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重型颅脑损伤术后偏瘫肢体康复效果的影响

2021-09-17 15:16马红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21年7期
关键词:重型颅脑损伤偏瘫

马红

【摘要】目的:研究重型颅脑损伤术后偏瘫肢体采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病例样本為2018年9月至2020年3月时间段我院收治的78例重型颅脑损伤术后偏瘫患者,分组方式为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划分为两组,即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样本量保持一致,每组39例,对照组患者护理方案为术后常规基础护理,研究组患者护理方案为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研究比较组间护理相关指标。结果:评估组间护理干预后肢体Fugl-Meyer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研究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术后偏瘫患者中采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应用。

【关键词】早期康复护理干预;重型颅脑损伤;偏瘫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21)07-0237-02

颅脑损伤临床发病率呈逐年升高趋势,患者病情复杂且进展速度快,死亡率较高,大部分患者经抢救治疗可脱离生命危险,多伴有神经功能障碍引发的偏瘫等后遗症,严重影响生活质量[1]。为提高重型颅脑损伤术后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效果,需配合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早期康复护理以患者病情为核心,通过针对性康复护理模式有助于改善偏瘫肢体功能,提高患者康复效果[2]。本次研究通过对我院1年半时间内收治共计78例该疾病患者资料的研究分析,重点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的实际临床应用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8年9月为本次研究起始时间,2020年3月为本次研究终止时间,研究样本数量共计78例,全部患者均符合重型颅脑损伤术后偏瘫临床诊断标准,分组方式为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划分为两组,组别命名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数量均等,每组39例,研究组患者中男22例、女17例,年龄32~49岁,年龄均值(37.69±5.63)岁,对照组患者中男21例、女18例,年龄35~45岁,年龄均值(37.54±5.85)岁,两组基线资料组间对比无差异(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护理方案为术后常规基础护理,护理人员密切监测患者各项生理指标,遵医嘱开展各项护理操作,结合患者恢复情况实施康复训练指导。

研究组患者护理方案为早期康复护理干预,主要措施包括早期主动运动、早期被动运动、病情稳定期及恢复期康复护理等。①早期主动运动:早期主动运动需在患者肢体肌力部分恢复后进行,运动期间护理人员需指导患者在仰卧位状态下挺胸胎头,指导患者完成腹背肌运动及健侧上下肢伸展运动,运动期间配合调整呼吸,逐步改善身体各器官生理机能。②早期被动运动:被动运动需在术后早期进行,主要训练内容包括患肢肩关节外旋外展、前臂外旋、手指及腕关节伸展、踝关节背屈、屈伸膝关节、髋关节内旋及伸展等。护理人员协助患者保持良好的关节及肢体功能位置,伸直髋关节,腕关节背屈30°,肘关节屈曲90°,踝关节背伸90°,由大关节被动运动逐步过渡至小关节被动运动,20 min/d,3次/ d。③病情稳定期及恢复期康复护理:患者精神及意识状态恢复正常后,护理人员可指导其进行起坐及翻身练习。健侧与患侧双手交叉,完成内收、前屈、外展等运动。取患者平卧位,双膝屈曲,护理人员扶稳双膝,指导患者抬起臀部,使其掌握床上便器的使用方法。协助患者自行翻身至健侧,利用前臂支撑移动至床边位置,护理人员同时按压患者骨盆、推动肩部,使患者通过自身用力完成起身。指导患者完成上下肢运动、腰背部运动、胎头挺胸等,如患者运动期间产生不适感,需停止运动,并适当调整运动时间及运动强度。处于恢复期患者可进行站立练习、步行练习、床位转移训练、上下楼梯练习等。患者出院前对其进行健康指导,告知患者家属推拿患侧关节,提高肢体功能恢复速度,日常饮食中需增加钙、维生素、蛋白质等物质摄入量,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增加蔬菜及粗粮摄入,预防便秘,不得进行重体力劳动,避免病情反复。

1.3评价标准 利用Fugl-Meyer评分评估组间护理干预后偏瘫肢体康复效果,得分与康复效果成正比。评估组间护理干预后活动受限、肢体肿胀、肌肉萎缩等并发症发生率。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3.0软件计算各类数据,计量资料用x±s表示,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c2检验,为确保数据分析计算结果准确,如P<0.05,则组间有差异。

2 结果

2.1评估组间护理 干预后肢体Fugl-Meyer评分评估组间护理干预后肢体Fugl-Meyer评分,研究组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2.2评估组间并发症发生率 评估组间护理干预后活动受限、肢体肿胀、肌肉萎缩等并发症发生率,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2。

3 讨论

重型颅脑损伤临床发病率较高,患者经手术治疗后可脱离生命危险,大部分患者术后神经功能损伤严重,产生肢体偏瘫,临床表现为肢体运动功能障碍、听觉障碍、语言障碍等,严重影响生活质量,为此需对重型颅脑损伤术后偏瘫患者实施针对性康复护理干预[3]。

本次研究数据显示,研究组患者经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后肢体Fugl-Meyer评分、并发症发生率指标均优于对照组,提示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可促进偏瘫肢体功能恢复,降低各类并发症发生率。常规基础护理侧重于疾病康复效果,对患者术后偏瘫肢体功能恢复缺乏针对性干预措施[4]。早期康复护理以重型颅脑损伤术后偏瘫患者病情为基础,通过早期被动运动、主动运动等方式可对受损中枢神经系统产生良性刺激,预防神经系统损伤引发的肢体功能障碍,改善肢体运动功能,使偏瘫肢体逐步恢复自主运动,进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5]。为提高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本次研究中制定了完善的康复护理计划,术后优先进行被动运动,待患者意识清醒及生理指标稳定后进行病情稳定期及恢复期康复护理,实现被动运动至主动运动及恢复性训练的平稳过渡,达到理想的肢体功能恢复效果[6]。

由此可知,重型颅脑损伤术后偏瘫患者中采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应用。

参考文献

[1] 黄笑, 邓瑛瑛, 刘月雯, 等. 新型体位护理干预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并发症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 中外医学研究, 2020, 18(3): 103-105.

[2] 林志华. 探讨协同护理干预对高压氧治疗早期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效果[J].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20, 27(2): 116.

[3] 顾春艳, 朱红芬. 临床护理路径对重型颅脑损伤患儿并发肺炎的预防和治疗作用分析[J]. 智慧健康, 2019, 5(36): 164-165.

[4] 苏兴会. 集束化护理措施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术后并发症的预防效果[J].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 2019, 4(50): 96.

[5] 杨莉, 鲁宪芝, 杨梅. 预见性护理与优质护理应用于重型颅脑损伤护理中的效果观察[J]. 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 2019, 6(34): 63, 71.

[6] 吴海燕, 张和妹, 邢增娜, 等. 延续护理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影响的研究[J]. 护理管理杂志, 2019, 19(12): 898-901.

猜你喜欢
重型颅脑损伤偏瘫
偏瘫肢体康复训练护理在脑梗塞伴肢体偏瘫患者护理中对ADL评分及生活质量的效果
膈肌训练在脑卒中中促进偏瘫康复恢复中的应用
针刺联合中药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
探讨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效果
针灸推拿结合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预后的改善效果分析
紧急气管插管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在院前急救中的意义
小儿重型颅脑损伤临床特点及护理干预
漫画
重型颅脑损伤后中枢性低钠血症的时间窗研究
腰大池持续引流在重型颅脑损伤并蛛网膜下腔出血治疗中的价值探析