征消失时间,临床指征包括红肿、疼痛、肿块和乳头溢液。

1.4 疗效评定标准

根据《现代乳腺影像诊断学》[11]中规定的标准评定临床疗效。临床疗效包括痊愈、有效和无效。痊愈:乳房内肿块消失,无红肿疼痛,乳管镜下无乳头溢液,乳房无扩张毛细血管,管腔内白色丝状或纤维网状结构消失;有效:乳腺内肿块、红肿疼痛、乳管镜下乳头溢液、毛细血管扩张及管腔内白色丝状或纤维网状结构明显减少;无效:乳房内肿块未见明显缩小,仍有明显红肿疼痛,乳腺导管镜下肿块易化脓形成瘘管,病变未见改善。总有效率=(痊愈病例数+有效病例数)/总病例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比较

联合组患者的总有效率较单药组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2.2%(107/116)与76.7%(89/116)比较,χ2=10.653,P=0.001]。见表2。

表2 联合组、单药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例(%)]Tab 2 Comparison of clinical efficacy between combined treatment group and single drug group [cases (%)]

2.2 IL-10、IL-17水平比较

治疗前,联合组、单药组患者IL-10、IL-17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组、单药组患者的IL-10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IL-17水平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联合组患者IL-10(t=2.364,P=0.020)、ΔIL-10(t=3.641,P<0.001)较单药组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联合组IL-17(t=3.821,P<0.001)、ΔIL-17(t=2.416,P=0.017)较单药组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3。

表3 联合组、单药组患者治疗前后IL-10、IL-17水平比较Tab 3 Comparison of IL-10 and IL-17 levels combined treatment group and single drug group before and after

2.3 临床指征消失时间比较

联合组患者总治疗时间、临床指征(红肿、疼痛、肿块及乳头溢液)消失时间较单药组显著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见表4。

表4 单药组、联合组患者临床指征消失时间及总治疗时间比较 Tab 4 Comparison of clinical indication disappearance time and total treatment time between combined treatment group and single drug d)

3 讨论

本研究评价了地塞米松联合甲硝唑治疗乳腺导管扩张症的疗效及对血清IL-10、IL-17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联合组患者的总有效率较单药组显著升高[92.2%(107/116)与76.7%(89/116)比较,χ2=10.653,P=0.001];治疗后,联合组患者的IL-10(t=2.364,P=0.020)、ΔIL-10较单药组显著升高(t=3.641,P<0.001),IL-17(t=3.821,P<0.001)、ΔIL-17(t=2.416,P=0.017)较单药组显著降低;联合组患者总治疗时间、临床指征(红肿、疼痛、肿块及乳头溢液)消失时间较单药组显著缩短,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以上结果提示,地塞米松联合甲硝唑可有效提高乳腺导管扩张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改善血清IL-10、IL-17水平。

地塞米松是糖皮质激素,具有抗感染、抗过敏和减少炎症的作用,具有持久的疗效。Ai等[12]的研究结果表明,地塞米松可以控制巨噬细胞和B细胞的聚集,抑制炎症介质释放,从而发挥减轻炎症反应的作用。甲硝唑是临床上常用的抗厌氧菌药物,在治疗多种细菌感染方面具有疗效好、不良反应少和成本低等优点。本研究结果表明,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疗效均显著提高,但联合组患者的疗效明显优于单药组。康伟明等[13]的研究结果表明,负压引流联合甲硝唑能有效控制乳腺导管扩张症患者的病情,与本研究结果一致。本研究结果发现,在接受地塞米松联合甲硝唑治疗的患者中,临床指征消失时间和总治疗时间显著缩短,证实乳腺导管扩张症患者术中注射地塞米松和甲硝唑具有显著疗效,甲硝唑在术中抑制厌氧菌以防止进一步感染,地塞米松抑制细胞免疫反应,从而防止急性炎症引起的毛细血管扩张。

IL-10可以调节性T细胞和Th2细胞分泌,作为具有广泛作用的细胞因子,其可抑制炎症和防止组织损伤,还可调节B细胞和其他细胞的生长和发育[14-15]。Cornut等[16]的研究结果表明,IL-10可以通过降低核因子κB信号通路的活性,抑制炎症因子的产生。IL-17是一种促炎细胞因子,与炎症、免疫排斥和免疫应答密切相关[17-19]。IL-17的过度表达可导致促炎因子的过度分泌,导致受感染器官和组织被破坏[20-22]。本研究结果表明,乳腺导管扩张症患者血清IL-10、IL-17的表达可通过治疗得到显著改善;随着治疗的进展,联合组患者治疗前后IL-10、IL-17的差异明显高于单药组,提示地塞米松联合甲硝唑治疗的效果优于单药治疗。

综上所述,地塞米松联合甲硝唑可有效提高乳腺导管扩张症患者的临床疗效。

猜你喜欢
药组单药指征
盐酸羟考酮在大鼠胃癌根治术中的超前镇痛效果评价及对应激反应的影响
右美托咪定滴鼻和静脉给药对腹腔镜斜疝手术患儿的作用比较
HEPSERA联合ADV ABPC与BARACLUDE单药治疗HEPATIC SCLEROSIS疗效比较分析
牛肝菌多糖对力竭运动大鼠骨骼肌炎症反应的影响*
格列美脲联合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观察
肩关节结核诊断进展与关节镜治疗指征
探究拉莫三嗪单药治疗癫痫的临床疗效
治疗糖尿病常用的单药、对药、角药分析
我院2012年剖宫产临床分析和研究
我院近5年剖宫产率及指征的变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